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拍攝到"魔鬼魚"逃避深海殺手 躍出水面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紐西蘭奧克海灘上的遊客目睹了有“魔鬼魚”之稱的黃貂魚因躲避逆戟鯨追逐,情急之下飛出水面的罕見一幕。幸好,有遊客捕捉到這一追殺“好戲”,讓我們一睹為快。

這條黃貂魚正想盡一切辦法,試圖避開素有深海“終極殺手”之稱的逆戟鯨的追逐,而後者緊緊跟在黃貂魚的身後,隨時準備展開攻擊,最終迫使黃貂魚飛出水面。黃貂魚似乎對藏身海底的生活極為滿足,偶爾還用它們銳利的尖刺去襲擊人類,而這張照片則表明,情急之下,黃貂魚照樣可以表演飛行絕技。

逆戟鯨追逐黃貂魚的精彩一幕是6月24日在紐西蘭奧克蘭的聖赫利爾斯(St. Heliers)海灘捕上演的。當時,五六條逆戟鯨一大早聚集在一起,棲息于海岸附近的黃貂魚成了它們的目標,而另外30條逆戟鯨則在海岸後面遊弋。一大群遊客聚集在海岸,目睹了逆戟鯨瘋狂追逐黃貂魚的“好戲”。幾名學生說,逆戟鯨離海岸非常近,“如果盡力的話,你或許可以伸出手摸到它們。”

當天早晨海灘上的遊客可謂大飽眼福,除了逆戟鯨追逐黃貂魚迫使其飛出水面的精彩一幕外,他們還看見了另一條逆戟鯨在水中猛地轉過龐大身軀,擊中一隻在水面飛行的海鷗的鏡頭。被擊暈的海鷗隨即掉進了水裏,成為逆戟鯨又一頓美餐。上午10點半左右,隨著海潮退去,逆戟鯨們也跟著離開,當然了,它們此時已經“酒足飯飽”,肚子鼓鼓的。

(來源:新浪科技 孝文)

Read more...

全球三分一海鯊瀕絕種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2009-06-26

【明報專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近研究指出,全球三分之一海鯊正瀕臨絕種,包括大白鯊及槌頭鯊,在公海被捕捉的品種更特別易受威脅。有關研究覆蓋了64種鯊魚及魟魚,結果顯示,逾三成品種瀕臨絕種,另有24%品種幾近受到威脅,主因是漁民過度捕魚。

捕獵沒設限 打擊缺資源

研究員福德姆(Sonja Fordham)表示,鯊魚肉近年價格暴升,亞洲多國又愛吃魚翅,致使鯊魚被捕獵過度,「現時漁民捕獵鯊魚沒有數目限制,而鯊魚要用數年時間才能長大,因此年幼鯊魚不多。鯊魚在公海沒有受到保護」。福德姆說﹕「我們已證明多個國家及國際水域出現過度捕魚情况,這顯示全球要立即行動。」

IUCN報告指出,多個成員國打擊過度捕魚的進展緩慢及不足,「很多時候,進展緩慢的原因不是欠缺意願,而是不知有關程序,以及缺乏資源改善蒐集捕魚資料」。

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



980626



IUCN Report:Third of open ocean sharks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PDF

Read more...

大白鯊獵食 有如連續殺人犯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09.06.23 03:14 am

一項研究發現,大白鯊和連續殺人犯的行為模式有共通之處。大白鯊會跟蹤、研究獵物,有計畫地掠食,並從過往經驗修正攻擊方式。

研究共同作者、專研大白鯊的邁阿密大學教授漢默舒拉格,研究南非一小島附近的340起沙魚攻擊海豹事件後,將報告發表於「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Zoology)。

漢默舒拉格指出,大白鯊有特定的狩獵模式,而非隨機掠食。牠們會潛伏在距離獵物90公尺的地方,暗中觀察並跟蹤,這個距離可讓大白鯊清楚看到獵物的一舉一動,又不致於驚動牠們。

和連續殺人犯一樣,大白鯊挑在光線昏暗處行動,攻擊年輕及落單的獵物。大白鯊和殺人犯唯一不同之處是,攻擊獵物乃為生存。

學者在研究地點從日出到日落,觀察一天中大白鯊的行為,並導入地緣剖繪技術,歸納出沙魚跟蹤獵物的模式。研究也發現,年紀大的沙魚的跟蹤技巧比年輕者出色,更能不動聲色地潛行在獵物附近,顯示沙魚從掠食經驗中學習進步。

以犯罪學角度研究沙魚,源自已故的加拿大科學家馬登。同樣專研沙魚的馬登,曾讀過以地緣模式歸納罪犯行為文章,於是連絡研究犯罪學的專家羅斯莫,開始研究連續殺人犯和沙魚的共同處。

【2009/06/23 聯合報】



大白鯊獵食行徑 像殺人魔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這兩種東西都是一種夢魘,會無預警地發動攻擊、殺人不眨眼。從動物學期刊22日發表的研究看來,海中的大白鯊與人類的連環殺人魔,共通點其實比你所想像的還多。科學家甚至發現,大白鯊與連續殺人魔,是以同樣的方式尋找下手目標。

邁阿密大學研究人員使用犯罪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海中的殺人魔大白鯊之後,發現這種海中最大的獵食者,是以非常專注與計算過的方式尋找獵物,與殺人魔選定目標的方法不謀而合。換言之,別以為大白鯊是胡亂咬人,在牠下手前其實都經過精密估算。

刑事調查時,偵辦人員會使用所謂的「地緣剖繪」(geographic profiling)技術,描繪罪犯作案的「定位點」(通常是住家或工作場所)。由於連續殺人犯通常會在定位點周邊的限定區域作案,警方得知嫌犯的定位點後,就能篩選出特定區域的嫌犯。

研究人員觀察大白鯊在南非海岸所犯的「罪案」後,發現大白鯊的搜尋基礎定位非常清楚。他們的「定位點」,通常是在受害的海豹進出居住區域的100公尺內。年齡較輕的鯊魚,搜尋範圍較為分散,獵捕成績也較差。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較大型的鯊魚佔據最佳的獵食區,年輕的鯊魚才會到其他地區獵食。

2009-6-23 自由時報



研究發現大白鯊捕食方式類似連環殺手


  新華網倫敦6月22日電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2日報道,最新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大白鯊捕食的地點比較有規律,這種捕食方式頗似連環殺手的作案手法。

  據報道,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犯罪學中地理畫像的方法來研究大白鯊的捕食方式。在刑事案件調查中,通過一系列有關聯的犯罪活動可以粗略斷定罪犯經常作案的地點,這一點叫做“錨點”。連環殺手一般傾向于在“錨點”附近的有限範圍內作案。

  研究人員在南非沿岸通過觀察340處大白鯊捕食海豹的地點並分析相關數據後發現,大白鯊的捕食範圍是可以界定的。它們的“錨點”在與海豹活動的島嶼地點相距100米的地方。研究還發現,年齡較小的大白鯊捕食地點比較分散,捕食成功率也較低。

  據報道,來自倫敦大學的地理畫像專家表示,研究鯊魚的捕食方式難度很大,地理畫像為研究動物捕食方式開闢了新的途徑。

2009-06-22 03:45:05 北京新浪網



Sharks are serial killers of the sea, says scientists

Published: 7:01AM BST 22 Jun 2009 Telegraph

Great white sharks hunt down their prey in the same way as serial killers, scientists have found.

Researchers used methods copied from criminology to show that great whites pick their targets in a highly focused fashion.

Prolific killers such as Peter Sutcliffe, the "Yorkshire Ripper", behave in much the same way.

The scientists adapted geographic profiling, a mathematical technique used to track down serial criminals, to investigate the hunting habits of great whites.

They observed the location of 340 shark attacks and used the data to locate the sharks' "anchor point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a series of linked crimes - usually murder, rape or arson -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ough location of the perpetrator's "anchor point". Most often this is a home or place of work.

Serial killers or rapists tend to operate within a confined area around the anchor point, so knowing its location allows police to avoid being swamped with suspects and prioritise those who live or work in certain areas.

The shark scientists linked the "crimes" of great whites off the South African coast - attacks on seals - and found that the sharks had a well defined search base.

Their "anchor point" tended to be 100 metres seaward of where the seals accessed and left the island where they lived.

Smaller, younger, sharks exhibited more dispersed search patterns and were less successful hunters.

The research, led by Dr Neil Hammerschla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in the US, is reported in the Journal of Zoology, published by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Dr Steven Le Comber, an expert on geographic profiling at the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s at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said: "Geographic profiling is an interesting new way to study patterns of animal foraging, and especially predation.

"Shark hunting patterns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study and the work here will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which predators hunt their prey."

Geographic profiling was developed by former Canadian "beat" policeman Kim Rossmo, now Professor of Criminal Justice a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It is extremely useful for whittling down lists of suspects and now routinely used by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Yorkshire Ripper case in the 1970s and 1980s police amassed a total of 268,000 potential suspect names and 4.5 million vehicle registration numbers.

Read more...

台東新港漁港捕獲罕見巨口鯊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台東新港漁港捕獲罕見巨口鯊
【6/9 14:45】

〔中央社〕「嚇死人,這麼大的嘴」!台東縣成功鎮賴姓漁民捕獲一尾罕見的巨口鯊,撐開大嘴口徑達75公分。目前全世界紀錄僅有42尾。這條巨口鯊由「鯊魚博物館」購得,將製作成標本。

台東縣成功鎮新港漁港8日傍晚引起一陣騷動,尚德15號漁船捕獲一尾罕見的鯊魚,老漁民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象鯊」;在港口記錄魚種的水試所東部海洋研究中心田姓調查員比對圖鑑後確定是「巨口鯊」。

田姓調查員表示,這種鯊魚相當罕見,他在新港漁港調查魚類多年,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鯊魚。賴姓漁民表示,這尾巨口鯊是以流刺網捕獲,重350公斤、長390公分,口徑75公分。

當地的「鯊魚博物館」負責人陳文榮以新台幣1萬8000元買下這尾鯊魚,今天上午細心的將牠解剖,準備製作成標本。林文榮表示,他收藏了數10種的鯊魚標本,就獨缺巨口鯊,他也沒把握是否能成功做成標本。

海洋大學與水試所也採樣回去研究,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學生蕭宏麟表示,全世界巨口鯊的紀錄包括這尾僅有42尾,其中台灣紀錄9尾。上一次是由菲律賓的漁民在今年3月底捕獲。由於數量少,研究資料有限。

台東縣政府農業局漁業課呼籲,漁民捕獲食人鮫 (大白鯊)、象鮫 (象鯊)、巨口鯊 (大嘴鯊)等,請配合通報,以瞭解國內稀有鯊魚種類漁獲狀況及利用情形和供學者專家研究。



台東捕獲罕見巨口鯊 目前世界記錄僅42尾

2009-06-09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吳鳳雪】
台東縣成功鎮賴姓漁民捕獲一尾罕見的巨口鯊,撐開的魚口直徑達75公分,重350公斤,長390公分,在小鎮上引起一陣騷動,水試所東部海洋研究中心表示,「巨口鯊」相當罕見,目前全世界記錄僅有42尾。

這尾巨鯊是在昨天傍晚由尚德15號漁船捕獲,老漁民說從未捕獲這種鯊魚,經水試所東部海洋研究中心比對圖鑑後,確定為罕見的「巨口鯊」,目前世界記錄只有42尾,台灣的記錄有9尾,上一次捕獲巨口鯊的時間是在今年3月底,由菲律賓的漁民所捕獲。這尾巨鯊已由當地的「鯊魚博物館」以1萬8000元買下,準備將牠製作成標本。

台東縣政府農業局漁業課呼籲,漁民捕獲食人鮫 (大白鯊)、象鮫 (象鯊)、巨口鯊 (大嘴鯊)等,要配合通報,以瞭解國內稀有鯊魚種類漁獲狀況及利用情形,供學者專家研究。

Read more...

台東漁船捕獲巨口鯊 全球第42尾





































  台灣台東縣新港漁港尚德15號漁船8日拖回一尾怪魚,體長近4公尺,重達350公斤,經水試所調查員比對圖鑑,確認是罕見的「巨口鯊」。是全球捕獲第42尾、台灣第9尾巨口鯊。

  尚德15號是流刺網漁船,上周出海到西太平洋作業時網到這尾巨口鯊,8日拖回漁港拍賣,以新台幣1萬8千元賣給鯊魚博物館製作標本。縣府保育科表示,巨口鯊因基本資料欠缺,尚未列入保育生物,是近年發現的新鯊種。

  資料記載,巨口鯊1976年在夏威夷海域首次發現,迄今捕獲或記錄到僅42尾,巨口鯊長口張開可達70公分,食物是浮游生物。

  鯊魚博物館負責人陳文榮9日剝下鯊皮,準備製成標本。他說,多年來收藏數10種鯊標本,這次廉價獲得巨口鯊,很高興,但沒把握能否成功製成標本,只能盡力而為。魚肉口感欠佳,可能做成魚漿。

Read more...

台東捕獲稀有巨口鯊 全球第42隻



2009-06-10

中國時報 莊哲權/台東報導

  海洋稀客 ▲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捕獲的巨口鯊,為全球迄今目擊或捕獲的第42隻,相當罕見。(莊哲權攝)

 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捕獲稀有海洋物種「巨口鯊」,是全球迄今紀錄到的第四十二隻。學術單位如獲至寶,海洋大學、水試所等單位九日紛紛前往採樣。

 這隻不慎「落網」的巨口鯊重達三五○公斤、體長三.九米,口徑七十五公分,牙齒很小呈鬚狀。由於屬世界稀有物種,新港區漁會通報農委會漁業署,隨後被當地鯊魚專家陳文榮以一萬八千元購得。

 前天凌晨兩點多,成功籍漁船尚德十五號在長濱外海捕捉翻車魚時,意外捕獲這隻巨口鯊,船長賴建榮等四人合力將牠吊上船,第一次看到這不知名的龐然大物,都非常驚訝。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江偉全表示,巨口鯊是鼠鯊目的一科,為深海魚類,最早於一九七六年在美國夏威夷海域發現,科學家新立巨口鯊科和巨口鯊屬。牠的性格溫順,以寬大的嘴過濾浮游生物為食。

 他指出,巨口鯊為稀有物種,全世界被目擊或捕到的巨口鯊,在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都有登錄及編號,今年三月卅日在菲律賓海域捕獲第四十一號,這次在台東海域捕獲應為第四十二號。

 二○○五年五月,花蓮曾捕獲一隻七公尺長、重六八九公斤的巨口鯊,是目前世界捕獲最大尾,被登錄為第廿九隻。台東捕獲這頭是在台灣發現的第九隻,體積中型。

 由於巨口鯊數量稀少,生態習性仍是個謎,昨天上午,海洋大學環境生物漁業科學系、水試所都前去取樣,做為學術研究用。最後由陳文榮解剖,計畫製成標本供私人鯊魚博物館典藏。

Read more...

捕獲巨口鯊 全球第42尾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

2009.06.10 04:04 am

巨口鯊因基本資料欠缺,尚未列入保育生物,是近年發現的新鯊種。
圖/施鴻基攝影


台東縣新港漁港尚德十五號漁船前天拖回一尾怪魚,體長近四公尺,重達三百五十公斤,經水試所調查員比對圖鑑,確認是罕見的「巨口鯊」。是全球捕獲第四十二尾、台灣第九尾巨口鯊。

尚德十五號是流刺網漁船,上周出海到西太平洋作業時網到這尾巨口鯊,前天拖回漁港拍賣,以一萬八千元賣給鯊魚博物館製作標本。縣府保育科表示,巨口鯊因基本資料欠缺,尚未列入保育生物,是近年發現的新鯊種。

資料記載,巨口鯊一九七六年在夏威夷海域首次發現,迄今捕獲或記錄到僅四十二尾,巨口鯊長口張開可達七十公分,食物是浮游生物。

鯊魚博物館負責人陳文榮昨天剝下鯊皮,準備製成標本。他說,多年來收藏數十種鯊標本,這次廉價獲得巨口鯊,很高興,但沒把握能否成功製成標本,只能盡力而為。魚肉口感欠佳,可能做成魚漿。


【2009/06/10 聯合報】

Read more...

巨口鯊標本 海生館有意展出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車城報導】

2009.05.18 03:22 am

海生館擁有的罕見巨口鯊,在捕獲時的留影,巨口鯊大口可以吞下一條成犬。
圖/海生館展示組張至維提供

全球捕獲的巨口鯊不到50尾,且大多被祭五臟廟了,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卻擁有一尾實體標本。海生館館長王維賢說,館方計畫興建「海生館教育典藏大樓」,待教育部通過後,這被列為20世紀三大名魚之一的巨口鯊就有機會和大家見面了。

海生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張至維說,巨口鯊屬深海沙魚,在全球紀錄中,被捕獲的巨口鯊不到50尾。台灣在2005年先後捕獲5尾,其中當年5月在花蓮捕獲的一尾長7.08公尺,重689公斤,是世界上捕獲最大的一尾,中研院以3萬元買下,運到台北放置在中研院作研究標本。

海生館的這一尾長5.7公尺,是中研院邵廣昭教授向花蓮漁民購買、贈送給海生館,是台灣僅存的兩尾巨口鯊標本之一。

巨口鯊學名「八鼓鯊」,花蓮漁民稱為「大古鯊」,特徵是頭大、嘴大,張嘴寬約1.5公尺,齒細成鬚狀。依文獻資料,巨口鯊在深約150公尺處的深海覓食,但晚間會浮游到約15公尺深的海域睡覺,這和花蓮漁民半夜在離岸約3浬海域下網捕獲不謀而合。

海生館有意展出這尾巨口鯊標本,但一組展示缸約400萬元,展出後的維護費也不低,目前巨口鯊是放置在泡著福馬林的大型缸內。館長王維賢說,館方計畫興建的「教育典藏大樓」完工後,包括巨口鯊和多尾地震魚都將展出。

【2009/05/17 聯合報】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