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或許可以阻止鯊魚油繼續被用在化妝品和疫苗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New Method Could Stop Shark Oil Being Used in Cosmetics and Vaccines

角鯊烯(Squalene)與角鯊烷(Squalane)是許多化妝品、保養品和疫苗的重要成份,主要功能是當緩衝溶液或保溼,而這個成份可以來自深海鯊魚的肝臟油脂,或是來自於橄欖油,只是如果來自深海鯊魚,則會有生態破壞、鯊魚保育以及動物保護的問題,但橄欖油提煉或萃取的方法則成本較高。而為了保育深海鯊魚,歐盟在2006年已經限量捕捉深海鯊魚,但是市場上的角鯊烯等成份到底來源是什麼,卻一直有所爭議。因為2008年開始,有不少化妝品公司宣稱不再使用來自深海鯊魚的角鯊烯,但這樣的宣稱是否屬實呢?

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方法可以斷定角鯊烯是來自於哪裡。簡單來說,就是運用穩定性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因為在動物和植物身上的C12和C13這兩個同位素碳原子的比例不同,所以透過分析就可以得知角鯊烯來自於動物還是植物,因此就可以知道那些化妝品或是製藥公司的角鯊烯是否來自於深海鯊魚,如果這些公司真如他們所說已經不再使用深海鯊魚作為來源,那麼這樣的鑑定技術就可以還給這些公司清白。

Read more...

夏威夷禁魚翅 動保團體讚揚

 〔2010年5月31日 中央社〕美國夏威夷州立法禁售魚翅,國際人道協會等動物保育團體今天發表聯合聲明,讚許夏威夷州已成鯊魚和海洋保育的先鋒。

夏威夷州議會4月通過第2169號法案,禁止零售販賣魚翅及相關產品。法案在夏威夷州長林格爾(LindaLingle)5月28日簽署後,將於7月1日生效。

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States)、鯊魚盟友陣線(Shark Allies)在聲明中指出,魚翅的需求導致殘忍的獵鯊取鰭行為–漁民割除鯊魚魚鰭後,常將鯊魚丟回海裡,任其自生自滅。

聲明強調,這類行為已經嚴重威脅鯊魚的生存,部分品種甚至在過去幾年減少90%以上。

美國人道協會夏威夷州主任吉布生(Inga Gibson)表示,夏威夷州立法禁止擁有、經銷、販售魚翅的相關產品,成為鯊魚和海洋保育的先鋒。

Read more...

東石漁民 捕獲近百公斤巨魟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2010-5-22  自由時報

〔記者蔡宗勳/東石報導〕漁民陳福助昨天凌晨獨自駕駛漁筏到外傘頂洲捕魚,捕到一隻重近百公斤的巨魟,由於魟魚尾巴有毒活動力又強,費了一番功夫才讓巨魟就範,安全返回漁港。

陳福助昨天凌晨零時前往外傘頂洲海域捕魚,天亮後收網時,發現魚網沈重且漁獲亂竄,心想這下子大豐收了,結果網內有隻體型碩大、長約2公尺魟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拖上漁筏。

結果因巨魟活蹦亂跳,漁筏差一點翻覆,陳福助也擔心被毒尾巴刺中,一度想放棄漁獲,但因體型太大又不好使力,幾次嚐試都無法將魟魚推回大海,等到巨魟力竭,陳福助才鬆了口氣,昨天上午10時許返回東石漁港。等候拍賣時,遊客對這隻大魟魚嘖嘖稱奇,漁民也異口同聲表示,已經很久沒有看過百公斤級巨魟,最後這隻魟魚過磅重92公斤,每公斤35元,賣了3220元,辛苦算是有一些代價。

兩隻「雙過仔」 每公斤100元賣出

另東石漁市場昨天還來了兩隻台灣俗名「雙過仔」的紅肉丫髻鯊,是台中縣籍漁船在梧棲外海所捕獲,因東石漁市場價格較高,特別運來拍賣,順利以每公斤100元賣出。

漁民表示,「雙過仔」肉質佳,是老饕的最愛,而且經濟高,除魚肉紅燒或加工成肉製品外,背鰭可做魚翅、厚皮加工成皮革、肝製成維他命,剩餘物則能製成魚粉,可說絲毫都不浪費。



東石漁民捕獲重達100公斤的大魟魚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即時報導】

嘉義縣東石漁民陳福助今天在外傘頂洲附近海域,捕到1隻重100 公斤的大魟魚。陳福助說,這隻大魟魚剛拖上漁筏時活蹦亂跳,他因擔心被有毒的尾巴刺中,一度想要將牠推進大海,但因體型太大推不動,最後運回東石漁港,送到魚市場拍賣,共賣3200元。

【2010/05/21 聯合報】


百公斤重「魟」動魚市
嘉義縣 2010年05月22日蘋果日報

嘉義縣東石鄉漁民陳福助,昨天清晨在外傘頂洲外海抓到一尾近百公斤魟魚(圖),中午載回東石魚市場吸引民眾好奇地圍觀。

每公斤賣35元

陳福助說,這尾魟魚尾棘具有毒性,捕上船後立即將其折斷。這尾魟魚秤92公斤重,以每公斤35元,賣得3220元。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郭世榮表示,從照片上很難判斷正確的名稱,比較類似「豹紋魟」,仍需進一步確認。

註:從照片的確很難正確判斷,但這應該比較接近Urotrygon(巨尾魟)。

Read more...

振福祥號漁工腿遭鯊咬傷 海巡署派船馳援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作者 彭月櫻  台灣英文新聞

Published: 2010-05-19 04:02 PM

[海巡署新聞稿]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於17日20時25分接獲轉東港漁業電台通報,一艘漁船「振福祥」CT2-4273有一名漁工遭鯊咬傷,位置約在鵝鑾鼻西方135浬(北緯20度45分、東經118 度25分),船上1名印尼漁工腿遭鯊咬傷情況危急,請求派船救援。
海巡署獲報後,即由海洋巡防總局調派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德星艦前往救援。經德星艦以無線電與漁船「振福祥」聯繫得知,該船1名漁工「振」船位置在北緯20度45分、東經118度26分處,因作業不慎導致1名印尼漁工(男性,35歲)左腳有數個開放性多元撕裂傷口,按壓時血流較少、放開時血流較多、意識清楚,需儘速送醫救治;德星艦立即全速抵達現場,在18日06時48分與「振」船會合,6時50分將受傷船員接駁至船上,經艦上初步醫療處理後,漁工血壓122、71、心跳77下、額溫34.8度、意識清楚、沒有再出血;為能儘速將傷患送醫,海鷗直昇機07時39分嘉義機場起飛,德星艦在08時59分與直昇機於北緯21度13分、東經119度04分會合,09時08分傷患吊掛完畢返回台灣,10時23分降落嘉義水上機場後,傷患馬上送往嘉義榮民總醫院就醫,本次救難配合海空行動,充分發揮愛民救民精神。

海巡署表示,近日臺灣週邊海域東北季風風浪不佳,請航行船隻嚴加注意作業、人員安全,遇有事故應以人身安全為第一優先,並配合海巡署救援行動;民眾若有需要海巡署服務事項,請利用「118」免費報案電話,或透過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通報,海巡署及相關單位將立即前往處理。〔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新聞稿〕

Read more...

尖頭鯊豐收 漁民笑呵呵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台中縣梧棲漁港昨天有兩艘漁船在大肚溪出海口南側海域,捕獲400多尾尖頭鯊,總重 5500多公斤,每公斤拍賣價50元,是近年來單日捕獲數量最多的一次。

梧棲漁港的海鮮業者表示,尖頭鯊樣貌兇猛,但十分鮮美,是烹煮魚湯的好食材,不用大費周章,只要加些米酒或薑絲,就是一道美味佳餚。

野柳籍的「天成168號」號漁船與蘇澳籍「逢富吉6號」漁船,前晚從台中港出海作業,昨日凌晨1時許在大肚溪出海口南側海域發現尖頭鯊蹤跡,立即下網捕撈,前者捕獲260多尾,後者也捕獲150多尾,共400多尾,漁民樂不可支,立刻運回拍賣。

中縣議員也是省漁會理事的趙朝琴說,尖頭鯊頭部尖尖而得名,每年4月到7月在中部沿海出現,上月初以來,梧棲漁港漁民每天撈捕量約在30尾上下,昨天是近年來單日捕獲最多的一次,對漁民來說是項好消息。

【2010/05/03 聯合報】

Read more...

夏威夷立法禁採禁售魚翅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2010-04-28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郭希誠】

    美國夏威夷州通過立法禁止採集、販售及持有魚翅。

    提案的眾議員說,捕殺鯊魚取魚翅就跟殺大象採集象牙一樣。現在一年有八千多萬條鯊魚為了魚翅羹而犧牲。這位民主黨籍眾議員說,夏威夷應該禁用魚翅給全世界做個榜樣。

    在夏威夷魚翅只算副產品,土著把鯊魚肉當作佳餚。魚鰭就留給華人做魚翅用。這項法案也受到批評。不少人說,酒席少不了魚翅,沒有魚翅的筵席根本上不了檯面。

Read more...

豹紋土魟新亮相

澎湖水族館昨重開張,新進館的一對豹紋土魟母子亮相(上圖),吸引民眾目光,小土魟剛出生一周,因背上有著圓環狀的花紋(下圖),像中國古代的銅錢,又被稱為金錢豹土魟。5月重開張期間,只要2人以上同行,媽媽免費。文.圖╱許逸民
豹紋土魟小檔案

學名:Hymantura uarnak
分類:魟科、土魟屬
形態:體呈圓形、亞圓形或菱形,通常體盤寬不超過長的1.3倍,無吻鰭或頭鰭。尾部為鞭狀,有一枚大而具毒性之棘,棘為鋸齒狀或平滑
棲所:大部分海產之土魟類出現在沿岸、河口、內灣及平坦底部之砂泥地區,少數種類活動於珊瑚礁區
生態:隱藏在砂泥中,僅露出兩眼及呼吸孔,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獵物
資料來源:澎湖水族館

Read more...

《救鯊行動》首映 呼籲台灣別再獵「鯊」

【大紀元5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羅瀚文報導)城市遊牧影展以『藍色地球-我的海洋』為主題,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放映一系列與永續海洋有關的電影。昨天首映的加拿大紀錄片《救鯊行動》(Shark Water),曾國際間獲十四項最佳影片。

《救鯊行動》是由鯊魚生態專家勞勃史都華(Rob Steward)所執導,描述與環保份子保羅魏特森(Paul Watson)在中美洲海域上捍衛鯊魚的故事。每年有近一億隻鯊魚、而每90分鐘會有15,000隻鯊魚被屠殺,在影片中更指出在哥斯大黎加背後操控獵鯊市場的就是台灣黑道,一切都跟操縱毒品市場無異!

《救鯊行動》花費近四百小時攝影,導演勞勃史都華走遍十五國,只為發掘非法魚翅進出口的利益關係,也曾低調渡台,進入宜蘭漁港拍攝大量獵鯊和魚翅製作過程,此片在台灣為首次公開播出,值得台灣人觀後多省思!

放映《救鯊行動》保育電影的同時,本屆城市遊牧影展也在週末舉辦了海洋保護座談會,邀請到知名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甘宸宜一同與在場民眾解讀《血色海灣》、《救鯊行動》及《台灣白海豚》等海洋生態紀錄片,探討台灣本身的海洋保育問題。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