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新聞稿-拒吃魚翅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呼籲台灣四大便利超商, 成為海洋生態保育的「好鄰居」
停止販售魚翅年菜,讓代代子孫得以「年年有魚 (餘) 」

農曆春節將至,華人在年菜菜餚準備上,大多會有一道魚,以「有餘」的諧音,象徵年年都有「餘糧」,並祈願來年生活豐足、永續。但如果年菜中的魚,是已瀕臨滅絕,或其漁獲方式,是以殘忍且造成海洋生態無法永續的手段得之。那麼拒絕食用,才能真正讓我們自己以及後代子孫,得以保有「年年有魚(餘)」的美好未來。

台灣四大超商──7-11、全家、萊爾富、OK所推出的預購年菜菜單裡,均提供「鯊魚翅」菜餚,其中又以7-11及萊爾富提供4道魚翅料理選擇最多。包括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全球綠人台灣之友、地球公民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地球憲章聯盟等23個民間團體聯合呼籲民眾,拒絕購買這些對環境永續「不友善」、殘害野生動物,加速其滅絕的菜餚。

民間團體表示,吃魚翅是完全不考慮後代子孫保有漁業資源永續的掠奪行為,且魚翅取得過程十分血腥殘忍,請民眾上網連署拒吃魚翅!並寫信要求四大超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關注海洋生態保育,立即停止販售魚翅料理。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魚翅係指鯊魚之背鰭、兩邊側鰭與尾鰭等4 片「翅膀」,其重量占不到全部魚身的1/10。由於價格昂貴,漁業公司為了節省空間、裝載更多魚翅,捕獲的鯊魚在割下魚鰭後,會將較無價值的魚身丟回海中,讓牠們在海裡慢慢流血、痛苦死亡。由於國際間許多國家沒有明文禁止這樣的行為,且漁船出海後的監督與管理也極為不易,因此民眾根本無法確定所食用的魚翅,是屬於「全魚利用」還是以「活割魚鰭」方式取得。而縱使漁業機關不斷強調台灣的魚翅是「全魚利用」(沒有割鰭棄身),但國人繼續食用鯊魚,將使鯊魚族群加速崩解,海洋生態系統更為失衡!根據漁業署統計,台灣每年捕捉鯊魚量約在6-7萬噸之間,近五年魚翅進口量更高達三千噸,光以進口量換算就屠殺了一千萬隻鯊魚。

英美科學家於2006年根據香港魚翅貿易數據,推算出每年至少有4到 7千萬頭鯊魚的魚鰭被使用在魚翅湯中。這樣的飲食需求,使得鯊魚數量在近半個世紀內,以驚人的速度銳減。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有關鯊魚族群量的研究指出,現有111種鯊魚的生存已出現危機,其中20種受到嚴重威脅,25種瀕臨滅絕,另外66種生機脆弱。科學家警告,如果人類持續過度捕撈漁業資源,2048年以後,人類將只剩水母可以食用。

由於卵胎生的鯊魚性成熟速度緩慢,且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通常每1 到3年只生下1~2隻幼鯊,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而且鯊魚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位於食物鏈頂端,一旦其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已在北大西洋發生,由於鯊魚族群減少,造成以扇貝為攝食對象的魟魚大量繁殖,迫使當地百年歷史的扇貝漁業走入歷史。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執行長顏美娟以母親的身分表示:這些強調吃了開運、幸福、富貴的魚翅料理,不僅無法讓大家年年有餘,還可能讓你賠上健康。因為魚翅的加工製作多數都會以雙氧水漂白,且檢驗證實,大多數魚翅含汞量超過攝食安全量,吃了反而對身體有害。

民間團體呼籲民眾「拒吃魚翅」,同時希望所有飯店、餐飲業者亦能「從善如流」跟進,停止販售不人道且不環保的魚翅料理,讓我們自己,以及後代子孫能永保「年年有魚(餘)」。

發起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電磁波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台灣環境行動網、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反彰火聯盟、冬山鄉環境保護自救會、全球綠人台灣之友、地球公民協會、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綠黨、龜崇溪護溪協會…

Read more...

記者來鴻:吃魚翅的文化思考

傅霞  BBC記者

這次豐盛的晚餐達到高潮,女服務員在餐桌上中間擺上了一個大盤子。

這是一隻烤鴨,周圍擺著一碗碗鮮嫩的魚翅湯,湯汁醇厚透亮。

主人非常熱情好客,同時也顯得有些奢侈揮霍,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

我心裏很明白,這盤美味佳肴肯定吃起來非常爽口。

但是我面臨的難題是,我早就下定決心,為了保護環境不再吃鯊魚翅。

我也知道,中國人特別喜歡吃魚翅,導致許多鯊魚滅絕。我還聽到過有關漁民的殘忍做法。他們捕到鯊魚後,趁著鯊魚還活著就把魚翅砍下來,然後把鯊魚拋回海中。

環保意識

但是,我也清楚意識到,設宴招待我的東道主是專門為我點的這道菜。如果拒絕品嚐有可能顯得太失禮,太不領情。

我正在琢磨是否放棄誓言,幹脆把魚翅吃了。畢竟魚翅已經做熟,擺在桌子上了。而且壞事是別人幹的,這與我沒有任何關係。

話又說回來,鯊魚翅並不是違法商品,而且這些魚翅也不是取自官方規定的保護物種。

當然,餐廳包間以外也不會有人知道。我完全相信在座的朋友不會讓我為難。

我心裏也很清楚,我如果吃了魚翅,任何有環保意識的西方人都會把我狠批一頓。

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發表的報告,全世界已知的鯊魚種類,有五分之一面臨威脅。

除了中國人對此負有責任之外,在金槍魚商業捕撈活動中,鯊魚也經常成為附屬品而死亡。許多國家都在消費金槍魚,其中包括我的老家英國。

目前亞洲對於鯊魚翅的需求量猛增,是造成全世界鯊魚大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但是兩眼看著面前大盤子裏的魚翅如此誘人,心裏思索著,難道吃鯊魚翅造成的後果就比吃鱈魚或者其他難以持續的魚種更嚴重嗎?順便說一下,在英國我家門口的魚店就出售這些魚。

此外,人們大吃從世界各地空運來的蔬菜,造成飛機不斷噴出溫室氣體。其實,我們中間大多數人每天都要對環境犯下多種罪行,但是卻毫無意識。我吃魚翅難道比這些人的問題更嚴重嗎?

文化衝突

亞洲對於鯊魚翅的需求量猛增,是造成全世界鯊魚大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在座的其他客人開始吃魚翅,似乎沒有人感到內疚。

雖然有一小部分中國知名人士公開表示不再吃鯊魚翅,但是國際上圍繞這一問題引發的爭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中國人的習慣造成衝擊。

當然,絕大多數中國人根本吃不起魚翅,而那些吃得起魚翅的人則強調,這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我開始反思,西方人動不動就要求中國人放棄吃魚翅的習慣,但是我們是否為了保護環境,願意放棄吃日本壽司、金槍魚三明治和廉價漢堡包的習慣呢?

大家的眼睛都在盯著我,我不能假裝對桌上的美味佳肴視而不見。我不想破壞晚宴的歡快氣氛,讓在座的朋友感到他們都是破壞環境的犯罪分子,更不希望讓主人感到他慷慨為我點的這個菜會令人感到義憤填膺。

於是,我只是品嚐了烤鴨,小心翼翼地迴避了金黃色的魚翅。

但是這種努力是無濟於事的,主人注意到我的舉動。晚宴快要結束時,他直接了當地問我為何沒有品嚐魚翅。

我是真不想與他發生衝突。不過我意識到,雖然沒有吃魚翅也許是一個可悲之舉,但是至少,我可以和一群中國廚師開展對話,討論一下道德和環境底線。

魯莽行為

所以,我告訴他們我對魚翅的了解以及我平時對品嚐瀕危動物所感到的不安。

突然間,大家都沉默不語,讓我感到很窘。

在座的朋友過去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更沒有從我這裏聽說過這樣的事情。他們都知道我這個英國女人什麼都吃。

宴會結束時,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朋友們對我的坦誠表示感謝,我們還就食品和環境的可持續能力聊了很長時間才相互告別。

這次聚會,大家感到不是很開心,不過讓我回想起我上大學本科時的一件事。

我有一位朋友是美國人。他來出席午宴,但是一直對我吸煙的問題開展大批判,說出的話很難聽。

他不是拿癌症和棺材做比喻,就是拿皺紋和肺氣腫做結論。我對他破壞聚會氣氛感到非常生氣,但是他確實讓我感深深到不戒煙是件極其愚蠢的事情。

後來我認識到,彬彬有禮和外交辭令常常是果斷行動的敵人。

如果能讓人們認識到吃鯊魚翅以及其他海鮮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就應該天天談論這個問題,直到我們內心感到不安,而設法改變我們的魯莽行為。

當然,談論只是談論,但是如果我們連這樣的話都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講,要讓我們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豈不是更難了?

Read more...

旋齒鯊牙齒似圓鋸

盡管生活在近3億年前,旋齒鯊仍與它們的現代近親類似。現代鯊魚長有數排鋸齒狀牙齒,一旦有牙齒脫落便會長出新牙。相比之下,旋齒鯊顎部位置較低,牙齒排列出的形狀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圓鋸,它們的新牙會不斷長出並把舊牙推到前端。對於這種怪異牙齒結構所處位置,科學家仍存在一些異議,但不管是位於口腔內還是喉嚨深處,這都是一個獨特而令人吃驚的特征。

Read more...

美麗的珍珠魟發起狠來差點要了主人的命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2010年01月16日中國水產養殖網出處:華西都市報

狂熱的觀賞魚愛好者被珍珠魟魚毒刺刺傷,搶救及時脫離危險

在成都工作的新加坡籍男子Tony是一名狂熱的觀賞魚愛好者,已養過20多年魚的他可以說“閱魚無數”,前兩天卻“因愛而傷”。 11日晚,他被“魔鬼魚”珍珠魟(音hóng)魚毒刺刺傷,幸好因搶救及時脫離危險。

還未入魚缸毒刺插入身體


11日晚6時許,Tony從青石橋買回來的珍珠魟魚,用專用的袋子運回家,因放入魚缸前要讓魚適應魚缸的水溫,他便抓著還未解封的袋子試圖將它整個兒先放裡面“溫一會”。 據Tony介紹,當時他騰出一隻手推開魚缸蓋,另一隻手正努力將袋子放進去,身體剛一前傾,腹部突然傳來刀扎一般鑽心的痛。 “我被刺中了!”Tony喊出聲來,撩起衣服一看,毛衣和襯衣都被戳破了,右腹部有一個小指甲蓋般的洞,正在往外流血。

已脫離危險仍需住院觀察


Tony先是住進了空軍452醫院,12日便轉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監護室。 據妻子羅女士介紹,12日中午開始,Tony面部開始浮腫,意識也不完全

清醒。 幸好在醫生及時救治下,13日開始病情得到緩解。 華西醫院醫生佘毅介紹,Tony是第一例接診的被魟魚毒刺刺傷的病人。 Tony的右上腹部位被毒刺斜刺入約2厘米深,差一點就傷到肝臟。 目前Tony已脫離生命危險,情況基本穩定,但仍需住院觀察。

39歲的Tony從十幾歲起就開始養各種各樣的魚,也從未因此受過傷害。 俗稱“魔鬼魚”的魟魚也是他很喜歡的魚類,半年多以前,家裡就已經養了3條,但均沒有這次的“肇事者”體形大。

據Tony介紹,這只魟魚是剛剛花了3000元把它買回來的。 “知道這種魚有毒,但就是喜歡,也相信自己可以養得來。”Tony並不後悔,但妻子羅女士已悄悄將這只魟魚原價退回給老闆,也在給另外3只魟魚物色買家。

青石橋羅漢堂水族館老闆李能富提醒,魟魚的毒性比較強,因此俗稱“魔鬼魚”。 買家盡量不要單手提袋子,“溫水”的時候最好將魚缸的水倒入袋子慢慢適應,身體不要太靠近魚。

記者劉春梅攝影報導

Read more...

如何選購健康的魟魚和飼養的設備

1﹒魟魚的選購:
(1)健康的魟魚:基本上,一尾健康的魟魚是隨時都會進食的。所以,在挑選時就要注意牠們的體形略圓無傷口, 體盤飽滿平滑,無黏膜覆蓋,尾部完整無斷裂,胸、腰骨無浮出,體盤無紅斑、血絲,邊緣無傷口缺角破損,靜止時平貼於缸底或缸壁,盤面無浮隆狀緊緊吸附。鰓 孔完整,呼吸勻稱緩慢,頻率規律,上呼吸膜薄舒張正常。

而由於每尾魟魚都會因為長時間的運輸而變得較虛弱,加上國外產地的不同水質條件,以及魟魚本身屬於軟骨魚,所以體內的滲透壓調解機制是不同於一般硬骨魚類的,再加上魟魚體表並沒有魚鱗保護無鱗魚類,對於水質的要求較高,一旦水質變化太快,其滲透壓調解機制就會發生狀況。

(2) 魟魚的進口:由於魟魚的產地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所以進口的魟魚大約以7月到12月的旱季(繁殖期因種類而有所不同)產量及價格會比較便宜一些。基本上, 在雨季的時期,由於魟魚的捕獲量比較少,且這時補獲體盤通常較大,所以價格(運費)會高一些,反之,其價格就會便宜一些,所以,在選購魟魚的時候也可以把 這項因素考慮進去。

(3)下缸時的處理:魟魚相當忌諱水質作大幅度的變化,所以當您新購買回來的魟魚,在下缸前先將魟魚連水放在小水盆 中,並只留蓋過魟魚體表的水量(水盆容量要大過3倍此水量),使用空氣幫浦用細管以及簡易的調節閥,利用缸高過水盆採虹吸原理對水,並調整調節閥進水量, 使之滴流到小水盆滿,再抽出水盆水(別浪費水!再倒回缸裡)到只留體表高度的水量再重新滴流,如此重覆操作三次就可以直接下缸了(大概需花1個小時左右的 時間)。如此小心費時無非是希望魟魚可以順利的適應新環境的水質,降低新環境對魟魚所造成的緊迫
    
其次,在剛剛下缸後的魟魚是不能馬上就開始餵食的。這是因為魟魚還處在緊迫及緊張狀態的關係。必須要等魟魚適完全應了魚缸水質之後再進行餵食,通常在第兩天以後就可以開始嘗試性的餵食。至於餌料,最好是多方面的嘗試,只要是魟魚可以接受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2﹒飼養的設備:
      
(1) 魚缸:水槽的大小要視魟魚體型而定,為什麼這麼說勒?一般都認為魟魚喜歡穩定的水質所以水槽越大越好,其實在某些情況下是錯誤的,因為小型魟魚或幼體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養常吃不到東西導致越來越虛弱,所以先用小缸來養可以幫助它們捕獵食物,藉此慢慢茁壯。但是多數的魟會成長到非常大型,因此,魟有他們自己其他特殊的需求。如果飼養的魚缸太小的話會阻礙了魟魚的成長及活動的空間,但是,因為在台灣,如果一般人想要架設更大型且適合魟魚飼養的魚缸,則又會因為空間的問題而產生困擾,所以至少4呎以上的魚缸才合適。
    
(2)底砂:因為淡水魟魚有潛藏在沙泥底下的習性, 因此如果能夠鋪設底砂的話,應該是最理想的方式。然而,根據個人的經驗來說,在魚缸中鋪設底砂之後,魟魚常常會將底砂弄得亂七八糟的,還要多花許多時間來 重新整理,這對飼養者而言是相當不方便的。其次,底砂還可能因為潛藏許多的亞硝酸鹽,這對敏感的淡水魟魚的飼養也是不利的。因此,個人主張是以裸缸的方式來飼養魟魚,除了方便觀賞之外,在飼養上也比較方便。
      
(3)過濾設備:因為淡水魟魚在台灣大多都是以裸缸的方式飼養,所以,過濾設備就相對的非常重要。除了是因為健康的魟魚不但活動力旺盛而且食量大,所以相對的排泄物也就特別的多之外,最重要的是過濾設備中的硝化作用必須很完善才可以。在可能的範圍內選擇容積愈大的愈好,水容量大,接受水質變化的緩衝能力也就較高。至於過濾系統,當然是效能越高越好,舉凡溢流式、上部滴流以及外置圓桶,都是不錯的方式,而最好的情況是選擇兩種以上的過濾方式相互搭配。而在濾材方面,除了傳統的過濾棉之外,還可以使用生化濾材來使得硝化作用發揮最大的功效。這其中一般的濾棉可以採用每週定期更換的方式來做,而其他的濾材,則可以每月輪流清洗不同處的濾材來做,以使硝化細菌能不斷的發揮最大的功效。
      
(4)﹒其他:魟魚體表並沒有魚鱗保護,且其保護魚體的表皮組織比較厚,所以,如果各位使用的是防爆型的玻璃加溫器,則要注意其擺放的位置。至於一般的石英加溫管,就一定要加上保護套的措施,以避免魟魚因為不小心而燙傷(這是因為魟魚的表皮較厚,所以,遇熱時神經感 知較不靈敏才會導致傷害)。

Read more...

飼養員助產 小虎鯊破鞘新生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2010-01-14 中國時報 潘建志/屏東報導






     屏東海生館飼養的「佛氏虎鯊」最近迎接新生命報到,但有些小虎鯊「難產」,得由飼養員擔任「助產士」,幫牠們從卵鞘中「脫鞘而出」。飼養員助產時特別小心,萬一弄破卵黃囊,這些小生命就會一命嗚呼。

     佛氏虎鯊背鰭前有銳利牙質角,又稱「角虎鯊」,原產美國加州。鯊魚有卵生及卵胎生,佛氏虎鯊屬卵生,母鯊先產下卵鞘,小鯊魚在其中生長完成後破鞘而出。

     去年五月,海生館的佛氏虎鯊產下十多顆卵鞘,飼育員按照原棲地布置一個「育嬰房」,保持水溫十五℃及良好水質循環,供卵鞘良好成長空間。

     飼育員黃駿聖說,佛氏虎鯊產期在春季,小虎鯊在卵鞘待七至九個月才會成熟。這個月是小虎鯊「預產期」,卵鞘包不住小生命身體,準備破鞘而出。但他發現,有些小虎鯊已擠滿卵鞘,卻無法順利破鞘,便用手幫牠們撕開卵鞘口,把小虎鯊慢慢拉出來。剛出生的小虎鯊約十公分長,非常可愛。

Read more...

魚翅一點通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魚翅營養成分

現代營養分析,每100克魚翅含蛋白質83.5克、灰分0.6克、脂肪0.3克、熱量337卡,可見魚翅是一種高蛋白、熱量中等的健康營養食品,適合現代人生活的營養要求和需要。

乾貨魚翅種類

在台灣市場乾貨魚翅分為帶砂魚翅、進口魚翅跟台組魚翅三種

  1. 帶砂魚翅: 從鯊魚身上割下魚翅後直接曬乾不做其他處理的魚翅,這種魚翅大都出口至其他國家 
  2. 進口魚翅: 帶砂魚翅用藥物處理後去除其表層的鱗砂、魚肉、魚骨後再曬乾的魚翅,這種魚翅大都從其他國家進口來台灣,顏色呈金黃色且色澤較為均勻漂亮,價格也較同等台翅低 
  3. 台組魚翅: 從鯊魚身上割下魚翅後直接以手工去掉魚翅表層的鱗砂、魚肉、魚骨再曬乾的魚翅,顏色天然分明,價格也較同等進口魚翅高,也因未經藥物破壞營養成分較完整保留 

由乾貨魚翅發漲成水發魚翅的方法有二:

  1. 純水發漲:魚翅發漲過程中(未浸泡鹼水),用純清水浸泡回軟,除去雜質和污物,使魚翅變得柔軟。蒸煮後同樣保有魚翅內豐富的蛋白質和膠質其口感、脆性、韌性及嫩度都不會改變,營養價值不會流失。 
  2. 鹼水發漲:魚翅發漲過程中浸泡鹼水,使其發漲後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外觀好看、原料成本降低。但容易造成魚翅內蛋白質腐蝕,水解生成各種胺基酸,並在熱鹼溶液裡分解,失去膠質、脆性、韌性及嫩度,且毫無營養價值! 


如何選購好的水發魚翅

1. 分辨為純水或鹼水發漲

  • 純水發漲:煮沸後,體積、外觀不易縮小、重量不易減少。 
  • 鹼水發漲:餐廳不敢用高溫煮沸,因怕魚翅外觀縮小、重量減少。 

2. 分辨使用台灣漁翅發漲或進口魚翅發漲

  • 台灣漁翅發漲: 色澤較為天然分明,不同等級的魚翅色澤清楚分明;同種魚翅之顏色也較不均勻 
  • 進口魚翅發漲: 色澤較為金黃明亮,不同等級的魚翅色澤較不分明;同種魚翅之顏色也較為均勻 

3. 選擇純水發及台灣魚翅加工之水發魚翅

  • 不論魚翅等級,在台灣消費者可以買到的魚翅一般分為進口翅以及台組翅(台灣加工魚翅) 常見的進口翅顏色較為白淨,而常見的台灣魚翅則顏色偏黑褐色(亦偏黃) 我們可以從魚翅顏色的的色澤去判定其製造過程之優劣 市面上販售顏色白淨的魚翅系使用重金屬溶劑漂的加工方式居多(其實魚翅重金屬污染的原因出自於此);市面上販售顏色偏黑褐色的魚翅則是以人工漂洗(顏色雖然不是很好看,不過沒有金屬溶劑污染) 兩種魚翅的製作工法不同,故價格也會有差異(台灣魚翅比進口魚翅還貴) 


魚翅烹煮時的特色與口感

  1. 魚翅的質地非常韌,所以在烹煮時必須很花時間才能把其膠質煮透
  2. 魚翅湯會黏稠的口感,因為湯中含有從魚翅中烹煮所產生豐富的膠質 
  3. 如何判定魚翅湯的黏稠度是否有經過太白粉芶芡加工,可從口感的黏度去做判定
  4. 魚翅的膠質必須要經一段時間烹煮才能將其膠質溶於湯中,所以,魚翅的烹煮不可能湯滾後直接把魚翅置入煮幾分鐘就好

買到大片又好看的魚翅並不代表買到真正划算的魚翅,重點在於如何吃到魚翅的營養價值,聰明的消費者應該慎選,免得花錢買到吃了會對人體有礙的食材

資料來源:日芳美食

Read more...

海生館宜蘭鯨鯊 體重增8倍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2010-01-11 04:06:45 民眾日報 記者陳明道車城報導

宜蘭鯨鯊來到車城後灣海生館作客4年半,愈養愈壯,如今4年半後秤一秤體重增加8倍,如今雖重150公斤,卻還只是小鯨鯊,飼養人員有信心把它養大到4萬公斤,刷新養很大新記錄。

昨日座落車城後灣的海生館企劃部副組長張正杰表示,該館此尾鯨鯊來館至今4年多,食量大且長得快。如今已成長體重增加8倍之多,讓飼養人員笑開懷,迎新年分享海生館鯨鯊成長的喜悅。

張正杰說,這尾長很快的宜蘭鯨鯊在94年6月底,僅長2.2公尺,重達190公斤,誤入定置漁網中的小鯨鯊,在被送入饕客的口中前,從宜蘭南方澳被送到了墾丁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在當時南方澳漁港是經常捕捉到鯨鯊的漁港之一,而鯨鯊也是叫價最高的鯊魚。更是許多饕家口中美味的豆腐鯊。但因著這食用豆腐鯊及其他鯊魚的飲食文化,讓台灣在國際保育間臭名遠播。

屏東國立海生館基於讓人們認識海洋並進而保護海洋的立場,特別將這尾小鯨鯊購入館中的大洋池展示,讓人們知道所謂的豆腐鯊是如此美麗的外型,並進而推廣禁止食用鯨鯊。

目前這尾小鯨鯊在館內居住已經4年半了!天天快速茁壯成長,看起來愈來愈健康,體長已經達到5公尺,體重更是重達了1500公斤。不過對於這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來說,這尾鯨鯊還只是個孩子,因為成熟的鯨鯊體長可達18~20公尺,體重可達4萬公斤。相信在海生館飼育人員的用心照護下,這尾小鯨鯊還能繼續成長茁壯。

Read more...

2010大驚喜 海生館魟魚產七胞胎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2010年一開始,屏東海生館的大洋池就傳來喜訊,還是七喜臨門。一次有七隻可愛的圓魟寶寶,也是大洋池這對圓魟夫婦倆開館十年以來,同時產下最多胎的紀錄。為了保護這些圓魟寶寶的安全,飼育人員一發現就趕緊將他們帶到適應池中,提供他們一個安全的環境成長。

魟魚屬於軟骨魚類,跟鯊魚的血緣較為相近。從四年前知名的動物節目主持人-鱷魚先生史帝夫.厄文被魟魚毒刺刺傷致命後,魟魚彷若背上了殺人兇手的原罪般,看到魟魚的遊客都指著大洋池的魟魚說:這就是刺死鱷魚先生的魚。

其實魟魚本身並不會主動攻擊人,若受到驚擾或是攻擊才會以尾部上的毒刺來保護自己,生物學家表示,鱷魚先生被魟魚刺死是非常少見的個案。而且魟魚游動的姿勢看來十分優雅,是許多遊客爭相攝影的對象。當來到海生館看到這些可愛的魟魚寶寶時,記得別再叫他們是殺害鱷魚先生的兇手。

Read more...

鯊魚的掠食伎倆

科學人 2009/10/23
掠食性鯊魚廣泛分佈於各大洋中,位居食物鏈頂端,牠們尋找遠方獵物或進行近距離攻擊時,會靈活運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將獵物嘴到擒來。


【文/楊嘉慧;審稿/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 莊守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嚴宏洋】

(照片提供/科學人)
鯊魚的攝食方式可分為腐食性、濾食性與掠食性,而張著血盆大口攻擊獵物的掠食性鯊魚,多屬於「白眼鮫科」(或稱真鯊科)及「鼠鯊科」種類,牠們廣泛分佈在各大洋中,搜尋獵物範圍從水表層至數百公尺深海、熱帶水域至極區等地都有可能。

靈活運用感覺器官

鯊魚的掠食過程會運用不同感覺器官,遠距離時靠聽覺與嗅覺發現獵物的方位。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嚴宏洋表示,鯊魚能接收的音頻範圍約只有100~1000Hz,不過卻能聽見數百公尺外傳來的微弱聲音(其微弱程度只能在水下傳播,空氣中則無法傳這麼遠)。鯊魚的嗅葉細胞也很發達,可偵側出濃度0.1ppb(1ppb為10億分之一)的血腥味,換句話說,1公克的血溶解於1萬公噸的海水中鯊魚都能察覺,這意味著鯊魚可經由嗅覺功能,在遠距離外察覺獵物的存在。

鯊魚循著聽覺或嗅覺的線索接近獵物後,會改用視覺與側線感官進一步搜尋獵物的確實位置。鯊魚的視力可達200多公尺遠,眼睛裡有一層會反光的光神經纖維層(tapetum lucidum),可將穿透視網膜但卻沒被感應到的光,反射後再通過視網膜一次,增加感應機會,強化夜視能力。鯊魚身體左右兩側也和魚類一樣,各有一條側線,能偵側周遭水壓差異以及水流速度,從而判斷身旁獵物的狀況,以採取必要行動。鯊魚還可以依靠前吻的電覺偵測器偵測微弱電場,以精確判定獵物位置。據研究,獵物受到驚嚇、受傷後,會發出與其他海洋動物不同的電場,因此藉由電覺偵測器,鯊魚能輕易在混濁的海水或一群海洋動物裡,找到牠鎖定的獵物。(詳見《科學人》2007年9月號〈鯊魚的第六感〉)。

不容忽視的搏鬥武器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除了善用各種感覺器官,鯊魚近身攻擊時,也仰賴往內倒勾的尖牙與攻擊技巧。鯊魚終其一生都會換牙,前排牙齒若斷裂、磨損,後排牙齒便會遞補上去。因此鯊魚的嘴裡都是尖牙,一旦咬到獵物,會使獵物產生嚴重撕裂傷;第一波攻擊成功後,鯊魚會放走獵物,並在四周巡迴、觀察,待獵物失血過多、體力變差後,再進行第二次攻擊。莊守正認為,鯊魚的口部與眼睛的位置十分靠近,若咬住猛烈掙扎的獵物不放,自己的眼睛很容易受傷,這麼做可以保護自己。

此外,游速也是鯊魚的先天優勢。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楊鏡堂表示,鯊魚的皮膚表面佈滿盾鱗,每片盾鱗都有整齊的波浪狀凹槽。這些凹槽具有導流效果,可降低橫向亂流的產生、減小阻力;再加上紡錘狀的體形,讓鯊魚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加速到時速30~50公里,能夠與之匹敵的海洋動物大概只有鮪魚及旗魚等中表層的洄游性魚類了。

鯊魚會攻擊人類?

掠食性鯊魚以其他魚類和受傷、生病或已經死亡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為主食,為何有時會傳出牠們攻擊人類的消息?莊守正指出,鯊魚有近500種,有危險性的鯊魚只有30餘種。這類鯊魚大多生活在中、表層海域,其中有幾種鯊魚,例如大白鯊、虎鯊、牛鯊等會靠近海岸,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重疊,因此確有可能發生攻擊人類的事件,像2008年11月,屏東鵝鑾鼻驚傳漁船翻覆、船長遭鯊魚咬死意外即是一例。然而,九成以上的鯊魚攻擊人類事件應是「誤會」,例如人趴在衝浪板上雙腳踢水時,鯊魚可能誤以為是海豹、海獅,而衝上去攻擊,一旦發現味道不對就會游走;但有些大白鯊、虎鯊等可接受人類的味道,就可能持續攻擊。不過,人類遇上鯊魚並非死路一條,尤其是當牠們已經飽食一餐時,就不會有掠食行為;反倒是人類獵捕鯊魚的數量已遠遠超過鯊魚攻擊人類事件了。

濾食性鯨鯊

除了牙尖嘴利、形象兇猛的掠食性鯊魚,鯊魚家族中也有濾食性的溫和派。例如今年3月疑似迷航游入台南運河的鯨鯊(又名豆腐鯊),便是以浮游生物為主食的濾食性鯊魚,牠沒有尖銳的牙齒,而是利用口裂吸取海水,經鰓耙過濾海水當中的生物來進食。

鯨鯊是鯊魚中體型最大的,牠們濾食的目標卻是微小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能供給的養份不多,因此鯨鯊還會吃當季的小型魚或幼魚。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指出,曾有研究人員在鯨鯊的胃內發現小鮪魚、鯖魚等聚群性魚類,牠們會在某個特定時節出現在鯨鯊的生活範圍,當鯨鯊大口吸水時,這些小魚會連同浮游生物一起進入鯨鯊嘴裡。

鯨鯊屬中表層棲息魚類,偶爾伴隨有深潛的行為,活動範圍在亞熱帶與熱帶之間。莊守正指出,鯨鯊有洄游行為,他曾利用人造衛星追蹤器追蹤鯨鯊,發現牠們會從台灣東岸(東經121度)往東洄游至東經136度以東水域,而國外學者也發現東太平洋墨西哥灣水域(約西經90度)的鯨鯊可往西洄游至東經150度以西;比對其洄游路徑與海洋浮游生物的消長,發現二者有關,由此推論,鯨鯊應屬東西向的攝食洄游,而非南北向的渡冬洄游。

鯨鯊除了做水平方向的攝食洄游,也會隨著浮游生物的上下活動做垂直洄游。據觀測發現,鯨鯊在各水層的洄游時間,秋冬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春夏時則會在表層水域停留較長的時間。這可能也與食物的多寡有關,因為春夏時表層食物較多,而秋冬海況差,海水混合較均勻,食物垂直分佈無顯著差異。不過,目前研究的觀測時間都相當短暫,鯨鯊的洄游行為是否真如上述推測,還必須蒐集更多資料,才能下明確結論。(詳見《科學人》2007年9月號〈謎樣鯨鯊〉)

Read more...

斧頭鯊3月擬納瀕危公約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明報專訊】美國科學家早前以DNA分析,發現本港市面約兩成斧頭鯊魚魚翅樣本屬瀕危的大西洋西部斧頭鯊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稱《公約》)締約國大會將於今年3月考慮把包括斧頭鯊魚的物種列入公約,香港環境局指會按公約規定規管斧頭鯊魚的進出口;魚翅行商會指,取自斧頭鯊魚的魚翅佔市場不多於一成,相信規管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業界指影響魚翅供應微

美國科學家上月公布首次以DNA分析本港市面62個斧頭鯊魚樣本結果,發現21%樣本是瀕危的大西洋西部斧頭鯊。環境局昨回覆議員質詢時指,《公約》締約國大會將於今年3月考慮列入其他鯊魚品種,包括斧頭鯊魚,政府將按《公約》規定把需受規管的物種納入《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以規管其進出口。

魚翅行商會副主席趙禎祥指,本港魚翅來自逾百種鯊魚,而取自斧頭鯊魚的魚翅佔不足一成,但因其翅針較粗壯,遂售價較高,達每斤2000至3000元,一般與鼠鯊等混合作「雜翅」供應予高級酒樓煮用。他指出,一般《公約》新列入的品種會於3個月內納入本港有關條例,屆時消費者吃不到較粗身的魚翅,「對生意會有小小影響,但因為有其他可代替的鯊魚,影響不會太大」。

另外,因非法進口瀕危物種而遭檢控的個案由2008年的61宗增至去年首11個月的69宗,當中包括象牙等物種。

Read more...

與鯊共舞 展出全台最大鯊標本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水族生態展示館舉辦「與鯊共舞」沙魚生態保育特展,大門口真皮標本豆腐鯊,是全台最大的鯊標本。
記者李蕙君/攝影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即日起舉辦「與鯊共舞」沙魚生態保育特展,館區大門的7公尺長巨大真皮標本豆腐鯊,是向台灣博物館借展的全台最大鯊標本,已有20多年歷史,深具代表性。
策展人、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源興表示,這次獲得台灣博物館資源舉辦沙魚展,而去年9月台東縣成功漁民捕獲一尾懷孕的母老虎鯊,搶救出40尾正要臨盆的小虎鯊,現在剩6尾存活,生命力不錯,也擬作活體展出。展覽展期一年,歡迎民眾參觀。

「與鯊共舞」展最吸引人的是入館即見的真皮豆腐鯊標本,「這是真的嗎?」遊客一入館區,立即被長7公尺的豆腐鯊標本吸引目光。

台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林俊聰說,這尾豆腐鯊是全台最大的鯊標本,民國69年在蘇澳被漁民鏢中,當時身上多處傷口,館方考量豆腐鯊是全球最大體型魚類,可長達14公尺,這尾豆腐鯊雖僅7公尺,卻具特色,因而買下做成標本。

【2010/01/06 聯合報】

Read more...

找到姥鯊冬日藏身處

看著姥鯊那似乎永遠喂不飽的大肚子,給人感覺它遠比實際情況危險,不要忘了,姥鯊畢竟是鯊魚。誰不喜歡鯊魚呢?這個故事還包括了一個被科學家揭開的謎團:經過長達50年的探索,他們終於發現了姥鯊每年過冬的藏身之地。


Read more...

飯匙鯊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到水族館,一般都會看到魟魚和鯊魚這兩種魚類,不過您有看過長得既像鯊魚又像魟魚的魚嗎?日本茨城縣的水族館就有這麼一隻怪魚。是什麼魚蒓j家這麼興奮?這魚猛一看不是魟魚嗎?但牠卻又有鯊魚的魚身,這到底是鯊魚還是魟魚啊?其實這種魚的中文名稱叫做「飯匙鯊」,不過牠在生物界的分類卻是和魟魚比較接近。

今年9月底,日本漁民在九州沿岸捕獲了這隻飯匙鯊,於是將牠送到水族館來,剛來的1個月,牠不吃不喝,還好在館方的細心照料下,現在這隻飯匙鯊一天可是要吃掉1公斤的飼料,是其他鯊魚的1倍,真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現在因為生長情況穩定,館方才會決定讓牠在遊客面前亮相。

這隻140公分長的飯匙鯊,雖然外型嚇人,但其實個性溫和,根據日本國內的統計,以人工方式飼養的飯匙鯊,平均壽命只有3年,常常會因為不明原因突然暴斃,現在水族館只能盡力照顧,希望這隻飯匙鯊能打破短命魔咒。(民視新聞崔立潔綜合報導)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