巧遇豆腐鯊 台東賞鯨船驚喜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圖/晉領號提供

東海岸賞鯨行正夯,台東縣賞鯨船晉領號這幾天出航,趟趟「滿載而歸」,不僅賞到各式鯨豚,還有可愛的豆腐鯊,難得一見的景觀,引來遊客陣陣驚呼,船主將拍攝畫面放上網分享,十足吸睛。

「哇!快看,是豆腐鯊耶!」晉領號前天從台東縣成功鎮新港漁港出海沒多久,即看到一尾長約四公尺的小豆腐鯊浮上海面,船邊相隨,遊客既震驚又喜悅,沒想到水族館才能近身欣賞的豆腐鯊,意外出現眼前。

船長陳坤龍說,這幾天常見豆腐鯊,距離或遠或近,「小隻的大約有七百公斤,還有更大的出現過」。

他說,今年氣候、海象佳,暑期開始每日出船,都能成功欣賞到多群、每群數百隻的各式鯨豚,包括瓶鼻海豚、熱帶斑海豚、花紋海豚、長吻飛炫海豚、小虎鯨、侏儒抹香鯨、偽虎鯨、虎鯨等。

「今年出船景觀一百分!」賞鯨解說志工蔡安泰說,七月隨船兩次,鯨豚數量都不少,成果「豐碩」。

【2011/07/27 聯合報】

成功鯨奇出航 遊客喜見豆腐鯊

2011-07-27
中國時報
【莊哲權/台東報導】

 「鯨」喜萬分!台東縣成功鎮賞鯨船出航,與一頭巨大的鯨鯊不期而遇,這頭超過四公尺長的就像龐然大物,但溫馴地跟著賞鯨船優游近十分鐘才消失在水面,數十名遊客目睹這個難得的海洋生態奇景。

 「牠就在我們旁邊,笨笨地跟著我們」,晉領號賞鯨船船長陳坤龍說,前天上午載著一群遊客從成功漁港出海,沒多久,船邊即出現一頭龐然大物,「咦,那是什麼」、「哇,是鯨鯊」,船上頓時響起一片驚呼,手上相機拍不停。

 陳坤龍表示,這頭鯨鯊長約四米,仍屬幼鯊,牠跟在賞鯨船旁一起悠游,毫不吝嗇地讓大家大飽眼福,由於附近有漁船作業,惟恐溫馴的小鯨鯊遭遇不測,賞鯨船緩緩行駛,將鯨鯊引導至深海處,這段人與鯨鯊的邂逅,持續了近十分鐘。

 陳坤龍指出,鯨鯊又稱豆腐鯊,日前在大武海邊被發現有一隻幼鯨鯊疑似誤觸定置網擱淺死亡,過去賞鯨船在成功海域很少遇見牠們,可是最近連續幾天都可看到牠們巨大的身影。

Read more...

海生館魟魚寶寶 誕生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2011/07/26 中華日報  記者郭孟聰∕恆春報導


 車城國立海生館台灣水域館與珊瑚王國館分別傳出兩隻雪花鴨嘴燕魟、一隻叉頭燕魟、四隻邁氏條尾魟,共七隻魟魚寶寶誕生,先移至適應池中飼育,且每週一次讓寶寶們泡泡「淡水浴」,以去除體表的寄生蟲如肌蟲等,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另外,還有一隻雪花鴨嘴燕魟媽媽也懷孕了。

 魟魚是用胸鰭成波浪狀或者像是鳥類的翅膀的擺動方式來游動,就如同在水中飛翔一樣,總是吸引住觀看遊客的目光!而看似優雅的牠們卻十分的貪吃,尤其是珊瑚王國館中的邁氏條尾魟,還會用大大的身體,把魚餌覆蓋貼到隧道上,挪動腹部將食物往嘴巴送,乍看之下猶如是在玩擠眉弄眼的遊戲般,有趣極了!
 全世界大約有一百五十八種魟魚,生活的環境分布相當廣泛,淡水和海水都可以發現其蹤跡。而在台灣太平洋海域可發現雪花鴨嘴燕魟、叉頭燕魟、邁氏條尾魟、黃土魟、豹紋土魟等五種類。

Read more...

小豆腐鯊擱淺 魂斷台東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2011-07-24
中國時報
莊哲權/台東報導


  鯊很大 ▲一隻豆腐鯊昨天在台東大武海邊擱淺死亡,遊客好奇合影。(莊哲權攝)

 一隻長約五公尺的豆腐鯊,廿三日上午在台東縣大武鄉海邊擱淺死亡,身上沒有明顯外傷。雖然是還未成熟的小鯊,但碩大體型仍讓遊客相當好奇。由於豆腐鯊擱淺機率不高,已運往屏東海洋生物博館查明死因。

 這隻豆腐鯊長約五公尺、寬約一公尺,昨天上午九點卅分許,在大武鄉大竹村大溪明隧道旁沙灘被釣客發現。岸巡八一大隊大竹安檢所獲報,派員前往查看,研判剛死亡不久。

 由於正值漲潮,岸巡人員先將魚體固定,以防被浪捲走,「沒看過這麼大的魚」,由於體積相當碩大,一群來自台南的遊客奮地在豆腐鯊旁拍照留念;下午由台東縣府保育課人員運往屏東海生館。

 海生館助理研究員何宣慶表示,豆腐鯊學名為鯨鯊,十公尺以上才算成熟個體,身長可到十八公尺以上,屬全球性迴游魚種。

 他說,這隻擱淺死亡的豆腐鯊應該還屬小鯊。依過去經驗,牠們擱淺機率不高,有可能是生病被浪沖上岸邊,不過,真正死亡原因有待解剖後查明。

 鯨鯊由於肉質細膩,嫩白如豆腐,又被稱作豆腐鯊,因性情溫和,漁民也戲稱牠為大憨鯊,過去因常遭捕捉而數量銳減,農委會已禁止捕捉。



5米豆腐鯊擱淺亡 民爭合影
民視 (2011-07-23 19:55)

23號早上,台東縣大武海邊,有釣客發現豆腐鯊擱淺,趕緊通報海巡人員搶救,可惜救難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這條身長5米的豆腐鯊已經死亡,雖然一動也不動,卻意外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的景點。將近5米長的豆腐鯊擱淺在岸邊,任海水一波波拍打,卻沒有任何動靜,海邊的遊客好像發現新大陸,三三兩兩趕來岸邊,拿起相機拍個不停。

23號早上9點半左右,釣客發現有鯨鯊擱淺,海巡署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這尾豆腐鯊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由於肉色潔白跟豆腐一樣,漁民將牠稱為豆腐鯊,學名鯨鯊,研判這尾豆腐鯊可能是迷航或生病才會擱淺在岸邊。



擱淺小鯨鯊 海生館將製標本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車城報導】

圖/海生館提供

前天在台東縣大武海邊擱淺死亡的鯨鯊,遺骸昨天被送往國立屏東海生館解剖,館計畫製作為標本展示;海生館表示,鯨鯊擱淺機率不高,解剖後發現內出血現象,懷疑是誤觸定置漁網,牠在掙扎逃脫時因壓迫所致。

重達2公噸的這頭鯨鯊,身長5.28公尺,前天上午擱淺在台東大武鄉海灘,被釣客發現後,覺得很新奇,除了拍照外,也不忘通知海巡人員,農業單位及鯨豚專家到場後,確認是一頭幼鯨鯊,海生館人員隨後也趕往處理。

海生館昨天由助理研究員何宣慶團隊負責鯨鯊解剖工作,經解剖後,何宣慶說,這頭鯨鯊是雌性,鯨鯊外表沒有明顯傷口,但體內卻有多處內出血,推斷應是誤觸網具,為了自行逃脫,受到壓迫所致。

何宣慶團隊也發現鯨鯊胃中仍有食物,推測生前仍正常進食,研判被在沖上岸前,還有生命跡象,擱淺一段時間後才死亡。

何宣慶表示,由於鯨鯊體型相當龐大,解剖團體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將內部的肌肉、內臟清除完成,其中局部內臟將做防腐保存,並切片送驗做病理調查;至於鯨鯊表皮將委託專家製作成標本。

館方表示,這頭鯨鯊外表相當完整,沒有明顯外傷,不像有些鯨鯊被漁民捕獲時,魚鰭都已不見,非常適合製作標本,完成後將在海生館展示。

【2011/07/25 聯合報】

Read more...

幼鯨鯊擱淺大武 死因不明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中央社╱台東縣23日電】

一頭長4公尺多的幼鯨鯊,在台東縣大武海邊擱淺死亡,民眾好奇拍照留念,由於豆腐鯊擱淺機率不高,已送往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查明死因。

今天上午一群遊客經過台9線 (南迴公路)大武鄉大竹路段時,發現岸邊躺著一頭「大魚」,由於體型龐大,大家拍照留念,並通知海巡署東部地區巡防局人員。

東巡局81大隊派人前往了解,連絡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自然保育員和中華鯨豚保育協會人員前往處理。台東縣政府保育員祕福成表示,這頭豆腐鯊長約4至5公尺,是頭幼鯊,沒有外傷,研判死亡不久,死亡原因不明。

屏東海生館助理研究員何宣慶表示,豆腐鯊 (鯨鯊)擱淺的機率不高,會先將牠運回海生館,看看是否能找到擱淺原因,再製作成標本。

【2011/07/23 中央社】

Read more...

加州海岸發現大量死亡鯊魚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自然界動物離奇死亡的事件又再添一樁。根據報導指出,自從四月以來,數十隻豹鯊 (一般來說是一種適應力極強的鯊魚) 被發現死於加州北海岸一帶,或是呈現重傷和痛苦的狀態,以近乎自殺的手法將頭部撞上沙灘。

驗屍報告顯示鯊魚死亡的原因被認定為「發炎、出血及大腦病變」所致,同時還有內出血。根據這項結果,鯊魚很可能是經歷緩慢且痛苦的過程之後才死亡,但是專家仍然不清楚為何這些鯊魚會遭受這樣悲慘的命運。

根據當地首先發現死亡鯊魚的居民陳述,他們在岸上發現鯊魚的時候曾經試圖將還有生命跡象的鯊魚推回海中,但是不久之後它們又會游回來,一頭撞上沙灘,好像在自殺一樣。

一名鯊魚研究機構的人員表示,當他們開始注意到這起現象的時候,鯊魚的死亡率還不算太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重的鯊魚開始衝上岸自殺,迄今為止已經有數百條鯊魚死亡。

研究人員表示人們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意味著在海中可能還有其他生物正在受苦和死亡;更何況豹鯊已經是比起大多數鯊魚都要強壯的物種,可能發生的死亡情況根本無法預測。

目前初步對於附近海域的檢查並沒有任何特別的發現,因此研究人員已經展開其他調查。有些人認為這起事件的原因可能是農業污水,或甚至與福島核能外洩有關。

Read more...

海生館首例斑竹狗鮫雙胞胎卵鞘

【記者郭孟聰/恆春報導】屏東國立海生館自開館以來的首例,斑竹狗鮫產下的雙卵黃卵鞘,連資深飼育人員也是頭一遭看到,直呼實在太稀奇了!目前工作人員正將這顆珍貴的「雙胞胎」與其他的卵鞘作區隔觀察與照顧,希望斑竹狗鮫寶寶可以順利誕生。

春、夏季是斑竹狗鮫繁殖的季節,每次所產下的卵鞘中只會含有一個受精卵,而每顆卵鞘只會孵化出一隻狗鮫寶寶,斑竹狗鮫的卵鞘飼育環境需要良好水流與溶氧度,以保持健康;一般孵化期需要經過二至三個月的等待,小狗鮫即會努力用頭部將卵鞘的一端擠出一個開口,遊出孵化誕生。

斑竹狗鮫屬於軟骨魚類的夜行性鯊魚,其繁殖方式屬於卵生,卵鞘為深褐色豆莢狀,表面偏光滑、外型特殊,當鯊魚媽媽產卵時,會尋找安全又危險性較低區域產卵,並且分泌絲狀物連結數個卵鞘,以利固著於石縫中,以避免被強勁的海流沖走或是防止敵人破壞。


雙胞狗鮫
2011年 07月19日

斑竹狗鮫向來卵鞘只一個受精卵,以孵出一隻寶寶,日前卻有狗鮫產下一顆雙卵黃卵鞘,國立海生館飼育員都驚呼這是頭一遭,還有人問:「不知是雙胞胎還連體嬰。」海生館企劃部經理方寶儀說,卵鞘從產下到孵化須2至3個月,狗鮫寶寶會用頭從卵鞘衝竄,游出新生命。文╱洪振生
圖╱國立海生館


斑竹狗鮫小檔案

★學名:Chiloscyllium plagiosum★俗名:狗沙、沙條
★分布:台灣西部和北部海域
★習性:軟骨魚類、夜行性;卵生,母體會在石縫分泌絲狀物連結卵鞘群以避免被海流沖走
資料來源:海生館

Read more...

誤釣「無辜鴨」! 澳鯊魚專家超糗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www.nownews.com國際中心/編譯

電視新聞SNG連線常會發生尷尬狀況,總是讓主播和記者哭笑不得。這次發生在澳洲晨間新聞的事件不僅超尷尬,又讓人笑到噴飯。澳洲一名鯊魚專家嘗試釣出湖中鯊魚,竟然不願者上鉤,釣到隻「無辜鴨」。

今日澳洲秀(Australian Today show)為了證實伊文德爾湖(Evandale Lake)有鯊魚出沒的謠言,請來一名叫柏特(Paul Burt)鯊魚專家到現場視察、海釣。柏特表示,「雖然十分懷疑這項傳言,但在此湖的南端曾發現公牛鯊(bull sharks),仍不可掉以輕心。」

新聞台男主播斯特凡諾維奇(Karl Stefanovic)接下來便要求柏特釣出鯊魚,來證實這項傳言。柏特姿勢完美地丟出釣竿,沒想到湖面上突然有動靜,以為真的釣到傳聞的鯊魚了,他接著猛拉回釣線,仔細一看竟釣到一隻鴨子,當場令眾人傻眼。

男主播見狀立即將畫面拉回現場,冷笑幾聲後,還語帶雙關地取笑柏特應該釣到北京烤鴨(Peking duck)吧。好險最後這隻「無辜鴨」並未因這場鬧劇而受傷,可以說是以喜劇收場。許多看過這段影片的網友都說,「該不會是鯊魚故意害無辜鴨的吧,真的超衰!」

Read more...

鋸鮫的魚吻具有第六感,可以將獵物分割為半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稀有魚類利用鋸狀魚吻作為"天線",以偵測獵物的電場。它們可能看不到死人,但是新的研究第一次顯示,鋸鮫利用位在魚吻部的第六感獵捕並肢解獵物。

(摘自國家地理頻道 / Christine Dell'Amore)——科學家們先前曾經懷疑鋸鮫——出現在整個熱帶區域的大型海洋和淡水魚類——利用牠們的鋸狀魚吻探索沙子或污泥以尋找獵物。

現在,澳洲昆士蘭大學感覺神經生物學家Barbara Wueringer透過電子郵件表示,初步的實驗證實鋸鮫長又有齒列的鋸狀魚吻有許多的細孔,可以偵測出經過獵物的移動或電場——功用就像是一種"遠距離的連結"。

Wueringer認為,在渾濁或昏暗的水域中尋找晚餐時,使用這項技能會特別地方便。

新的研究顯示,這個鋸狀魚吻——一種頭骨的軟骨突出物——也有兼作武器的功能。她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鋸狀魚吻橫向揮掃時,可以將較小型的魚類切割為二。

「我們對於鋸鮫所知甚少,即使這些動物真的可以長得很大。」——長達16英呎(5米)。「瞭解到牠鋸狀魚吻的作用,就像天線一樣可以感應到獵物的存在,這更是令人感到十分地神奇。」

為了觀察這種動物,Wueringer解剖了幾隻意外被抓到或自然死亡的鋸鮫。

她發現到鋸鮫的鋸狀魚吻上有許多的細孔,而這種細孔是一個動物擁有能力可以偵測出活的動物存在的電場的徵兆。鯊魚和魟魚擁有這些細孔,還有一些像肺魚之類的魚類,甚至一些哺乳類動物如針鼴蝟也有。

透過在四種罕見鋸鮫的皮膚上製作"地圖"的方式,Wueringer拼湊出這些細孔在鋸狀魚吻上分佈的位置。然後,她將這些資料與兩種鰈鮫魟的細孔位置加以比較。

她表示,這確定了細孔最密集的部位提供動物覓食行為的線索。

她說:「舉例而言,魟魚的眼睛長在牠們的頭部上方,但是嘴部長在下側。位在嘴部周圍可以偵測電場的細孔,讓這些動物在想要吞食——卻無法看到牠時,可以感覺到牠是一隻魚。

在鋸鮫的情況是,細孔大部分集中在牠們的鋸狀魚吻上方,這應該可以讓牠們偷偷潛近那些位在牠們鋸狀魚吻上方的魚群。

「一個物種如何捕捉牠的獵物,以及哪一些感官涉及獵物的偵測,這些是我們對一個物種基本瞭解的一部分。」

Read more...

台灣通過法律保護鯊魚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為了避免獵鯊取鰭,台灣將禁止漁民把肢解過的鯊魚帶上岸。

取鰭是將鯊魚的魚鰭砍掉之後再把魚丟回海裡任其死亡。魚翅是一道昂貴的佳餚,可是相較之下剩下的魚體就沒有價值了。

台灣漁業局正要實施一項新規定,強迫漁民保持捕獲鯊魚的完整性直到抵達港口。違反規定的漁民將要面臨罰鍰或是吊銷捕撈許可證。

漁民現行的作法是在海上肢解鯊魚,然後分開包裝每個部位。這樣做可以讓漁獲保持新鮮,讓漁民賣得好價錢。漁民也抱怨若要強行保留整隻鯊魚的完整性,勢必會佔掉船上寶貴的儲存空間,這些空間可以用來裝更多有價值的漁獲。

台灣將是第一個實行這個規定來保護鯊魚的亞洲國家,漁業署長沙志一說。漁業署已經派遣超過30名官員到全國主要的港口加強對新法的意識,新規定將在2012年或2013年實施。

(LOCAL)Taiwan Law Passed to Protect Sharks

In an effort to prevent finning, Taiwan will ban fishermen from bringing in dismembered sharks.

Finning is the practice of cutting the fins off sharks and throwing the animals back into the sea to die. The fins are an expensive delicacy, while the rest of the fish is comparatively worthless.

Taiwans Fisheries Agency is implementing the new regulation to force fishermen to keep shark catches intact until they arrive in port. Fishermen who violate the regulation will face fines or suspension of their fishing licenses.

The current practice among fishermen is to cut up the sharks at sea, and pack the parts separately. This allows the catch to stay fresher, allowing them to fetch higher prices. They also complain that being forced to keep the whole shark body would take up valuable storage space in their vessels that could be used for more valuable catch.

Taiwan will be the first country in Asia to implement such a regulation protecting sharks, said Sha Chih-yi,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Fisheries Agency. The agency has dispatched more than 30 officials to major ports around the country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new law, which will be implemented in 2012 or 2013.

Read more...

崁仔頂魚市小吃攤 夜貓子補給站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聯合報/記者阮南輝/報導】

基隆市崁仔頂魚市凌晨才開始營業,周邊很多小吃攤也是晚上才擺攤,成了魚行、貨運司機到夜貓子消夜、早餐的補給站。

每天凌晨到清早,在崁仔頂魚市活動的人潮相當多,從魚行人員、貨運車司機、搬運工、餐廳、市場採買,還有逛魚市看熱鬧的人,長期下來,跟著魚市脈動作息的小吃攤應運而生,長期下來,形成有如專屬的崁仔頂「飲食區」,魚市旁的連鎖店咖啡店也通宵營業。

崁仔頂魚市周邊小吃攤除了「俗擱大碗」,幾家沒有招牌的老攤位更是小有名氣,經常有人慕名前往品嘗,口味不輸廟口小吃。

三明治:一口豬排兩風味


高繼洲賣的火腿蛋三明治,料足味美,讓人食指大動。(記者阮南輝/攝影)
忠二路10號前的三明治攤,營業時間是晚上8時到隔天上午8時,老闆高繼洲跟老婆在該處已擺18年,10種口味的三明治中,以每份40元的火腿蛋三明治、每份45元的豬排三明治最受歡迎。
三明治的固定配料為沙拉、花生醬及奶油,其中豬排是在油炸後放涼,顧客購買時再炭烤一下,除了可以降低油的含量,品嘗時吃到油炸、炭烤兩種口味,回味無窮。

清粥消夜:小菜10元起跳


清粥消夜的老闆李文發,30年就在忠三路5號前設攤,營業時間從傍晚5時到隔天清早6時30分,每天至少準備30種以上菜色,醬菜類醃製也不假人手,「五角」李文發說,保證衛生可口。
除了豆腐乳5元外,每碟小菜一律10元,魚跟肉則是20元,此外,清粥、白飯及味噌湯、苦瓜湯、紫菜湯統統10元1碗。

老字號麵攤:大骨熬湯底

忠二路11之1號前的麵攤,有20年歷史,營業時間從晚上11時30分到隔天清早7時30分。女老闆楊維如說,她的攤位是向慶安宮管委會租用,最近因廟宇改建,暫時在同一地點的路旁營業。

麵攤賣的麻醬麵、陽春麵都是25元,餛飩湯跟冬粉湯則是30元,湯跟麵的湯底是採用大骨熬成,大腸、嘴巴肉每份40元,還有豆干等小菜,都是楊維如親手調製的美食。

崁仔頂魚市周邊小吃攤有不同的營業時間,公休日則跟著魚市在每周一,清明節的連續假期,小吃攤也跟魚市同步,4月6日公休一天。

【聯合報】

Read more...

基隆崁仔頂/台灣的築地魚市

4撇步不吃虧
2011/07/12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彩虹報導、攝影】


日本知名的魚市是東京築地,而台灣築地就以基隆崁仔頂莫屬了,它是本港現撈、進口冷凍等大宗漁獲的集散中心。

到基隆崁仔頂,可以買到新鮮的海膽。

過去崁仔頂可說是日本料理、海產店等餐飲業者的海鮮採購市場,雖然鄰近縣市也有漁港,不過多數漁船還是認為,漁獲送到崁仔頂能賣到好價錢,因此除了台北以外,桃、竹等地的買家也會大老遠跑來崁仔頂採購。甚至有越來越多酷愛海鮮的個體戶也會來此朝聖,讓崁仔頂的客層越來越多樣化。

基隆崁仔頂自成一個世界,想買魚沒有熟人穿針引線,容易被誆。

基隆崁仔頂是以孝一路為中心的魚市,來此有幾個必須預先準備的功課:

1. 穿著輕便:魚市裡多是碎冰、血跡、魚味,穿著簡單樸素,可以讓自己看起來不至於像好宰的肥客,衣服弄髒了也不心疼。最好穿著防滑鞋或是雨鞋,可避免滑倒意外。

2. 做好功課:有些魚外型長得很像,但價格卻高低不一,如白北仔與土魠魚就只差在外型的紋路,可預先透過圖鑑確認自己想要的魚款,並打聽市場價格,心裡先有個底。

3. 運送容器:若想多買多逛,可準備一只摺疊型鋁合金購物車,方便行動採購。車內也最好有一只保麗龍箱,用來存放買來的魚,可避免汁液四處滴流。

4. 返家重點:任務完成可能又累又睏,但別立刻倒臥沙發或趴到床上,採買過程久而不聞其臭,但衣服其實都已吸附魚味,避免汙染到屋內其他家具,最好先將衣物脫去於屋內角落,沖完澡再睡。

當然,最重要的是別忘了將海鮮放入冰箱冷藏,隔天才有美味的海鮮大餐可品嘗。



怎選最夯魚種?
2011/07/12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彩虹報導、攝影】

到崁仔頂如何選魚,有多年採買經驗的日本料理小寶師傅建議,「很多人摸魚背,但魚在漁船上就已埋在冰裡,魚背硬很難分辨到底是被凍僵還是結實。我都是摸魚肚,肚子結實的魚,肉質較有彈性。」

基隆崁仔頂的魚獲放在塑膠籃子內,還會標註是哪艘漁船的魚獲。

雖然冬季才是魚最肥美的季節,但夏季也有好吃的魚種。飛魚、尖梭、牛尾、剝皮魚、鰻魚、石鯛、大眼鯛(紅目鰱)都是當季的旬魚。尖梭如其名,頭跟梭子一樣尖,適合做生魚片,肉質緊實油脂豐富,鹽燒最為美味。剝皮魚的特色在尾巴,尾巴就跟掃帚一樣大,因為魚皮粗糙,要食用的話就要把皮剝除,做成生魚片或油炸都不錯。

看起來像一團泥抹布的就是好吃鮟鱇魚,鮟鱇魚肝最美味。

只是原本應該最受歡迎的黑鮪,今年被認為品質欠佳、價格又高;養殖的午仔魚日前被驗出含有孔雀石綠,為避免食客疑慮,很多店家對這兩種魚都持保留態度。

崁仔頂的攤商很多,多半有各自專營項目,外圍多東南亞進口的魚種,靠近中心點一排專營養殖魚種,還有專攻海釣魚店家,如忠三路3號前「海釣魚專門店」,魚種選擇多樣。孝一路30號的「義隆行」魚種多樣、品質中上,供作參考。

在價格上,不只是一般個體戶,連一些過去只請盤商送貨的商家,偶爾也會到崁仔頂採買,但因不懂市場行情,就開出比一般還要高的價格,讓攤商發現高價也同樣有人收購,而打亂了市場,畢竟批發價跟市售價是不同的,最好先觀察別的買家出價再行下手,別當了白目客而不自知。



算對時間超便宜
2011/07/12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彩虹報導、攝影】

很多時候覺得基隆始終籠罩著陰霾,當地居民曹銘宗說,「小學教室後面都有一排用來掛雨衣的掛勾,長大才知道,只有基隆這樣。」其實基隆也有陽光的一面,深夜的崁仔頂是醒著的,燈火通明,展現出強而有力的生命力。

到崁仔頂採買要算對時間,因為時間關係著價格。

基隆崁仔頂到了凌晨,才是真正開工的時候,還會擠得水洩不通。

有多年採買經驗的日本料理小寶師傅說,介於休市日(周一凌晨)前後的周二與周六凌晨,是一周裡價格最貴的。而夜裡時間越早,貨越齊全也越貴,越晚貨色越參差不齊,價格也越便宜。不過這並非絕對,有時也要看人潮多寡,糶手(魚獲拍買者)會視供需狀況,機動調整當下價格。

凌晨十二點四十分過後,崁仔頂附近的停車位便被大小車輛停滿了,想到崁仔頂朝聖的人可提早抵達卡車位,崁仔頂外圍的停車處有幾處販賣碎冰的攤子,碎冰以袋為單位,可視狀況採買,停得遠了就不好買也不好提。

深夜一點半左右,攤子們陸續開張,一箱箱、一籃籃的魚在燈光下閃閃動人,趁這時人少可有餘裕挑貨。到了兩點,許多大貨車、小轎車鑽入攤販間的小道上卸貨,大貨車通常卸下從港口分裝好的現撈魚獲,小轎車則是一些個體戶的海釣客,會下貨給平時配合的攤販,海釣魚很受歡迎,往往糶手擺上才鬆手,買家就一擁而上搶貨。

兩點半糶手開始喊價,人潮擁擠,進入崁仔頂的高潮階段。建議若是一般採買者,不需跟著眾人競標,一方面是份量過多,一方面是一籃裡的品質通常不一致,感受一下臨場氣氛就好。

Read more...

明年起 台灣捕鯊限全魚上岸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華人喜愛吃魚翅,早年許多漁民捕鯊魚時,總是只割下魚鰭(魚翅)載回,將魚身丟棄海裡,既殘忍也易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為讓魚源永續,漁業署決定全面要求台灣漁船捕鯊時,要「全魚入港」、「帶鰭上岸」,違者不僅會依法罰款,情節重大違規甚至會被吊銷執照。新規定最快明年實施,是亞洲第一個針對鯊魚割鰭棄身開罰的國家。

台灣現行的三大洋作業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規範,漁民捕捉鯊魚後禁止割鰭棄身,鰭身可先分割後,再一起上船進港,但鰭身比不得超過5%。也就是每捕獲100公噸鯊魚,割下來運上岸的魚翅不得超過5公噸。

漁船進港後,檢查人員會登船檢查船艙、重量及報表,但因為檢查程序麻煩,且魚鰭是否自漁民捕撈的同一尾鯊魚身上取下,也不得而知,讓不肖漁民有許多取巧的模糊空間。

目前全世界鯊魚約有380種,除鯨鯊、大白鯊及象鮫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育禁止捕捉,國際上並未禁止捕撈鯊魚。漁業署決定,將根據漁業法,修訂三大洋作業管理辦法,明訂捕鯊必須「鰭不離身」,鯊魚與魚鰭必須連在一起不可分割,必須全鯊上船,一旦漁民將魚鰭割斷即可開罰,最重可收回漁業執照。

美國、哥斯大黎加都已採取相同措施,台灣是亞洲第一個立法規範全鯊入港的國家。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表示,即日起漁業署將在東港、蘇澳、南方澳、成功漁港等重要港口,派超過30名查緝人員到各地漁港宣導,最快明年就要開罰。

沙志一說,台灣並非完全禁捕鯊魚,不吃魚翅也非終極目標,但一定要讓魚翅來源合法,必須是合法取得,而非非法屠宰,才能兼顧飲食文化與漁民利益,讓漁業資源永續經營。

他也強調,早年因為魚翅價格高,鯊魚肉不值錢,漁民為了追求利益,才會有割鰭棄身的行為,近年魚價不斷上漲,很少漁民再這麼做;但為漁業資源,還是要進一步推動全鯊上船。

【2011/07/10 聯合晚報】


漁民:收穫少兩成 保育團體:高度肯定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農委會漁業署強制規定鯊魚帶鰭上岸,漁業界認為,硬性規定全鯊進港上岸,漁船的收穫量將減少兩成,出海成本至少增加兩成,魚翅售價也會因捕獲量少而飆高,漁業界將大反彈。但保育團體對政府跨出艱難的一大步,給予高度肯定。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林月英表示,這種方式保育鯊魚完全「開倒車」。蘇澳區漁會的漁貨大部分外銷歐盟,捕鯊魚上船後立刻支解,鯊魚可全魚利用,包括魚肉、魚翅、魚皮、魚內臟全部都可處理後分別銷售,一旦漁船靠岸,支解過的漁貨,直接冰凍運往港口外銷,不僅保持漁貨鮮度,價格也會比較好。

林月英說,一旦規定鯊魚帶鰭上岸,會非常占漁船空間,不僅減少漁民的漁貨量,鯊魚上岸後要先解凍再處理,處理之後再冰凍,漁貨鮮度大打折扣,漁民運送成本增加兩成,且因為量少,預料未來市售魚翅價格將更高。

屏東縣東港區漁會理事長洪慶川表示,鯊魚魚身龐大,無法分割堆疊,原本漁船每次出海捕到鯊魚,魚身支解後,船隻可載運100公噸,但現在改成全魚載運,空間少了,最多只可載運回70至80公噸,等於捕撈的漁獲量減少二到三成,且漁民多出許多處理手續,非常麻煩。

保育團體則非常支持這項新規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吃魚翅不環保,價格又貴,全世界近400種鯊魚,已經有110種瀕臨絕種,美國許多州已要求鯊魚要帶鰭上岸,過去台灣被列為世界第四大捕鯊國,現在政府跟上世界保育潮流,保育團體高度肯定。

【2011/07/10 聯合晚報】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