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首例斑竹狗鮫雙胞胎卵鞘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記者郭孟聰/恆春報導】屏東國立海生館自開館以來的首例,斑竹狗鮫產下的雙卵黃卵鞘,連資深飼育人員也是頭一遭看到,直呼實在太稀奇了!目前工作人員正將這顆珍貴的「雙胞胎」與其他的卵鞘作區隔觀察與照顧,希望斑竹狗鮫寶寶可以順利誕生。
春、夏季是斑竹狗鮫繁殖的季節,每次所產下的卵鞘中只會含有一個受精卵,而每顆卵鞘只會孵化出一隻狗鮫寶寶,斑竹狗鮫的卵鞘飼育環境需要良好水流與溶氧度,以保持健康;一般孵化期需要經過二至三個月的等待,小狗鮫即會努力用頭部將卵鞘的一端擠出一個開口,遊出孵化誕生。
斑竹狗鮫屬於軟骨魚類的夜行性鯊魚,其繁殖方式屬於卵生,卵鞘為深褐色豆莢狀,表面偏光滑、外型特殊,當鯊魚媽媽產卵時,會尋找安全又危險性較低區域產卵,並且分泌絲狀物連結數個卵鞘,以利固著於石縫中,以避免被強勁的海流沖走或是防止敵人破壞。
雙胞狗鮫
2011年 07月19日
斑竹狗鮫向來卵鞘只一個受精卵,以孵出一隻寶寶,日前卻有狗鮫產下一顆雙卵黃卵鞘,國立海生館飼育員都驚呼這是頭一遭,還有人問:「不知是雙胞胎還連體嬰。」海生館企劃部經理方寶儀說,卵鞘從產下到孵化須2至3個月,狗鮫寶寶會用頭從卵鞘衝竄,游出新生命。文╱洪振生
圖╱國立海生館
斑竹狗鮫小檔案
★學名:Chiloscyllium plagiosum★俗名:狗沙、沙條
★分布:台灣西部和北部海域
★習性:軟骨魚類、夜行性;卵生,母體會在石縫分泌絲狀物連結卵鞘群以避免被海流沖走
資料來源:海生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