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紅了眼 埃及紅海連五起 1死4傷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一名德國婦女5日在埃及知名的紅海度假勝地,慘遭鯊魚攻擊致死,其遺骸被發現時右臂僅剩半截、一條腿遭扯斷,這是過去一週該海域發生的第5起鯊魚攻擊泳客事件。鯊魚專家指出,鯊魚接二連三咬人令人百思不解,情節宛如電影「大白鯊」般駭人。當局已宣布無限期封閉該區海灘。

英國媒體報導,該名70歲老婦5日在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岸邊浮潛時遭遇不測。上週該海灘曾因數名觀光客慘遭鯊吻而暫時關閉,埃及當局4日才因逮獲兩頭凶鯊而宣布重新開放海灘,沒想到隔一天就發生這起憾事。

夏姆錫克是埃及觀光客最多的紅海度假勝地,每年吸引逾300萬遊客到訪,過去僅出現一次鯊魚有關的致死案件。

報導說,2日在海灘做日光浴的觀光客驚愕目睹一名俄國男子現身,腿部鮮血淋漓,幾分鐘後,鯊魚再度攻擊另一名俄國男子,他被救起時已失去一條腿,而另一隻手斷到僅有一些皮筋相連。一名俄國婦女則是第3名受害者。翌日一名烏克蘭男子腿部受傷,據信也是遭鯊吻。

埃及當局關閉夏姆錫克海灘,同時下令獵鯊。一條污斑白眼鮫與另一條鯊魚被捕獲,牠們被指是凶嫌。不過當地保育組織警告,一名潛水人員拍到的第二起攻擊案凶鯊照片與捕獲的鯊魚不符。鯊魚專家也說,緝凶任務極度困難,因為要找出肇禍鯊魚無異大海撈針,然而埃及當局仍漠視警告,宣布重新開放海灘。

邁阿密比米尼生物野外實驗站主管格魯伯說,鯊魚接連咬人行為堪稱「前所未見」,他說︰「在我多年讀、寫有關鯊魚的文件中,從未聽聞鯊魚噬咬超過一人的情形,而且還發生第二天再展開攻擊,幾乎像『大白鯊』的情節。」1975年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好萊塢電影「大白鯊」(Jaws),堪稱驚悚電影的經典。

宛如「大白鯊」情節

埃及當局5日晚間恢復獵鯊行動。部分人士推測,過度捕撈迫使鯊魚接近海岸獵食,才導致憾事發生。另有人認為,丟魚吸引魚群的觀光賣點是肇禍導火線。也有人說,進口澳洲的羊隻,死亡丟入大海的做法,才是造成該區異常多鯊魚出沒的罪魁禍首。

Read more...

6種瀕絕鯊魚 在大西洋受保護

【2010/11/29 人間福報 綜合外電報導】為滿足亞洲魚翅迅速成長市場,六種瀕臨絕種鯊魚在公海遭捕殺。保護大西洋鮪魚國際委員會(ICCAT)二十七日決定,這些鯊魚將在大西洋受保護。

ICCAT列出的保護名單包括紅肉Y髻鮫(scalloped hammerhead shark)、光滑雙髻鯊(smooth hammerhead)、大雙髻鯊(great hammerhead)以汙斑白眼鮫(Oceanic whitetip shark),都不能鎖定為獵捕目標,即使意外捕捉到,也必須放掉。

另外三種雙髻鯊也禁捕,即小眼(smalleye)、杓頭(scoophead)和白鰭(whitefin)。

不過,歐洲聯盟(EU)給予大西洋鯖鯊(porbeagle shark)同等程度保護的提案,由於加拿大等國堅決反對,在會中遭到否決。大西洋東北部和地中海的大西洋鯖鯊瀕臨絕種。

有四十八個成員的ICCAT經過十天閉門討價還價後,做出上述決定。

Read more...

尖吻鯖鯊能藉由控制鱗片方向在快速游動時急轉彎

就像是飛機的機翼一樣,阿拉巴馬大學的太空工程師Amy Lang認為尖吻鯖鯊可說是海中的獵豹,為了追逐同樣在海中游泳速度極快的鮪魚,演化出了這一特異功能:藉由控制鱗片方向在快速游動時急轉彎。這發現將啟發工程師發明出更好的飛機機翼、直昇機葉片、以及風力發電機的風扇。



Mako Shark Uses Scales To Make Tight Turns

Some sharks bristle with more than just primal aggression when hunting their prey at high speed. The Shortfin Mako shark uses flexible scales on its body that allow it to pull off tight underwater turns during high-speed pursuit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The teeth-like scales help control flow separation – a phenomenon where turbulence and differences in pressure can cause drag that slows down a fast-moving body such as an airplane, or a hungry shark. Controlling the flow separation allows Mako sharks to move in for the kill at speeds of possibly up to 60 mph (97 kph).

"The Mako has evolved to be the cheetah of the ocean," said Amy Lang, an aerospace engineer at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who specializes in experimental fluid dynamics. "It has evolved to chase down tuna."

A Mako shark's side-to-side swimming motion requires flexible scales on its sides and behind the gills – especially when the shark wants to pull a quick change of direction without drag. Lang and her colleagues found that the scales can bristle at angles of 60 degrees or more. [Image of bristled scales]

The scales act similarly to how dimples on a golf ball control flow separation and allow the ball to travel farther in the air – 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Unlike a golf ball, which has no preferred separation of flow, a shark is always swimming in one direction," Lang told LiveScience.

Flow separation forms as a shark moves through the water and patches of fluid close to the body begin moving upstream against the main flow of water. But those patches end up trapped in the bristling scales, which prevents them from creating more general flow separation across the shark's body.

Such findings surprised biolog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and the Mote Marine Laboratory in Florida, who worked with Lang. They had known about the shark scales, but had never considered how flexible the scales could be.

The team used pressure to manipulate the skin and scales of dead Mako sharks. That's because live Mako specimens, just like Great White sharks, tend to have a short lifespan in captivity.

Additional research could allow engineers to take a cue from some of the ocean's fastest predators and design better airplane wings, helicopter blades, or wind turbines.

But more specimens are needed beyond just Mako sharks. Lang and her colleagues hope to examine the scales of larger, slower sharks that may have a longer lineage – sharks have spent over 400 million years evolving. By contrast, the Mako is a youngster that evolved about 8 million years ago.

The research was presented on Tuesday (Nov. 23) at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in Long Beach, Calif.

Read more...

章魚吞掉大白鯊

Read more...

澳洲大白鯊「蕩失路」45萬年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商台)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16:57

【商台互動國際組】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觀察,發現在土耳其、突尼斯和西西里海灘出沒四頭大白鯊竟擁有澳大利亞種群血統,原來四頭大白鯊被困地中海海域,至今已迷路45萬年。

大白鯊「蕩失路」 誤闖地中海海域

科學家經DNA比對,猜測四頭大白鯊祖先於45萬年前因氣候變化、海面上升和「阿加勒斯環流」現象等因素,誤闖地中海海域。「阿加勒斯環流」現象由氣候變化引起,鑒於當時氣候變化較強烈,原本應流入非洲 東海岸水域的阿加勒斯海流因受「阿加勒斯環流」現象影響,流入非洲西海岸水域。大白鯊祖先在大海暢遊時並不知環流反常而沒有轉彎,就這樣誤闖非洲西部水域。


澳大利亞大白鯊迷路45萬年 成世界最大路癡
2010-11-22 08:45:57 中國經濟網


通過長年的研究和觀察,科學家發現近年在土耳其、突尼西亞和西西裏海灘出現的四頭大白鯊竟然從屬於澳大利亞種群,具有澳大利亞“血統”,相關證據表明,這些大白鯊的祖先在“回家”途中迷路而誤入地中海海域,而它們迷路離家已45萬年之久。

通過對DNA的檢驗,科學家相信一定是這種大白鯊的祖先45萬年前作出了錯誤的導航之後,誤入了附近海域,然後就被困在那片封閉海域無法遊出。後來它們的後代就留在了那片海域,好在數量不是太多,因為像三文魚、大白鯊這樣的動物比較戀家喜歡回到出生地。英國阿伯丁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員Les Noble博士說,“我們非常震驚,這是很偶然的科學發現。我們檢測這些鯊魚的DNA,發現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家庭。現已發現的母鯊擁有和在澳大利亞發現的白鯊一樣的DNA。”

據報道,四隻中的兩隻大白鯊兩年前在土耳其的Edremit海灣捕獲,第三隻于2006年在突尼西亞發現,第四隻20年前在義大利的西西裏海域被發現。根據DNA族譜和基因序列的研究表明,這些大白鯊的祖先最初的歐洲之旅可能是幾隻懷孕的母鯊做出的,時間可追溯到45萬年前。它們可能因為如下因素而在歸途中迷了路,例如氣候變化,海面上升和被稱作阿加勒斯環流的反常的海洋渦流。溫暖的阿加勒斯海流本應進入非洲的東海岸,但是有時阿加勒斯環流也會發生:它繞過大陸的南端進入本格拉洋流進而流入南非西海岸水域。成群的鯊魚毫不知情的在水中游著,當反常的環流發生時,而不知道轉彎,就遊進了非洲西部水域作為目的地。

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白鯊依靠水流導航頻繁地在澳大利亞與非洲之間游動。而當阿加勒斯環流發生時,白鯊沒有從非洲遊回澳大利亞,而是繼續遊向非洲西部,遠離了它們的老家。它們因為阿加勒斯環流而誤入歧途,這種環流由氣候變化引起,45萬年前這種變化要比今天強烈得多。只有進入大西洋,不再受水流影響,這些鯊魚才可以轉身往回遊。但是到那時,非洲西部水域已經隔斷了它們回家的路。

Read more...

一千鯊鰭佈海灘 籲正視海洋生態

2010-11-21 22:40:00 公共電視 

里約熱內盧的科帕卡巴納沙灘,以優美的白色細沙聞名全球,不過從這個周末起,沙灘的這塊角落成了鯊魚的墳場,環保人士在這裡樹立了一千個假的鯊魚鰭,藉此提醒世人目前海洋當中鯊魚數量急遽下滑的事實。

環保人士的矛頭指向偏好魚翅羹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據他們的估算魚翅的年需求量,已經激增到了八十萬公噸,目前已經有兩成的鯊魚瀕臨絕種,將導致海洋生態的失衡。

今年八月巴西的環保團體,對當地的海鮮出口商提起訴訟,控告他們非法殺害鯊魚,政府單位介入調查後發現,這家出口商的魚翅銷售量超過限額75%。這個星期又在出口商的倉庫發現三噸的魚翅庫存,立刻對他們開出相當十一萬五千美元的罰鍰。

Read more...

熱情鯊魚報恩記 露齒大笑要「摸摸」?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記者張莘怡/整理報導


還記得卡通「鯊魚黑幫」(Shark Tale)中那隻格格不入、堅持吃素的鯊魚「連尼」(Lenny)嗎?如今真實世界竟也出現了一隻很「特別」的鯊魚,不僅會對著漁夫「露齒大笑」,還會挺出肚皮及脖子要求「摸摸」;原來,這隻熱情的大鯊魚是要對漁夫表達放生的感激之情,但沒想到卻讓漁夫再也補不到魚了。

↓從漁夫好心將鯊魚放生的那天開始,牠竟展開了每天「追求」漁夫的日子。(圖/擷取自網路)


這則名為「鯊魚對漁夫感激」的真人真事文章和圖片在網路上已瘋傳了好一陣子,但如果光是用說的,可能很難取信於人;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年前有一位專業的漁夫,放生了「自投羅網」的大白鯊 (因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捕撈鯊魚),但沒想到從那時開始,這隻鯊魚竟展開了每天「追求」漁夫的日子,不管漁夫是搭船或是划小艇出海,總是能看到這隻熱情鯊魚的蹤影。

↓不管漁夫是搭船或是划小艇出海,總是能看到熱情鯊魚的蹤影。(圖/擷取自網路)


據了解,對於這隻總是跟在船後、嚇跑附近所有魚的鯊魚,漁夫一開始原不知該拿牠如何是好,直到有一次鯊魚直接游到他面前要「摸摸」,並凝視著他露齒大笑,甚至還興奮地拍打起水花時,才真的證明了不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就連魚也懂得感激之情。」

↓這隻充滿感恩的鯊魚,不僅會對漁夫「露齒大笑」,還會挺出肚皮及脖子要「摸摸」。(圖/擷取自網路)

Read more...

英國垂釣者釣到100公斤重藍鯊 破世界紀錄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2010年11月10日 16:54 澳洲日報

北京時間11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垂釣者韋恩-利特爾(Wayne Little)釣到一條身長8英尺(約合2.4米)、重達222磅(約合100公斤)的藍鯊,這是迄今在英國水域釣到的最大一條藍鯊,同時還打破了一項塵封近半個世紀的記錄。

經過50分鐘的拉鋸戰,41歲的韋恩終於將這條藍鯊拖上了船。這比之前的記錄保持者多出4磅(約合1.8公斤),由此打破了一項塵封49年的記錄,也會讓越來越多希望游泳穿越英吉利海峽的人感到恐懼。2009年,英國共發生了13起藍鯊攻擊人的事件,導致四人死亡,相比其它種類的鯊魚,藍鯊造成的死亡率高出30%。

韋恩的成就雖讓不少人歡呼,但這條藍鯊並不能被正式確認打破之前的紀錄,因為韋恩沒有殺死它。根據英國魚類記錄委員會(BRFC)相關法規的規定,記錄要想獲得承認,必須在碼頭或河岸現場稱重。韋恩來自多塞特郡布蘭福德時,他採用可信的公式測量了藍鯊的身長和周長,計算出體重,接着將其放生。

英國釣魚界普遍認為韋恩吊到了英國水域個頭最大的藍鯊,他採用的計算方法也得到了英國釣魚協會的承認。韋恩說:“我永遠不會為了創造某項記錄殺死像這樣的一條魚。過去,漁民經常殺死一條大海魚,將它掛在碼頭上颳去鱗片,以獲取某項記錄,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返了,你不能再做出這樣的事情。相關機構應該接受現實,更改規則。我們採用的公式得到了檢驗,準確無誤,我明白這是在英國水域捕捉的最大一條藍鯊。”

一天,韋恩乘船去彭布羅克郡米爾福德港附近20英裡(約合32公里)的地方釣魚時,釣到了這條藍鯊。他以鯖魚作誘餌,用重達400磅(約合180公斤)的魚綫釣到了它。韋恩在多塞特郡米爾頓阿巴斯經營着一家養魚場。

他說:“剛一開始,只是輕輕的一咬,接着它開始咬住誘餌使勁拽,我可以感覺到這是一條大魚。我花了50分鐘才將它拖上船,整個過程讓人疲憊不堪,最後,雙腿都站不穩了。當它浮出水面,我確實感到非常的吃驚,這是我平生見過的最大的一條魚。”

船長安德魯-阿爾索普(Andrew Alsop)抱住藍鯊的頭部,防止它咬到韋恩及其伙伴馬丁-鮑爾。接着,韋恩和安德魯將藍鯊抱在懷裏拍照,最終又將它放回到水裡。安德魯供職於彭布羅克郡米爾福德港的一家船只租賃公司,他說:“殺了這條藍鯊不啻於犯罪行為,可能引發衆怒。”

不過,英國魚類記錄委員會秘書戴維-羅說:“創紀錄的魚必須以正確、適當的方式進行稱重,以便保持記錄的可信度。你不能危害一項可追溯至40年前的記錄,使得入圍項目不准確。如果有人想要申請記錄,這是他們必須做出的道德上的決定。魚類記錄委員會一直在商討更改規則,但就目前而言,規則還與以前一樣。”

藍鯊亦稱大青鯊,學名為Prionace glauca,身長可達13英尺(約合3.96米),重達400磅(約合181公斤),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大海洋。迄今在英國水域捕到的最大鯊魚是條大西洋鯖鯊,重達507磅(約合230公斤),是1993年在蘇格蘭鄧尼特角(Dunnet Head)附近水域捕獲的。

Read more...

8m超の巨大ザメが打ち上げ 北海道斜里町の海岸で(10/11/05)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Read more...

魟魚大王鍾日盛讓全球富豪瘋狂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一條魚要價500萬元的市場絕活

撰文:燕珍宜

世界魟魚最大的銷售與繁殖量,掌握在小小的台灣手中,而台灣的頂級魟魚繁殖則是掌握在愛魚成癡的鍾日盛手中。華麗、溫馴卻繁殖不易的魟魚,極富收藏玩賞與投資價值,已取代水族之王紅龍,成為富豪們的新寵物。

今年七月,兩位中國神祕富豪——內蒙古礦產老闆與河北省石家莊姓楚的大商人,不約而同悄悄抵達台灣;他們不是來參觀阿里山及日月潭,而是直接包車趕到雲林西螺,這個平常看不到中國遊客的台灣偏僻小鎮。他們的目標不是西螺的風景,而是一條條巨大的魟魚,這些魟魚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可以吸引中國富豪不遠千里而來?

吸引世界富豪不遠千里到訪
中國富豪敲開的大門,就在西螺鎮最偏遠的街上,一踏進門,映入眼簾的是長達三公尺,乾淨、明亮到不行,不用打燈,依舊閃閃發光的巨型魚缸。魚缸裡,傳說中的「皇冠黑白魟魚」,一條條像太空船般巡遊著,散發著神祕的光芒。

這些魟魚不僅長相不凡,價格更是驚人,一條頂級的皇冠黑白魟要價高達五百萬元,早已取代之前的「水族之王」紅龍,成為中國富豪們的新寵物。

而讓這些中國富豪甘願掏出千萬巨款的就是魚場主人鍾日盛;綽號「大尾龍」的他,原本以為長相也會跟黑道大哥一樣的壯碩霸氣,沒想到,傳說中的養魟大王,卻是一位長相斯文、身材高瘦的年輕人。

鍾日盛所養殖的頂級魟魚,不只吸引中國神祕富豪跨海前來,甚至連國際玩家日本、德國、荷蘭等國際魟魚迷,更是不遠千里地跑到雲林西螺找他。

目前,世界魟魚銷售與幼苗的繁殖量,主要有近七成都由掌握台灣,而其中頂級魟魚的繁殖則是掌握在鍾日盛的手中。

在全台怳j果菜市場西螺長大的鍾日盛,原是賣菜維生。從十六歲第一次到夜市撈金魚開始,鍾日盛就捍魚結下了不解之緣。到外地服兵役時,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魚,在機緣下,他八年前開始接觸魟魚,這一養竟然成了主業,甚至成為台灣的魟魚大王,三位員工加上十七個水族缸,一年就淨賺二千萬元。

魟魚之所以稀有珍貴,主要是卵胎生的魟魚,「易養難生」、「不易繁殖」。
不像之前的水族之王紅龍是卵生,平均一胎可以有五十條的產量,魟魚「不孕」的機率非常高,就算生,一胎最多三到五條,產量就算非常高了。但是「養魟大王」鍾日盛一胎最多卻可以生出十二條小魟魚,是別人的四倍。因此,台灣約有七成魟魚玩家的魚,都是從鍾日盛手上繁殖出去的魚子魚孫。

相對一般養殖戶用傳統的方法養魚,鍾日盛卻用科學化的方法飼養,「我知道去年這個時候,我手中的魚生多少條,每一條魚懷胎多久的時間。」他說,他甚至還統計,每年最熱與最冷的月分,母魚懷胎時間的長短,以及所生產的小魚公跟母的比率等等。鍾日盛很清楚,只有透過嚴謹的數據、長期追蹤記錄,這樣才能夠提升技術與品質。

「把人為可能的疏失,交代給機器。把機器的疏失、故障,交給人來注意。」他解釋,機器可能會停電,停電就要以警報器立即通知人來處理。「警報器也可能會壞掉,因此也要固定檢查。」

除了設置有監視系統之外,平常每隔兩個小時,還安排專人巡視魚缸,克服人性,採用各種科學方法,鍾日盛就是要盡量把風險機率降至最低...

Read more...

富商新寵物 頂級魟魚一尾500萬

Read more...

虎鮫嬌客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2010年11月02日蘋果日報

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近日在珊瑚王國生態區新添一隻大尾虎鮫(圖2),又名豹紋鯊的牠聽來霸氣但個性溫和,與群魚悠游於海底隧道,或游近保育人員討食的可愛模樣(圖1),都成為遊客矚目焦點。海生館企畫經理方寶儀說,夜行性的大尾虎鮫,白天有時會趴在水底睡覺,悠游時喜歡肚皮貼在沙地上。文╱陳宏銘˙圖╱海生館提供

大尾虎鮫小檔案
學名:Stegostoma fasciatum
別名:魚身外觀有像豹紋的斑點,又名豹紋鯊;因尾鰭特別長,幾乎占體長的一半,而有「大尾」之名
特徵:幼魚時身體有深色斑,待成魚時只剩深色小斑點,體長可達3公尺
分布: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南北緯30度間海域
資料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Read more...

純鯊魚肉製作的甜不辣 得名的夜市小吃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區瑜容】

以前為了將捕到的魚保存下來,而發展出以洗淨、脫水、加鹽、捶打的方式製作成魚漿,研發出魚丸、甜不辣等產品。在師大路與龍泉街轉角處有一攤佐之味甜不辣,其口感與品質有別於其他甜不辣產品。

老闆王先生表示,佐之味原料是由自家工廠生產加工的,採用南方澳新鮮的鯊魚在宜蘭工廠製成魚漿。當時,曾經有日本人吃過後大讚其美味,將他生產的產品帶到日本參加食品比賽甚至得到了第二名的殊榮。

純鯊魚肉製作的甜不辣在80-90度的水中不能超過五分鐘,因此,只要煮兩、三分鐘熱透變軟後,便是口感有彈性,咬起來嚼勁十足的新鮮甜不辣。但是除了魚漿新鮮之外,甜不辣的沾醬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甜鹹中帶著味噌味的特製沾醬融合日式與台式作法,口味獨特。

王老闆表示,以前父母親在九份賣了十多年的甜不辣,從小吃到大的他一直以為甜不辣就是這種口味。沒想到有幾次去吃其他間的甜不辣後,才知道父母親所賣的口感與咬勁不同於別人,而開始延續家傳作法、賣這個道地的好味道。

Read more...

繁殖魟魚當紅 「魟魚大王」年賺2千萬

TVBS 更新日期:2010/10/20 21:29 魏嘉良

台灣人繁殖魟魚,一尾可以賣到300萬,您相信嗎?雲林西螺有一位「魟魚大王」-鐘日盛,
專門繁殖頂級魟魚,甚至有大陸富豪、日本玩家到台灣,就是要找他買魟魚,鍾日盛說,魟
魚雖然是觀賞魚,不能吃,但經濟價值高,一尾動輒300萬到500萬,也是富豪眼中的新寵物


水族箱裡,成群的魟魚就像飛盤一樣,飄過來又游過去,加上它身上到處是黑白點點,特別
眼,在飼主鐘先生眼中,這些魟魚比什麼都還珍貴,因為光是一尾動輒上百萬!

記者:「大陸富豪一口開價多少?」
魟魚大王鍾日盛:「100萬。」
記者:「開100萬問你要不要賣?」
鍾日盛:「對,我不賣。」

鐘先生說,近年來,魟魚超越水族之王紅龍,成為水族界的新寵兒,尤其是皇冠黑白魟,依
照身上顏色的對比,還有飄游時的柔軟度,一尾可以賣到300萬到500萬,飼養環境幾乎科學
化,冷氣和電扇交替使用,要讓溫度控制在28度,而且除了裝設監視系統監控,平常每隔2個小時,還安排專人巡視魚缸,監控水質。

鍾日盛:「魟魚就是吃得比較多,放的會比較多,如果上面是3分之1,下面就要有3分之2的
過濾面積。」屋子裡17個魚缸,全是鐘先生飼養魟魚,8年來的成果,從種菜、賣菜維生,到一頭栽進魟魚領域,變成台灣的魟魚大王,鐘先生自豪地說,現在靠養魚,一年就可以讓他淨賺2千萬元。



百萬元黑白魟 傲視魚展

2010年10月29日蘋果日報

【楊桂華╱台北報導】二○一○台灣觀賞魚博覽會即起登場,現場展出各樣特色魚種,包括每對種魚要價一百萬元起跳的皇冠黑白魟,及拿下世界七彩神仙大賽冠軍的紅點七彩神仙魚。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水族協會表示,博覽會現場還有一元競標,如原價十萬元的鑲鑽水族箱組明一元起標。

七彩神仙魚40萬
養魚業者呂承宇今將帶皇冠黑白魟參展,他表示,花近八年的研發,才擴大黑白魟的白點,從原本五元硬幣大小,養到如五十元硬幣般大,目前每尾要價八十萬元,種魚更是一對百萬元起跳,最高紀錄一對六百八十萬元。參展業者易隨陽飼養的紅點七彩神仙魚,斑點均勻分布,今年在德國世界七彩神仙大賽中奪冠,每尾上看四十萬元。
觀賞魚玩家劉建中則是國內首位可在水族箱繁殖龍魚的玩家,他也將展示他所繁殖的龍魚。劉說,為和市面上龍魚區分,他將每隻龍魚施打晶片。中華民國水族協會祕書長周旭明表示,除觀賞魚蝦,今明兩天也安排愛心一元競標。民眾盧新方說:「小朋友對顏色鮮豔的魚種很有興趣,假日會想帶小朋友去看。」
台灣觀賞魚博覽會
時間:即起至11/1,10:00~18:00,免費
地點:世貿3館(北市信義區松壽路6號)
內容:
˙長達3.6公尺美麗水草造景的巨型魚缸
˙每對種魚100萬元起的「皇冠黑白魟」
˙拿下世界七彩神仙大賽冠軍、售價約40萬元的「紅點七彩神仙魚」
˙每尾要價上萬元的「紅白琉璃蝦」
˙國內首例在水族箱繁殖的「龍魚」(不出售)
活動:
˙今13:00贈送限量50隻捏麵魚
˙今13:30愛心1元競標(原價1000元魚缸及1400元的淨水環)
˙明13:30愛心1元競標(原價10萬元手工鑲鑽魚缸競標)
網址: http://www.taipeiaqua.com/
資料來源:農委會

Read more...

震撼的墨西哥灣魟魚大遷移

*像在海裡放風箏,好美的畫面*
*震撼的墨西哥灣魟魚大遷移*
*好…壯觀 ..*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的一名攝影師最近公布了一組照片,顯示數千魟魚(又稱三角魚或魔鬼魚)在海洋中遠程遷徙。這組照片是去年7月份在墨西哥的霍爾布斯島拍攝的,這種金色的牛鼻魚每年都會從這裡遠距離遷徙兩次。

一位名叫桑德拉-克裡特利Sandra Critell的美國業餘攝影師恰好見證了這一奇特的壯觀景象。當時,桑德拉正在跟隨費城鯨鯊科考隊途經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的北部地區。看到這些葉片狀的動物,桑德拉的注意力立即被這種通常被叫做『金色光芒』的魚吸引了過去。『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景象,難以用語言來表述。整個水面覆蓋著一塊色調溫和、圖形各異的圖案,好象一個漂亮的活動床板,隨風向前緩緩移動。任何人都難以忘記。我在全球各地旅行,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景象。』桑德拉表示。


Read more...

澳洲少女遭鯊吻 猛男抓尾救命

時間:2010/10/31 19:57
撰稿‧編輯:柳向華   新聞引據: 中央社、法新社
  澳洲救難人員今天(31日)說,一隻大型鯊魚攻擊一名年輕浮潛女導遊,一名澳洲泳客適時抓住那隻大鯊魚的尾巴,救了她一命。

  19歲的導遊弗蘭科姆(Elyse Frankcom)昨天在澳洲西部外海與海豚共游時,一隻據稱有3公尺長的大白鯊一口咬住她的臀部。

  首批趕抵現場的救難人員之一的弗利曼特海上搜救隊(Fremantle Sea Rescue)資深隊長畢薩尼(Frank Pisani)說:「鯊魚咬住她時,未理會有個體型壯碩男子,那名男子抓住鯊魚的尾巴,迫使鯊角鬆口游走。」

  他說:「那名女孩之後開始往下沉,他抓住她,把她帶到水面,把她送回船上。這是不幸中的大幸,全都要歸功於他。」

  受傷的弗蘭科姆已動過手術,今天在醫院情況穩定,可望很快就能出院。



救美英雄抓大白鯊尾救浮潛女郎


2010年11月1日
澳洲西部一名浮潛女導遊,周末險遭3呎長大白鯊噬咬之際,幸遇無名英雄狠抓鯊尾,終救回佳人一命。

19歲的弗蘭克科姆(Elyse Frankcom)當時帶著33人,包括3名孩童,乘船到距離珀斯50公里的科登島(Garden Island)海域遊玩。她在兩條海豚相伴下,使用水下呼吸管在海中浮潛期間,髖關節和臀部突然遭一條3米長大白鯊一口咬住。

當地弗里曼特爾海救援隊隊員皮薩尼(Frank Pisani)透露事件經過時說﹕「鯊魚一咬她,附近一名彪形大漢即一把狠狠抓住鯊魚尾,鯊魚掙脫離開,少女便下沉,但他趕緊抓起少女,帶她返回水面,送上艇去。這美好結局全靠他。」不過這位救美英雄拒絕披露姓名和受訪,只拋下一句﹕「我所希望的只是那女孩無恙。」便撇下記者離開。

弗蘭克科姆送院接受手術後,情況穩定,預料不久可出院。她早前在社交網站上表示,寧願遇害都捨不得浮潛導賞的工作。「假如我受襲甚至死掉,我至少死得快樂,這是我所鍾愛的工作。」澳洲海域常有鯊魚出沒,但半個世紀以來,因鯊噬喪命者只有53人。

新聞來源:《明報》

Read more...

日本「冰之水族館」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一般人到水族館,看的都是活生生的魚啦、蝦啦,或是其他在水裡游的水中生物,日本卻有間水族館反其道而行,硬是要給大家看死的!

位於日本東北氣仙沼市(Kesennuma)的冰之水族館(Kori no Suizokukan),在2002年成立之後,從附近漁港運來各種「漁獲」,利用冷凍櫃公司Okamoto Seihyo的冷凍技術,先將些死魚死蝦擺放成在水中游的樣子,然後冰在冰塊中,展示在遊客面前,所以嚴格說起來,用「死」這個字好像有點太嚇人了些,用「冰標本」來形容這間水族館,可能稍微符合普級的分級制度。

為了保存這些冰標本,水族館隨時保持著攝氏零下三十度的溫度,而除了冰魚之外,Okamoto Seihyo也提供冰凍其他東西的服務,像是送朵冰凍康乃馨,只需要花上大家美金46元(約台幣一千五左右),就是收到禮物的人,可能要耐心退冰,或是準備個冰櫃,才能永久保存這件冷冰冰的禮物。





Read more...

鯊魚不會咬人?女主播下水實驗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民視 (2010-09-11 16:55)

說起鯊魚,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張血盆大口和滿嘴尖銳的牙齒,不過知名澳洲「鯊魚」專家說,這都是好萊塢電影打造的錯誤形象,CNN女主播更是親自下水,近距離觀察鯊魚。1975年的大白鯊,在成為年度暢銷電影的同時,也讓鯊魚從此在一般人心中,成為殘忍嗜血的海中怪物。35年後的今天,這樣的偏見依然存在,專家強調,每年全世界只傳出大概60起鯊魚攻擊事件,真正不幸被咬死的受害者,大概只有3到4個人。

為了證實鯊魚真的不危險,從來沒有潛水過的CNN女主播,來到雪梨水族館,準備跟鯊魚面對面,只不過一想到鯊魚就在水裡,還是有點怕怕的。有了2位專家當保鏢,女主播鼓起勇氣進入水箱,過程中,一條條鯊魚露出白森森的牙齒,擦身游過,但半小時後,女主播回到水面,平安無事。

事實上,在人類濫捕之下,越來越多鯊魚品種被列入保育動物,也許對鯊魚來說,人類才是更恐怖的自然天敵。(民視新聞 李漢威綜合報導)

Read more...

虎鯊吐出人腿 嚇壞釣客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王潔予╱綜合外電報導】3名釣客上周六在巴哈馬外海,釣起一尾3.6公尺長的虎鯊,虎鯊掙扎之際,竟吐出一條人腿,釣客傻眼。軍方獲報,派船將虎鯊拖上岸、開膛剖肚,驚見牠胃裡竟有具無頭男人軀幹及另外三肢。警方已採DNA檢體,希望儘快確認死者身分。


恐偷渡客被吞

巴哈馬投資銀行家席門斯是經歷這場奇遇的釣客之一,他說當他們把繩索綁在虎鯊的尾鰭,準備吊牠上船時,鯊魚卻吐出一條「從膝蓋以下保存完整」的人腿,「屍體雖被撕裂,但骨頭上還有肉」,能辨別出死者是個大骨架的黑人,沒穿衣服,身上也沒任何特徵。

船上3人發覺這尾鯊腹部異常隆起,「體內發出惡臭,直覺胃裡可能有更多屍塊」,於是折返,半路遇上一艘軍船,將虎鯊交給軍方。虎鯊上岸被剖開,胃裡果然有一副完整肋骨骨架、右腿和雙臂,釣客初步推斷,死者是溺斃後被虎鯊吞下,在鯊肚裡應已數日,未經其他鯊魚爭食。

不過,死者的確切死亡時間有待法醫鑑定,將與近來在當地失蹤的3名男性比對身分;警方不排除他是想乘船到美國的偷渡客。虎鯊活動範圍大,是海裡有名的「拾荒者」,人類曾在虎鯊肚裡找出汽車車牌、龜甲、船隻零件,但這次的發現有些嚇人。

Read more...

3噸金錢鯊誤入漁網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大紀元8月28日訊】26日清晨3時許,在浙江省台州市大陳島附近海域,一條長約6米、重約3噸的金鯊魚誤入漁網窒息而死。據瞭解,金錢鯊學名鯨鯊,最大個體可長達20米,重 10餘噸,有「魚中之王」之稱。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因其長了一張闊嘴、身體稍扁、形似蛤蟆,又被沿海漁民們稱為「蛤蟆鯊」。

Read more...

日媒:“魚翅熱”折射中國捕鯊不如日本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2010年08月20日 08:28:39  來源: 新華國際

日本Record China新聞網8月19日轉載美國某雜志文章,稱“全球鯊魚三分之一會導致滅絕,原因是中國人的魚翅消費過多”。

文章一經轉載,日本網民紛紛留言,其中也有很多“自知之明”的日本網民就日本“公海捕鯨”進行“自我反省”。

  8月17日,美國某雜志發表文章,稱在亞洲一些國家中,“魚翅”作為一種高級的食材是不可缺少的,但這樣會導致鯊魚數量驟減,進而破壞海洋中的生態平衡。

  文中指出,在中國“面子文化”盛行,出現了“魚翅熱”的現象。中國自古以來就將魚翅崇尚一種“長生不老”的秘藥。而現如今這種“奢侈品”的價值不僅沒有“貶值”,反而成為了一種“富貴的象徵”,成為“豪華酒宴中不可缺少的”。

  文中還指出,由于魚翅價值的因素,每年慘遭殺害的鯊魚數量多達7000萬只。如果中國等一些國家的飲食文化不發生改變,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大量濫捕也將會屢禁不止。“僅僅一碗魚翅湯,有可能就會使得鯊魚變成’恐龍一樣的命運’”。

8月19日,日本Record China新聞網轉載了這篇文章,引起了日本網民的關注。

  有日本網民認為:“批判別人的飲食文化其實是沒有道理的,這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在批評中國之前,應該說說那些出口給中國鯊魚的國家”。還有網民認為:“美國怎麼批評中國了呢,日本也在大量的捕殺鯨魚和海豚,這點我們應當好好反省。但是如果硬是裝腔作勢的打著環保的旗號來批判別人的國家的話,美國自己也應該反省反省”。

  同時也有是些不同的聲音,有網民認為:“中國的中藥中,海馬是一種很名貴的藥材,現在幾乎已經滅絕了,中國不應該讓鯊魚步海馬的後塵"。還日本網民認為:“中國人吃魚翅,要的是鯊魚,但是捕殺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日本人捕魚都是‘看清楚了才捕殺(鯨魚)的’,中國人各種方面現在都還不如日本”。還有日本網民則認為:“魚翅是一種很珍貴的東西,但是食用魚翅的不僅僅是中國人,日本人也一樣”。(參考消息)

Read more...

Growing HK Campaign Against Eating Shark's Fin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Read more...

富翁耍帥…打造大白鯊潛艇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聯合報╱編譯戴定國/報導】
2010.08.18 09:28 am

沙魚潛艇可躍出水面近4公尺高,號稱是富人的超級玩具。(每日郵報)

沙魚潛艇可躍出水面近4公尺高,號稱是富人的超級玩具。(每日郵報)

一位美國富翁近日製造了一艘007式的「沙魚潛艇」,不僅能在水下潛行,還能躍出水面近4公尺高,號稱是富人的超級玩具,能充分享受刺激感。

這艘沙魚潛艇模仿大白鯊建造,無論背鰭或牙齒都維妙維肖,連體積都和真的大白鯊一樣。

260匹馬力的沙魚潛艇能以32公里的時速在水下潛行,或以80公里的時速在水面疾馳。它還能旋轉,像捕食的大白鯊一樣從水中躍出,高達4公尺。

沙魚潛艇外形和刺激感,讓人想起007系列電影中的秘密武器,美國海軍一位研究官員甚至前往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製造基地,希望能從中獲得設計靈感。

製造沙魚潛艇的是百萬富翁伊恩斯,他說沙魚潛艇造價高達6萬英鎊(約台幣300萬元),他決定將自己的新發明投入商業生產,並稱已接到訂單。

【2010/08/18 聯合報】



入水能潛 出水能飛 大白鯊「海霸X」 闊佬水上玩具


2010-08-18 中國時報 【尹德瀚/綜合報導】

 大白鯊重現江湖?非也!這是美國人殷尼斯(Rob Innes,卅七歲)發明的最新水上運動載具「海霸X」(Seabreacher X);它的外型酷似大白鯊,同時具備潛艇和飛機的特性,入水能潛,出水能飛,是有錢有閒男人夢幻玩具。

 雙人座的「海霸X」長約五公尺,兩旁有「背鰭」,末端有「尾鰭」,前端有張血盆大嘴,以及兩排森森白牙,配備二百六十馬力的引擎,在水面最高時速約八十公里,在水下時速也有卅五公里左右,當它從水下竄出時,真的有如大白鯊迎面撲來。

 殷尼斯十二年前和合夥人皮雅札(Dan Poazza,五十二歲)成立公司,投入海霸水上載具的製作,但迄今才完成第九艘海霸,因為每艘都是客製化,需要一組七個人耗費七個月時間建造,售價約九萬四千美元(約台幣三百萬)。殷尼斯的公司設於美國加州,客戶則來自中東、南韓和加勒比海等地。
 說「海霸X」能潛,其實有點誇張,因為它只能入水廿秒,不能在水下久留,說它能飛,也只能離開水面約四公尺,比較接近能在水面上下翻騰的快艇,但它的造型實在太炫,機動性也很強,飆起來非常過癮,還是得到不少人的喜愛,目前已有卅一位客戶下訂單。

Read more...

怪魚


嘉縣林姓餐廳業者,其友人15日在恆春外海捕獲一隻罕見魚類,特轉送給他, 17日公開展示,民眾對長158公分、寬76公分及重38台斤的怪魚,嘖嘖稱奇,準備冰存展示;經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郭世榮透過照片檢視,為深海底棲魚類「楊氏六鰓魟」。

圖文/中央社記者黃國芳  99年8月17日



猴臉+烏賊+魟魚…罕見楊氏六鰓魟魚

 猴腮雷▲餐廳老闆林慶昌和友人合力攤開罕見的楊氏六鰓魟魚,腹部一張狀似微笑的猴臉馬上跑出來。(呂妍庭攝)

2010-08-18 中國時報 呂妍庭/嘉義報導

 與竹崎一家知名餐廳合作的海釣船,前兩天在屏東外海捕獲一尾模樣像烏賊和魟魚綜合體的怪魚,魚體攤開,一張猴臉就從嘴巴突出來,時值鬼月,不免招來揣測是「來自靈界的生物」,經專家證實,怪魚其實是「楊氏六鰓魟魚」,屬較為罕見深海魚。
 餐廳老闆林慶昌說,這艘海釣船,十五日在恆春外海俗稱「沙腸尾」的海域,捕獲這尾長一百五十八公分,寬七十六公分,重三十八台斤的怪魚。他接獲通知立即南下,一看果然奇特,不但開店多年沒見過,連一些熟悉水產的長輩,也不清楚怪魚真正身分。
 這尾怪魚前半身像烏賊、後半身像帶尾魟魚,身體柔軟,骨骼透明,林慶昌在魚肚發現一些長條型的卵,才知道怪魚已有孕在身。不過最嚇人的是,把整條魚直立拉起,嘴巴、腹部輪廓像極一張「猴臉」,也有人說像ET,還有人因鬼月形容怪魚搞不好來自另一個世界。
 嘉義大學水生物研究所教授郭士榮博士鑑定,怪魚是稀有的「楊氏六鰓魟魚」,棲息在水深一百到五百公尺間的水域,台灣很早就有記錄,由一名楊姓學者發現,因其腹部兩側各有六個鰓,而以此命名。



鬼月捕怪魚「像人臉」

嘉義縣


嘉義縣竹崎鄉山魚珍餐廳老闆林慶昌,獲好友贈送日前在恆春外海捕獲的一尾罕見楊氏六鰓魟(小圖),重38台斤,長158公分,寬76公分,外形似魟,但多了一塊三角鼻狀物。

罕見深海魚

林老闆昨公開展示,發現其尾部流出淡黃色長條卵狀物,而把牠的鼻子拉開檢視口部時,赫然發現口部和四周組織的組成就像人臉(大圖),還有員工穿鑿附會說:「現在剛好是鬼月,是鬼臉!」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郭世榮表示,牠是罕見的深海魚,台灣過去曾抓到過,由於發現數量不多,無法做有效科學紀錄,目前缺乏習性資料;至於牠尾部流出的長條卵狀物,應該是雄魚的生殖腺體,不是魚卵。文.圖╱寶智華

楊氏六鰓魟小檔案
學名:Hexatrygon yangi
種屬:六鰓魟科
俗名:魴仔
分布:台灣西南及東北海域
習性:不明
資料來源:嘉義大學水生生物資源系

Read more...

只圖魚翅 日本港口堆滿鯊屍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幾百條沙魚屍體堆在日本氣仙沼港港口,漁人取下魚翅後,就任由沙魚腐爛,景象令人怵目驚心。(每日郵報)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本氣仙沼港港口堆了幾百條被殺害的沙魚屍體,漁人取下可用來做魚翅羹的魚鰭後,就把沙魚丟在港口,任其腐爛。

工作人員在一堆堆沙魚間穿梭,割掉魚鰭。以噸計算的魚鰭被送到香港和上海,做成頂級魚翅羹。

中國人願意付較高的價錢買沙魚翅,但大部分魚翅被運往日本當地,日本人也愛吃魚翅。

許多魚翅工廠開放給觀光客和饕客參觀。在氣仙沼港的這家工廠裡,沙魚的其他部分也被拿來食用,鮭鯊心生魚片是當地特產。但許多魚翅交易在公海進行,沙魚被捕後取下魚鰭,再丟回海裡任其死亡。

每日郵報攝影記者哈福德在血泊中拍下成堆的沙魚屍體照片,令人怵目驚心,他形容現場就像地獄一般。日本取魚翅的做法已有幾百年歷史,但新的捕漁科技使捕殺沙魚的數量更大,光是紅肉ㄚ髻鮫的數量已減少98%,以日本人對魚翅羹的喜愛來看,紅肉ㄚ髻鮫絕種的可能性很大。

【2010/07/19 聯合報】



為魚翅 日工廠數千鯊屍堆如山

(中央社台北16日電)英國攝影師赫佛德(Alex Hofford)潛入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Kesen-num)一家魚翅工廠,放眼望去盡是一堆堆被割去魚鰭的鯊魚屍體,數千魚屍堆疊成一座座小丘,血流成河,宛如人間地獄。

根據英國「太陽報」(Sun)報導,赫佛德在這座太平洋沿岸城市的加工廠,拍到一系列觸目驚心的鯊屍照片,數千鯊魚在被割下魚鰭後就遭棄置,而桶子裡的魚鰭就是東方人趨之若鶩的魚翅食材。

他昨天沈痛地說:「這宛如地獄,只為了魚鰭而大開殺戒。」

海洋中的鯊魚正在銳減,但日常的屠殺活動不會停歇,每年仍將有7300萬頭鯊魚面臨同樣命運。

日本拒絕終結大屠殺的呼籲,使得瀕臨絕種的黑鮪魚也受池魚之殃。當地孩童甚至拿鯊魚鰭充做零嘴。

雙髻鯊的數量已銳減98%,但是這家工廠的老闆仍驕傲地向觀光客大肆宣傳該座鯊魚墳場。

英國保育團體「鯊魚基金會」(Shark Trust)則發出嚴重警告:「這種殺戮非常殘忍,絕對不容持續。」(譯者:中央社鄭竹雅)990716

Read more...

最大鯊魚 (網摘)

巨牙鯊,又名巨齒鯊,學名是Carcharodon megalodon,希臘文意指巨大的牙齒。它是史前巨大的鯊魚,相信生存於二千萬至一千二百萬年前。


巨牙鯊只是從牙齒化石及一些脊椎化石中推斷出來的生物。與其他現代鯊魚相似,牠的骨骼是軟骨而非骨頭,形成骨骼化石紀錄的缺乏。但是,巨牙鯊約過百的大型堅硬琺瑯質牙齒則保存了很久。這些牙齒與大白鯊的牙齒相似,且約為7吋長(最大傾斜長度)。最近研究指牠是大白鯊的近親。這個近親論說卻不斷被受質疑,認為牙齒的類似是因趨同演化的緣故。無論如何,這種以牙齒推論的方法使我們可以知道這種生物在史前是巨大體型的獵食者。

據估計,巨牙鯊最大的體型為18公尺長。而過往認為是20公尺長的估計則被認為並不準確。從這種身型來看,巨牙鯊的重量估計達至60噸。假設以大白鯊的新陳代謝作比例,牠估計平均每天需要攝取牠體重五十分一(即2400磅)的食物。從已知的史前食物鏈來看,一般都相信牠會以鯨魚作為糧食。


最大鯊魚 體長 分類爭議

於1995年,有建議將巨牙鯊分類於另一個新的屬中,稱為古鯊屬。但是到目前為止,仍未能就分類的問題上作出解決。很多古生物學者主張分類為古鯊屬,而另一些有海洋生物學背景的學者則堅持巨牙鯊與大白鯊的關係,而分類為噬人鯊屬。主張古鯊屬的學者認為巨牙鯊的祖先應為於始新世的Otodus obliquus,而大白鯊的祖先則為Isurus hastilis


最大鯊魚 體長 滅絕理論

巨牙鯊獵食鯨魚的想像圖由於巨牙鯊主要以鯨魚為糧食,因兩極的海水變冷而不適合巨牙鯊生存,鯨魚因而可以逃避巨牙鯊的捕獵,令巨牙鯊缺乏食物而滅絕。其他解釋指任何對食物鏈的影響,都會將龐大新陳代謝需求的獵食者淘汰。有些則指巨牙鯊仍未滅絕,仍然在今天生存。


最大鯊魚 體長 後代

當大部份主流的專家都認為巨牙鯊已經滅絕,但仍有人認為巨牙鯊的後代仍然存在,但證據仍似乎較缺乏及含糊。有指從挑戰者號發現的巨牙鯊牙齒化石表面所積聚的錳,推算出巨牙鯊應在10,000至15,000年前依然生存。但卻亦有指這種估計是不準確的,認為巨牙鯊在上新世之後的估計是根據過時的測試方法。而更有指出巨牙鯊可能是沿岸的鯊魚,在深海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些其他將疑似鯊魚的大型生物當作是巨牙鯊的報告,多是將姥鯊科、鯨鯊科或其他大型的生物誤認為巨牙鯊。

Read more...

The Rise of Modern Sharks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Read more...

Great White Shark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大白鯊以及電受氣的簡介。

Read more...

SHARK vs. BIRD

在夏威夷,年輕的信天翁(albatrosses)在學飛的時候會因為還不夠熟悉技巧而降落在海面,因此很容易被虎鯊攻擊,大概有一成的信天翁被虎鯊吃掉,但其實虎鯊的攻擊也很可能變成是信天翁突然學會飛行的一種刺激。

Read more...

Turtle Evades a Shark Attack

兩種海龜為什麼被鯊魚攻擊的機率差那麼多呢?科學家在海龜身上裝上攝影機,研究了兩種海龜的行為之後發現,原來Loggerhead比Green被攻擊的機率高五倍的原因是他們在海水表面呼吸的時間比較久,而Green海龜換氣之後馬上就下潛到安全的環境。

Read more...

澳洲大堡礁 史前海洋生物大發現

2010-7-16 自由時報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澳洲科學家在大堡礁海域記錄受暖化威脅的物種時,在大堡礁底下的幽暗深海中,發現了一些奇異的史前海洋生物,有巨大的油魚(oil fish),一批批的甲殼動物,以及古老的有貝殼頭足綱動物鸚鵡螺等。

這批史前海洋生物是在大堡礁群的鶚礁海域深海所發現,研究負責人昆士蘭大學的馬歇爾十五日表示,他的團隊還發現了一些不明魚種,如「史前六鰓鯊魚」。他說,「這些生物有的我們已經見過,是意料中的,有些不在預期中,有些我們還不知道身分」,「有一隻鯊魚是我真的沒料到的,是有很奇怪背鰭的啞巴鮫(false cat shark)。」

研究人員是利用特製的低照度專用遙控攝影機,在海平面以下一千四百公尺海床上探測,並以鮪魚頭吸引這些長年生活在不見陽光、壓力比陸地大一百四十倍的黑暗深海的生物現形。

馬歇爾說,這些深海生物游得很慢,但卻很有效率,因為牠們所在的世界食物很少,必須要保存能量;有些生物甚至一年只吃一兩次,還有很多生物進化到會自己發光。

之前科學家已經警告過,在全球暖化、化學物溢漏帶來的海洋物種生命和疾病威脅下,這片面積三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的澳洲最大生態系統正受到嚴重破壞。馬歇爾說,現今大堡礁所面臨的人為和氣候威脅,讓他的這項記錄研究更顯急迫。

他說,對人類神經細胞的運作和溝通的了解,最先都是透過對巨型魷魚神經系統的研究而得知,藉由研究這些原始生物的神經與腦部,可以讓神經科學家更了解視覺、大腦等系統。

Read more...

鯊魚的表面跟感染防治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在醫療上如果能夠防止在醫院的細菌感染可以幫助很多免疫不好的病人. 現在一般的抗菌方式不外乎是利用殺菌藥品處理表面, 使用可自動釋放藥品的表面, 或是利用表面的奈米顆粒的催化性質殺死在上面的細菌. 這影片介紹利用仿鯊魚的表面而做的表面貼紙. 因為鯊魚皮膚表面有很多特殊花紋的微結構, 這些微結構會使得細菌很難附著, 因為難附著, 產生生物膜的機制也會被抑制. 只要把有這種這種微結構的貼紙貼在不同人容易觸摸的地方, 像是把手或是水龍頭, 就可以減少人間經由共同觸摸而傳播的細菌. 這樣的科技或許還能用在其他像是水管這種有生物膜危害的地方. 另一方面, 也許不同的還生物發展出更多種的表面在做更多事情, 就等科學家去發現了.(轉載自Scimage

Read more...


虎鯊,俗稱娃娃魚~

身上的顏色看似豹紋,小小的一隻,但價格不斐

今天一公斤進貨價:500元,而且不是很大一隻喔

聽船長說,大陸人很喜歡吃這種魚

今天的進貨量有865.5公斤,總價四十多萬元

真不知道,這有什ㄇ好吃的,居然要那ㄇ的貴

它是活的才值錢,死了就不值錢囉@@

各位看倌,假日時可以去台中梧棲漁港走一遭看看

或許可以買各兩三尾吃吃看,在跟我說它到底好吃在哪嗎?

PS:以上資訊來自這個網誌文章。不過斑竹狗鮫價錢應該沒這麼好才對。

Read more...

海陸防鯊 墾管處啟動巡護

2010-7-22 自由時報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恆春半島海域日前出現公牛鯊,雖然離墾丁各大遊憩區尚有一段距離,墾管處為求謹慎,昨天起啟動台灣首次的「海、陸防鯊巡護」,除協調海巡單位加強巡邏,岸際也有人員隨時監看。

墾管處指出,防鯊巡護主要分為離岸、近岸及岸際,由外海到陸地共三層巡邏。離岸海域協調第十四海巡隊將防鯊列為重點工作之一;近岸海域由墾管處的保育巡邏艇進行海上遊憩熱點巡護;岸際則由墾管處及墾丁國家公園警察隊定期及不定期巡邏。

墾管處保育課長馬協群表示,經過與多名海洋生物學者討論,認為現在的狀況還沒有必要設置防鯊網,但如果在墾管處所轄海域證實出現任何一隻公牛鯊,墾管處會在第一時間發送簡訊給轄內所有遊憩業者,並立刻封閉相關海域,禁止任何海上遊憩活動。

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劉光明及墾管處保育課指出,如果真在海面上發現鯊魚蹤跡,戲水遊客只要迅速上岸即可,潛水客則須避免為了拍攝鯊魚過於接近。劉光明也提到,除非真的血流如注,否則身上有小傷口也不必嚇得不敢下水。

劉光明說,鯊魚不會無故攻擊人類,且鯊魚視力不佳,多由下向上游至海面,以嗅覺和身體感覺水流及物體,國外少數傷人案例,就是鯊魚誤以為衝浪板是獵物才攻擊。

劉光明指出,恆春半島的西部海域自日治時代開始就有鯊魚出沒,近年來人為捕撈嚴重,鯊魚數量銳減,出沒地點也大都在離岸三海里外,加上墾管處的防護機制,墾丁的沙灘區域仍相當安全。

Read more...

孟慶聞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孟慶聞,女。魚類學家。江蘇常州人。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生物系。歷任華東師 范大學講師,上海水產學院教授、院長,上海水產大學教授,中國水產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第四屆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中國魚類學會理事,亞洲水產 學會第一、二屆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九三學社第七、八屆中央委員和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是第 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魚類學形態解剖和分類的教學與研究。合著有《灰星鯊的解剖》、《白鰱的系統解剖》、《中國軟骨魚類的側線管系統以及羅倫甕 和羅倫管系統的研究》、《福建魚類志》。

Read more...

朱元鼎

摘要
朱元鼎,著名魚類學家和水產教育家,中國魚類分類學主要奠基人。他的《中國魚類索引》是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魚類分類學專著。他長期從事魚類分類、形態、比較解剖學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一生共發現魚類48新種、10新屬、4新亞科。在魚類的系統演化和系統發育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多次提出獨到的創見,貢獻卓著。


朱元鼎-生平概況

朱元鼎,字繼炤,號經霖。1896102出生於浙江省鄞縣一個商人家庭裏。7歲在當地念私塾,15歲被雙親送到寧波恒大錢莊當學徒。他見一些幼時私塾的同學在中學裏念書,十分羡慕,總想有朝一日繼續上學。在工作之餘,他抓緊一切機會自學。當時辛亥革命勝利,進步思潮有力地影響了世代經商的朱家,在他一再懇求下,加之得到思想開明的叔父的支援,說服了父母,同意他結束學徒生活,進入寧波斐迪中學念書。

寧波是漁業繁盛的地區,又靠近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朱元鼎每天放學之後,總喜歡徜徉於碼頭、魚肆,徘徊於甬江之濱。他愛海、愛魚,愛這富饒的土地。恰恰就是魚類資源問題,老師總是語焉不詳,搞不清浙東海裏到底有多少種魚,因為那時還無人寫過一部比較系統的有關中國魚類的書籍。這就是朱元鼎後來同魚類結下不解之緣的初因。

1916年中學畢業後,朱元鼎考入東吳大學生物系。由於他品學兼優,三年級被選為全校“麗譯會”主席,每週舉辦演講競賽,專題辯論等有益於增長知識的活動,深得廣大師生的好評。同時還被選為東吳大學學刊編委。在學業上朱元鼎受美國著名生物學家,東吳大學教授齊天錫(NGistGee)影響頗深。直至他晚年還深情地向助手回憶齊天錫教授治學嚴謹,對學生諄諄教誨,既嚴格要求又熱情栽培的情景。1919年朱元鼎發表了《藻類的經濟價值》一文,這是他最早的關於水產方面的科學論文。

1920年朱元鼎大學畢業後,受聘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生物系,1925年以學業優異,被學校選送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院進修昆蟲學,1926年獲理學碩士學位。回國後繼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並晉升為副教授。他除先後講授昆蟲學、魚類學、遺傳學、進化論和比較解剖學等多門課程外,還堅持昆蟲學的研究工作。在1928年後兩年內先後發表昆蟲分類學論文4篇,發現襀翅目昆蟲2個新屬和9個新種。

在聖約翰大學任教期間,年輕的朱元鼎目睹外國專家將在中國採集的大量魚類標本帶回國去,發表不少有關魚類新種的文章,將許多中國漁業資源資料竊為己有,甚感痛心。面對中國豐富的魚類資源,魚類學的研究領域卻被外國人把持,朱元鼎下定我們要做中國漁業科學的主人”的決心,毅然放棄研究多年的昆蟲學的工作,轉而研究魚類。1930年發表了他的第一篇魚類學論文《中國魚類學文獻》。 1931年出版了他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系統的魚類學專著《中國魚類索引》。

1932年朱元鼎被選送美國密歇根大學,在該校動物博物館著名魚類學家CC.赫伯斯(Habbs)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由於他的努力,原定2年的進修任務,一年半就完成了。19342月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被聖約翰大學聘任為教授。1935年發表博士論文《中國鯉科魚類之鱗片、咽骨與其牙齒之比較研究》,在國內外獲得廣泛的重視。

從抗日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十餘年中,儘管朱元鼎堅持開展魚類的研究,但終因戰局動盪,困難重重,收效甚微。

1952年,中國第一所水產高等院校——上海水產學院成立,朱元鼎擔任海洋漁業研究室主任,專心致力於魚類的研究,不斷做出新的成績。1956年被推薦為中、蘇、朝、越四國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多次出席會議,宣讀論文。

1957年朱元鼎被評為一級教授。11月,國務院任命他為上海水產學院院長。1959年,東海水產研究所成立後,他兼任所長和魚類學研究室主任,更是全力投身於科研和教學事業。在1960—1963年的短短4年中,完成了《中國軟骨魚類志》、《南海魚類志》、《東海魚類志》、《中國石首魚類分類系統的研究和新屬新種的敍述》等專著,基本上摸清了中國沿海魚類資源的種類和區系分佈,為我國開發和利用海洋魚類資源作出了貢獻。在他領導下建立起來的院、所魚類標本室不斷得到擴充完善,成為中國研究魚類的重要基地之一,深受國內外學者稱羨。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完全剝奪了從事正常科研工作的權利。但朱元鼎還是排除了各種困難和干擾,默默地在家裏繼續進行研究,於1973年與王文賓合作完成了《中國動物圖譜·魚類》的編撰工作。

粉碎“四人幫”後,朱元鼎不顧年邁多病,到處奔走,呼籲上海水產學院複校。終於在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遷回上海複校,他仍被任命為院長。1983年因年事過高卸任實職,而榮任名譽院長。朱元鼎十分痛惜過去十年失去的時間,他在美國的兒子想接他去休息,但他說:“工作未了,我不能去”,不顧垂暮之年,繼續奮戰在科研第一線。在1977—1986年間,先後和助手、其他專家合作完成《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福建海洋經濟魚類》、《中國軟骨魚類的側線管系統以及羅倫甕和羅倫管系統的研究》、《福建魚類志》等專著和論文25篇。

198611月,91歲高齡的朱元鼎臥床不起,雖病魔纏身,仍不忘《中國魚類志》的研究工作,召集助手于病榻前研討如何早日完成。12月初,某大學教授寄來一篇關於鱖魚研究的論文請他審閱,此時他身體已十分衰弱,但還堅持要助手將全文念給他聽,並提出修改意見。這是他去世前二周審閱的最後一篇論文。19861217卒於上海。他生前把私人珍藏的圖書、資料近2千份提供公用,身後全部獻給了國家。有關單位為了表彰他獻書的愛國熱忱,給予5萬元獎金,但家屬深知朱老生前提攜後生之宿願,將全部款項捐獻給了上海水產大學,建立朱元鼎獎學金基金,永志紀念。

朱元鼎曾歷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蘇、朝、越四國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成員;中國魚類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水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水產分支》主編,《中國水產學報》主編等職。
朱元鼎-奠定中國魚類分類學研究基礎

30年代初,朱元鼎就廣泛整理了中國的魚類及有關中國魚類學的研究資料,先後發表了《中國魚類學文獻》和《中國魚類圖說》,首次較全面地反映中國的魚類資源和魚類學研究的概況。1931年他撰寫出版《中國魚類索引》。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中國魚類分類學專著。該書對收集的1533種中國魚類的原始報導、研究文獻、採集地等按照分類系統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奠定了中國魚類分類學研究的基礎。由於該書在中國魚類學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上的創造性和重要性,於1939年獲北平自然歷史學會的金質獎狀。這部著作至今已歷經半個多世紀,但仍然是國內外學者研究中國魚類分類必備的參考書。

30年代以後,魚類分類學的研究一直是朱元鼎工作的重點,並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成就,為魚類分類學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一生共發表了64部(篇)專著和論文,洋洋數百萬字。他發現魚類新亞科4個;新屬10個;新種48個。其中:貓鯊科11種,真鯊科4種,鎧鯊科1種,角鯊科15 種,鰩科2 種,無刺鰩科1種,魟科1 種,扁魟科1種,六鰓魟科1種,牛鼻鱝科1種,鰻鱺科3 種,新鰻科1種,蛇鰻科3種,鯉科7 屬,長尾鱈科2種,鯵科2 種,石首魚科4亞科24種,石鱸科1種,鰕虎魚科2種,彈塗魚科1種,魨科1種等。不僅大大豐富了魚類分類學的內容,而且為我國魚類分類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魚類分類學的發展,從外部形態特徵區分,逐步深入到內部解剖特徵的區分。朱元鼎將他精湛的比較解剖學的造詣,運用在魚類分類學的研究上,從而發現了大量新種、新屬、新亞科,提出和建立了有關魚類新的分類系統,並在魚類的演化和系統發育方面屢樹創見。

鯉科魚類

30年代前,我國內陸水域的最主要魚類——鯉科魚類的分類,還沒有進行過系統整理,或只是初步零星的工作,種屬系統相當混亂。1932年朱元鼎在美國進修期間,就著手用比較解剖學的方法,對鯉科分類進行深入研究。1935年他的博士論文《中國鯉科魚類之鱗片、咽骨與牙齒的比較研究》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重視。他在這篇論文中,深入地研究了中國鯉科魚類鱗片、咽骨和牙齒的構造,探討了這些構造在系統分類中的價值,以及形態變化和魚類演化的關係,從而提出了中國鯉科魚類分類系統的意見,並發現了7個鯉科魚類的新屬。為開拓魚類分類學研究領域與魚類分類的新途徑作出了貢獻。該論文所具的獨創性的見解,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當時,日本的魚類學學者用元鼎骨”指稱鯉科魚類的咽骨。至今該論文仍是國內外研究鯉科魚類必不可少的重要參考文獻。


石首魚類

石首魚類由於它頭部有一對晶瑩潔白的大型“耳石”而得名,是世界經濟魚類,尤以中國產量最大,如大黃魚、小黃魚、鮸等均具重要經濟價值。但長期以來中國及世界石首魚類的分類頗為混亂,且存在一些錯誤,其原因是當時國內外學者僅從其外形進行分類,因而有許多問題長期未能得以解決,尤其對石首魚類的演化研究更是一個還無人涉及的空白。1963年朱元鼎同羅雲林、伍漢霖根據長期研究成果,撰寫出版了《中國石首魚類分類系統的研究和新屬新種的敍述》。該書根據作者多次在中國沿海各地所採集的石首魚類標本,總結過去一百餘年來有關中國石首魚類的分類學資料,詳細研究了中國沿海產的石首魚類,率先從內部解剖,以鰾和耳石的形態和式型的比較分析,最早發現了石首魚類鰾的分枝和耳石形態的變化規律,並結合前人所慣用的外部形態特徵作依據,從而發現4新亞科、2 新屬和4新種,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弄清了石首魚類的親緣隸屬關係,使其分類系統更科學化,更接近自然狀況。該書不僅充實提高了中國石首魚的分類系統,解決了過去在分類上所存在的紊亂問題,而且其研究方法為中國魚類分類研究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因此,引起國內外有關魚類學家的關注和重視。巴西學者將其譯成英文,於1975年在荷蘭出版。其後國外相繼發表的魚類學專著中,凡涉及石首魚類分類研究時,均大量引用該書的研究方法、學術觀點及具體種類的有關資料。該書發表已26年,至今仍是研究世界石首魚類的重要參考文獻,它對促進魚類分類學科的發展有較大的科學意義,被列入《上海市1960科學技術研究論文選集》,並獲得1978年福建省科學技術成果獎。


軟骨魚類

朱元鼎與孟慶聞合作,於1979年撰寫出版《中國軟骨魚類的側線管系統以及羅倫甕和羅倫管系統的研究》專著。該書分“總論”、“各論”、“結論”三部分。總論介紹了研究簡史、研究方法,側線管、羅倫管系統的區分及命名問題,側線管各管道、各羅倫甕群和管群在不同種類的變化和特徵。各論綜述了73種中國軟骨魚類的2個系統的整個結構。結論探討了2個系統的變化性質和魚類形態與生態之間的密切關係,並依其形態結構特徵調整了一些科、屬、種的分類位置,增設若干分類階元,敍述了軟骨魚類各分類階元的主要形態特徵,探索了中國軟骨魚類的系統演化。朱元鼎等在對73種中國軟骨魚類的側線管、羅倫管和羅倫甕的結構研究基礎上,對以前沒有定名的肩圈、腹管、顱圈、背側圈等都予以定名,使這2個器官的研究更臻于完善。魚類分類過去除外部形態特徵,內部解剖特徵較多地應用骨骼系統作為分類依據之一,但軟骨魚類的骨骼系統尚不如側線管系統和羅倫管系統能具有各分類階元的明顯特徵。他們通過內部解剖的比較研究,分析和觀察各分類階元側線管和羅倫管系統的變化特徵,清楚地看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其親緣關係和演化趨向獲得深刻啟示,並參考了古魚類學的資料,提出了一個新的中國軟骨魚類分類系統,側孔總目新增設須鯊目、真鯊目、扁鯊目、鋸鯊目;下孔總目新增設鋸鰩目和鱝目。對軟骨魚類這種高級器官的研究在魚類進化理論方面是一個超越前人的突破,對於魚類形態學、分類學,以及進化理論方面都有廣泛的影響,本研究在國內屬首創,在國際上也是先進的,因而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擘畫中國魚類志

朱元鼎畢生最大的宿願是要完成中國魚類志書。他晚年主要精力集中在分區域的魚類志書的著述,為最終完成《中國魚類志》宏圖鋪奠了主要基石。

年逾花甲的朱元鼎旨在總結自世界著名分類學家C.林奈(Linnaeus1758年以來的繁多而分散的中國軟骨魚類資料,並根據過去近十年中多次從中國沿海所採集的大量軟骨魚類標本,進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在1960年出版《中國軟骨魚類志》。這一關於我國軟骨魚類比較全面和完整的專著,記載了中國沿海所產軟骨魚類126種(其中發現7新種),分隸於60屬,28科。對每一種魚類詳述其形態特徵、分佈、習性、採集地、異名等。這本書是國內外魚類學界研究中國軟骨魚類資源、區系、分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參考書。1964年,他與王幼槐合作又共同發表了《論中國軟骨魚類的地理分佈和區系特徵》等論文。

朱元鼎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魚類學家自1954年起共同對南海魚類區系進行了5年的調查、採集,歷經8年的辛勤研究、整理編寫,於1962年出版《南海魚類志》。朱在該志中承擔板鰓亞綱的撰寫。《南海魚類志》是中國現代海洋魚類區系調查專著,共記述采自廣東、海南島及西沙群島的魚類860種,分隸於26目、164科、434屬,按分類系統記載了這些魚類的形態特徵、地理分佈和經濟價值。書中反映出南海魚類區系的特點是大多數種類屬熱帶和亞熱帶,在種類組成上與印、澳海區的區系有著很多相同的地方。另一特點是主要經濟魚類的種類繁多,生長季節長,因而魚類資源蘊藏量豐富。對中國海洋魚類區系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料,也為我國南海漁業區與群島漁業區的海洋魚類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1960年,朱元鼎組織國內主要魚類學專家對東海沿岸及各島嶼魚類區系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所採集魚類標本編寫成志,並親自審稿、定稿,由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主編的《東海魚類志》於1963年問世。該志共記述東海海區魚類442種(其中發現7新種),分隸於29目、 152科,300屬,按分類系統記載了這442種魚類的形態特徵和地理分佈,各分類階元均有總的描述和檢索表,每一種類附採集地、標本量度、異名等。闡明東海魚類區系的特點,因受強烈暖流影響,大多數魚類為熱帶和亞熱帶種類,又因沿岸寒流的關係,亦有少數寒帶種類。為我國東海漁業區海洋魚類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礎資料。

1984—1985年,90高齡的朱元鼎主編出版《福建魚類志》上、下卷,這是他晚年最後主持編著的一部200余萬字的魚類志書巨著。福建省位於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側,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國內外學者對這一地區魚類的研究已有百年歷史,也曾發表過一些零星報告,但缺乏完整、系統的區系研究資料,有些地方還是空白。為了加速發展福建漁業生產,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魚類資源提供完整的、系統的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福建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於1975年下達了福建魚類資源調查”的科研任務。年屆80高齡的朱元鼎親臨廈門,主持召開了協作會議,組織省內有關專家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用5年時間完成了對福建各江河、湖泊、水庫、沿海漁場的區系調查,採集魚類標本25000餘號,然後又歷時3載餘,進行室內標本整理、鑒定,主持編寫成《福建魚類志》上、下卷。該志研究範圍包括海、淡水魚類共 815種,幾占全國目前已發現魚類總數的13弱,先後發現了9新種,國內新記錄12種。特別是採用了最新的魚類分類系,它是結合近年來國內、外魚類分類系統的研究成果加以修改補充的,使其水準大為提高,這在國內尚屬首次。臺灣海峽南北魚類交匯,種類繁多,以往沒有對這一海區進行過系統的調查研究,該志填補了這一海區(臺灣灘、臺灣淺灘)魚類區系分佈的空白,在學術上具較高價值。

該志並具重要的實用價值,對已出版的同類志書中鑒定錯了的種類作了糾正,對各種魚的異名均作記述,為後人查閱資料文獻及澄清分類學上的疑難問題提供科學依據。每種魚尤其是經濟種類均概括地描述其形態特徵、地理分佈、生態習性、經濟意義及漁業利用等,已不同於以前已出版的國內外同類成果僅作單純的分類形態描述。

《福建魚類志》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和應用性相結合的科學專著,代表我國目前魚類志的先進水準,達到國際魚類分類水準。曾作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年在香港舉辦的中國書展的參展書籍,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重視和好評,獲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60年代中、後期,朱元鼎曾先後與專家或助手合作,相繼發表許多同類論文和著作,如《中國鰕虎魚類動物地理學的初步研究》、《中國杜父魚類的地理分佈和區系特徵》、《中國魨形目魚類的地理分佈和區系特徵》和《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等等。反映了朱元鼎晚年為實現著述中國魚類志的宏圖,集中主要精力,加倍工作,科研成果累累。為編著《中國魚類志》這一巨大繁複的“工程”,鋪墊了廣泛的、堅實的基礎。


朱元鼎一生光明磊落,畢生辛勤耕耘,為祖國的水產科研和教育作出傑出貢獻。


他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黨。青年時代的朱元鼎就有強烈的愛國思想,早在1915年,斐迪中學師生聯合組織出版了《國貨雜誌》,他擔任國貨調查員,在該刊第一期上撰文疾呼:抵制日貨,“不然值此千鈞一髮,為民者不能竭一己之力以補救之,大局不顧,坐待成敗,何異釜舟已破而舟子嬉笑不顧哉!”這就是愛國青年朱元鼎在內憂外患,國勢漸墮的舊中國,以天下為己任,動員起來,救國救民的崇高精神。1935年,“華北事變”後,在所謂“日中提攜”的幌子下,日本對當時中國的一些名教授格外垂青。朱元鼎自然也成了他們企圖獵取的對象。1936年夏,上海亞洲文會博物館有個日本人給朱元鼎送來“請柬”,恭請出席日本動物學會年會,並邀請他借機赴日講學,免費遊覽,享受“特等待遇”。朱以對方請柬來遲,下學期課程已經排滿托故回絕了對方的“盛情”。次年又提前幾個月寄來“請柬”,這次乾脆被回絕了,表現出一個中國學者堅定的民族氣節和浩然正氣。

他讀書於東吳大學,任教於聖約翰大學,都是教會學校,牧師常常來訪,宣揚基督教義,利誘入會,但在這種環境裏生活了將近30年的朱元鼎始終沒有參加教會,他認為上帝創造一切的教義,同生物進化的基本科學原理是格格不入的,這就是一位老實的科學家秉有的思想邏輯。

1958年在周總理召集的上海部分大學院校長和黨委書記座談會上,周總理親切地鼓勵他要把水產教育和科研工作搞得更好。周總理說:黨需要知識份子”,朱元鼎深受感動地回答:“需要知識份子,知識份子更需要啊!”他以努力工作來報答黨對他的關心和愛護。

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新中國建立時已年逾半百。他事必親躬,身體力行。在研究魚類時反復地做實驗,絲毫也不馬虎,他戴著老花眼鏡,手拿放大鏡,對記錄上的每句話,每一張圖稿都和實物再三對比、核實、修正,直到完全正確為止。進入80高齡後,腿部肌肉萎縮,雙手顫抖,操作相當困難,但他堅韌不拔,鍥而不捨,在家中看解剖鏡下標本,因無轉椅,只得站著看,直到累得氣喘才休息一下,接著又站起來看。為了正確運用某一學術用語或人名、地名,總得翻閱多本參改書,考慮再三而後定。一篇論文往往數易其稿力求無懈可擊。對學術上每個問題都要盤根問底,從不含糊,如在研究軟骨魚類側線管系統時,為了搞清鰩類的舌頜管背腹支穿連的情況,他反復查資料、觀察解剖標本,甚至在吃飯、走路、休息時都在思考,直到完全弄清來龍去脈為止。他高年事、高產科研成果、高品質論著,許多外國來訪的學者,都為之感動,表示欽佩,日本京都大學的一個學者說:“如此高齡還在鑽研科學,這在日本也是極難得的啊!”

他悉心培育人才,提攜後秀,甘為人梯。他對助手注意教導與培養,對剛參加工作的青年科學工作者,他親自制定了一套培養基本功的計畫和措施,提倡搞科研要有鍥而不捨的韌性與鑽勁。悉心指點,嚴格要求,不論誰的學術論文,他都親自過目,反復推敲,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幾乎每篇都被他不止一次地退回修改,直到他覺得無懈可擊,方被認可,如果發現助手面有難色,他就嚴肅地說道:“這是千百年大計,要對後人負責啊!”如有一點成績與進步,即會受到熱情的鼓勵。他幾次提出合作發表論文時要將他的名字署在後面,讓青年同志放在前面,有時乾脆提出不署他的名字。他為國家培育了大批中青年魚類學和水產科技人才,其中有的已晉升為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教授、教授。朱元鼎多次語重心長地對助手說:“我的有生之年不多了,我要抓緊一點,為你們鋪路搭橋,也算是為國家盡最後一點貢獻!”

朱元鼎善於借鑒西方科學的精華,絕不崇洋,在學術上走自己的道路,推陳而能出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為後人留下了一份極其豐富的寶貴學術遺產,以及深銘人心的學者的崇高風采。

朱元鼎-簡歷


1896102日 出生於浙江鄞縣。
1903 —1910年 寧波私塾讀書。
1911—1912年 寧波恒大錢莊學徒。
1913—1916年 寧波斐迪中學肄業。
1920年 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獲理科學士學位。
1920—1925年 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任教,講師。
1925—1926年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獲理科碩士學位。
1926—1932年 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副教授。
1932— 1934年 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4—1949年 歷任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長,理學院院長,代理教務長。
1952—1956年 任上海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研究室主任。
1956年 中蘇朝越四國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成員、專家。
1957—1982年 任上海水產學院一級教授,院長。
1959年 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水產研究所所長(現為東海水產研究所),兼魚類學研究室主任。  
1972年 任廈門水產學院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83年 任上海水產學院名譽院長。
1986年 逝世於上海。

朱元鼎-主要論著

1  ChuYTDescriptionofanewgenusandthreenewspeciesofstonefliesfromHangchowChinaJ192894):194 198
2 ChuYTBibliographyofChinesefishesBullDeptBiolYen chingUniv.,193014):121
3  ChuYTContributionstotheichthyologyofChinapart19).ChinaJ.,193019321 6).
4  ChuYTIndexpisciumSinensiumShanghaiBiolBullStJohnsUniv.,1931
5  ChuYTFishesoftheWestLakeHangchowwestLakeMus1932
6  ChuYTHubbsCLAsiaticfishesDiploprionandLaeopshavingagreatlyelongateddorsalrayinverylargepostlarvaeOccasionPapMusZoolUnivMichigan1934299):1 7
7  ChuYTcomparativestudiesonthescalesandonthepharyngealsandtheirteethinChineseCyprinidswithparticularreferencetotaxonomyandevolutionShanghaiBiolBullStJohnsUniv.,1935
8  朱元鼎.中國軟骨魚類資源概述及其利用問題的商榷.海洋與湖沼,195813):325—336
9 朱元鼎.中國主要海洋漁業生物學基礎的參考資料.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106—143
10 朱元鼎.黃海和東海海洋狀況和經濟生物區系的綜合報告.太平洋西部漁業研究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1—15
11 朱元鼎.中國軟骨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12 朱元鼎,成慶泰,張孝威等.中國經濟動物志海產魚類.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13 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等.南海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14 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等.東海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3
15 朱元鼎,羅雲林,伍漢霖.中國石首魚類分類系統的研究和新屬新種的敍述.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
16 朱元鼎,王幼槐.論中國軟骨魚類的地理分佈和區系特徵.動物學報,1964164):674—686
17 朱元鼎,伍漢霖.中國鰕虎魚類動物地理學的初步研究.海洋與湖沼,196572):122—140
18 朱元鼎,金鑫波.中國杜父魚類的地理分佈和區系特徵.海洋與湖沼,196573):235—252
19 朱元鼎,許成玉.中國魨形目魚類的地理分佈和區系特徵.動物學報,1965173):320—333.  
20 朱元鼎,王文濱.中國動物圖譜(魚類第一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
21 朱元鼎,成慶泰,李思忠等.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22 朱元鼎,孟慶聞.中國軟骨魚類的側線管系統以及羅倫甕和羅倫管系統的研究.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
23 朱元鼎等.福建海洋經濟魚類.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0
24 朱元鼎,孟慶聞,胡靄蓀等.南海深海軟骨魚類四新種一新屬一新科.海洋與湖沼,1981122):103—116
25 朱元鼎,金鑫波.我國鮋科魚類的鱗片形態特徵和分類的研究.魚類學論文集(第2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55—72
26 朱元鼎,孟慶聞,胡靄蓀等.南中國海軟骨魚類新紀錄.水產學報,198261):83—86
27  朱元鼎等.福建魚類志上、下卷.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4—1985
28 朱元鼎,孟慶聞.軟骨魚類牙型的研究.水產學報,198484):313—326
29 金鑫波,朱元鼎.中國鮋形目眶下骨鏈和鰓蓋器的形態式型的研究.第三次中國海洋湖沼科學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306—318
30 伍漢霖,朱元鼎.中國鰕虎魚類鰭的形態式型的研究.第三次中國海洋湖沼科學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319—328

朱元鼎-精益求精的水產教育家

當我們翻開上海海洋大學的校史,回顧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時,一位長者的慈祥面容讓人久久捨不得挪開視線,滿懷崇敬與愛戴在心底反復吟誦:“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他就是朱元鼎,一生光明磊落,辛勤耕耘,為祖國的水產科研和教育做出傑出貢獻的國際著名魚類學家、中國魚類學的主要奠基人和水產教育家。

朱元鼎原名朱繼紹,189610月生,浙江鄞縣人,1920年畢業于東吳大學生物系,192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34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長、理學院院長、代理教務長。1952年以後,歷任上海水產學院教授、海洋漁業研究室主任、魚類研究室主任、院長,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他是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水產學會、中國魚類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動物學會的理事,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學報》編委會第一、二、三屆主任委員,《海洋與湖沼》、《動物學報》、《水生生物學報》等多種學術刊物編委,聖約翰大學校友會第一任會長。

朱元鼎-兩度赴美求學深造

1913年,朱元鼎進入寧波斐迪中學讀書,他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本該6年完成的中學學業。畢業後進入江南著名教會學府——東吳大學,師著名生物學家、東吳大學生物學系主任祁天錫(N.GistGee.1919年,在東吳學報第一卷第3期、第4期連續發表了他用英文撰寫的《藻類的經濟價值》一文,系統地介紹了藻類的生物學特點和經濟意義,充分顯示了學術潛力和英文水準。畢業後,東吳大學校長葛齎恩校長教授推薦其到位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生物系任教。1925年受洛克菲勒基金資助赴康奈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投身昆蟲學家倪丹(JGNeedham)門下,鑽研昆蟲學。1926年以優異成績通過論文答辯,獲理學學士學位,回到聖約翰大學任教,並著手進行心儀已久的中國魚類學研究。1930年在燕京大學生物系雜誌刊登自己的第一篇魚類學論文《中國魚類學文獻》,標誌著他從昆蟲學研究向魚類學研究的正式轉軌。1931年,由他撰寫的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中國魚類分類學專著《中國魚類索引》出版,其後獲得北平自然歷史學會金質獎狀。1932年,因卓越的學術成就再獲洛氏基金會資助,帶著兩大箱魚骨標本赴美深造,師從後任美國魚類學和爬行動物學學會會長的密西根大學動物博物館著名動物學家赫伯斯(CarlLeavittHubbs)教授,順利攻讀完成獲博士學位。1934年春,回校任教,以每月300大洋的薪金成為全校中國教員之首,並先後被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聘為全世界僅有的25 人國外通訊會員之一。1939年被北京博物學會授予金氏金質獎章。
朱元鼎-做約大研究院院長

1943年聖約翰大學董事會決定推舉朱元鼎為研究院院長。從前研究生大都是一些助教得到系主任同意,半教半讀,有時一二人,有時數年無人,學制一般兩年。朱元鼎接手院長後,他規定論文題目最遲要在最後一學期前備案,答辯二周前交論文一式三份,一份學生自留,論文須經委員會答辯及格方能畢業。他的嚴格要求保證了教學品質和學位信譽。1948年秋,理學院全體教師開會,朱元鼎被選為理學院院長。同年冬天,校董事會推選趙修鴻為代理校長,朱元鼎為代理教務長。
朱元鼎-出任上海水產學院院長

解放後,全國院系調整,面對中科院動物所、青島中科院海洋所等發出的邀請,朱元鼎卻相中了僅有137名教職工的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等學校——上海水產學院,只因這裏聚集著侯朝海、陳子英、王以康等一批水產學名家。闊別居住了32年的聖約翰大學29號別墅式公寓,朱舉家搬進了水產學院一幢不大的紅色小平房。作為原國民政府農林部中央水產實驗所的建築。平房住著兩家人,東面住著朱家,西面住著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的學生、談家楨院士的師兄陳子英教授。這一住就是36年。由於在魚類學研究和水產教育方面的傑出貢獻,朱元鼎被周恩來總理授予一級教授證書,成為中國僅有的兩位魚類學一級教授(研究員)之一。1957111日,一紙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發的任命書送至年已花甲的朱元鼎手上,正式出任上海水產學院院長。他深知人才是科研工作的關鍵,為此積極的選賢育才,經過幾年努力,一支以孟慶聞、陸桂、譚玉鈞、趙傳絪、黃錫昌、駱肇堯等為學科帶頭人的多學科隊伍逐漸建立起來,由此奠定了上海水產大學的基礎。

朱元鼎-科研上精益求精

與魚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大多數魚類標本一到朱元鼎手中,他都能說出其學名、籍貫、生活習性等,但在研究中,他仍反反復複做實驗。他們為魚測體長、體高、頭長、尾長,用解剖鏡觀察鱗片的形狀特徵,解剖內臟,觀察鰾的分支,耳石的形狀……朱元鼎每天戴著老花鏡,手拿放大鏡,對記錄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張圖和實物,都要再三對比、核實、修改,直到完全正確為止。

石首魚科中有一種叫“日本黃姑魚”的,外國文獻描述其背鰭鰭條在2229之間。朱元鼎對此頗為懷疑,覺得同一種魚的背鰭鰭條數不可能相差這麼多。他一直想弄個清楚。直到一個秋天的夜晚,助手伍漢霖興沖沖地拎著3尾大魚,沖進辦公室。朱元鼎一看喜上眉梢,正是夢寐以求的日本黃姑魚”。在做好外形分析後,朱元鼎親自拿起解剖刀,熟練地剖開魚腹,輕輕取出內臟,露出近一尺長的魚鰾。他小心翼翼地把粘在腹膜上的一層薄翳連同魚鰾一起完整地剝離下來。鰾的外形像一隻鐵錨,比資料上的多了兩個耳朵。再取出雀蛋般大小的耳石,也與文獻記載的有出入。這一重大發現引起朱元鼎和助手的極大興趣。最終研究成果形成了論著《中國石首魚類分類系統的研究和新屬新種的敍述》,1963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在這部著作中,他們除提出一些新的理論,還發現4新亞科、2新屬和4新種。該書被列入《1960上海市科學技術論文選集》,當時的評委主席、中科院學部委員蘇步青稱之為“狀元”,1975年巴西學者將其譯成英文在荷蘭出版,至今該書仍是研究世界石首魚類的重要參考文獻。 

朱元鼎-剛直不阿飽懷民族情感的愛國青年

青年時代的朱元鼎就有強烈的愛國思想,早在1915年,斐迪中學師生聯合組織出版了《國貨雜誌》,他擔任國貨調查員,在該刊第一期上撰文疾呼:抵制日貨,“不然值此千鈞一髮,為民者不能竭一己之力以補救之,大局不顧,坐待成敗,何異釜舟已破而舟子嬉笑不顧哉!”這就是愛國青年朱元鼎在內憂外患,國勢漸墮的舊中國,以天下為己任,動員起來,救國救民的崇高精神。1935年,“華北事變”後,在所謂“日中提攜”的幌子下,日本對當時中國的一些名教授格外垂青。朱元鼎自然也成了他們企圖獵取的對象。1936年夏,上海亞洲文會博物館有個日本人給朱元鼎送來“請柬”,恭請出席日本動物學會年會,並邀請他借機赴日講學,免費遊覽,享受“特等待遇”。朱以請柬來遲,下學期課程已經排滿托故回絕了對方的“盛情”。次年日本方面又提前幾個月寄來“請柬”,朱元鼎很乾脆地回絕了,彰顯了一個愛國學者堅定的民族氣節和浩然正氣。直到1978年他向家人談起此事時,仍嚴肅而又感憤地說:“不懷好意,真險哪!”
朱元鼎-春風化雨悉心育才的園丁

朱元鼎悉心培育人才,治學嚴謹,提攜後學,甘為人梯。他對助手注意教導與培養,對剛參加工作的青年科學工作者,親自制定了一套培養基本功的計畫和措施,提倡搞科研要有鍥而不捨的韌性與鑽勁。每天上午,朱元鼎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二樓助手們的房間,瞭解他們的工作進展,對工作中的疑難給予悉心指點。他對助手要求嚴格,工作不合要求,常常要返工多次。凡請他幫助修改的學術論文,他必字字過目,句句斟酌,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有些論文經常被他不止一次地退回修改,直到他覺得無懈可擊,方被認可。如果發現助手面有難色,他就嚴肅地說:“這是千百年大計,要對後人負責啊!”

20世紀80年代初,孟慶聞、蘇錦祥、李婉端以《白鰱的系統解剖》為基礎,對鯊魚、鱸魚進行系統的比較解剖學研究,希望朱元鼎一同參加,並執意把他的名字署在最前面出版專著。朱元鼎莞爾一笑,說:“不好!不好!這是你們的研究成果,我怎麼能坐享其成,無端佔有呢?你們大膽地做吧,有什麼困難我全力支持,要什麼材料我儘量提供,我當個不署名的協作者。”1983年底孟慶聞、蘇錦祥、李婉端完成了《魚類比較解剖》一書初稿,朱元鼎審閱之後十分高興,親自為書稿寫了序,令後輩倍受鼓舞鞭策。只要學生有一點成績與進步,朱元鼎從不吝嗇他的熱情與鼓勵。他幾次提出合作發表論文時要將他的名字署在後面,讓青年同志放在前面,有時乾脆提出不署他的名字。朱元鼎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對助手說:“我的有生之年不多了,我要抓緊一點,為你們鋪路搭橋,也算是為國家盡最後一點貢獻!”

人們說:“他不僅傳授了學術,更傳授了一位科學家可貴的品格。”

朱元鼎-溫和儒雅富有生活情趣的慈父

朱元鼎一共有6個孩子。他雖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但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卻並沒有繼承父親朱榕青的傳統觀念,而是採取了一種寬鬆、自由的教育態度。他自己勤以治學,給家裏營造了一種濃郁的讀書氛圍,為子女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朱元鼎的書是家裏的重要收藏,淡淡的書香不僅讓朱元鼎深深陶醉,廢寢忘食閱讀,樂此不疲,同時也帶給六個孩子無窮無盡的樂趣。在客廳這個“朱氏閱覽室”裏,父子們常常各就各位,各讀各的書。一盞明燈不僅照亮了朱元鼎的書案,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在這種氣氛的薰陶感染下,六個孩子均順利考取了聖約翰大學。

長子畢業於工程學院土木系,次子畢業於物理系,後再讀生物學,其生物學畢業論文是《大黃魚解剖》,三子畢業於經濟系,長女主修英文,四子主攻化學,幼女畢業於經濟系。個個術有專攻,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朱元鼎家周圍有個小院落。剛搬來時這裏光禿禿的,只有些校園園丁種的小草坪。於是每逢閒暇,朱元鼎就帶著孩子們種花種樹種蔬菜,一方面陶冶了性情,豐富了業餘生活,另一方面從小培養了孩子們愛花惜草的品性。在全家人打理下,門前屋後漸漸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和花卉,有桃花、臘梅和竹子等。花園雖不大,一年四季卻都有花看。不僅引來蝴蝶、蜜蜂在花叢中唱歌飛舞,而且受到了聖約翰大學師生的讚賞。一家人還能從小花園裏採收到新鮮的蔬菜瓜果吃。他對子女說:“只要精心栽培就能茁壯成長,一個人只要努力就能成才,一個國家如能齊心協力就會興旺發達。”

朱元鼎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家人在一起。除了參加學術活動,他很少出門。聖約翰大學校園內29號公寓門前的一塊大草坪,就是朱元鼎和孩子們的樂園。若是風和日麗的週末,朱元鼎常和孩子們在這裏打羽毛球。朱太太則在一旁的日光裏,微笑著看他們嬉戲。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由於朱元鼎等老一輩傑出漁業科學家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漁業由20世紀初葉的蹣跚學步轉上了健康成熟。1990年起中國水產品產量連續至今穩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產量的1/3,其中水產養殖產量尤為突出,占世界總產量的2/3。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漁業大國。而今,中國漁業又邁著穩健的步伐,向與生態友好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漁業發展,由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挺進。在這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必將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和大批才華橫溢的學者。 1996816日,在紀念朱元鼎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為其題詞:“敬業奉公,為人師表”。

http://www.hudong.com/wiki/朱元鼎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