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倍增 10年保育立功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立報╱張舒涵 2011-09-19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鯨鯊行動遲緩,肉質相當鮮美,成為亞太多數國家的捕捉對象。農委會漁業署從2001年實施鯨鯊漁獲通報制度,禁止捕撈販賣,學者估計台灣海域目前估有300尾,比往年增加約2倍,顯示海洋生態好轉的現象。漁業署流放以衛星標識的30尾鯨鯊,接收到9尾回傳訊號,未來5年將繼續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了解鯨鯊洄游性,維護生態保育。

▲東南亞禁捕下,台灣海域鯨鯊數量增2倍、估有300隻;農委會漁業署9月19日公布,5年內將募集100支鯨鯊衛星標識籤擴大研究,為全球最大衛星標識計畫。(圖文/中央社)

8月30日是國際鯨鯊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舉辦「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暨百年鯨鯊標識計畫」記者會。與會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指出,鯨鯊屬於高度迴游性魚種,常出沒在台灣鄰近海域,由於肉質鮮美、成熟期長,成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漁業捕捉對象,魚群數量逐漸減少,漁民還取名為「大憨鯊」。

通報機制禁捕大憨鯊

從2008年至今有40多個國家加入國際鯨鯊保育工作,台灣是鯨鯊保育工作重要的一環。漁業署表示,台灣在2001年開始實施鯨鯊漁獲通報制度,2002年鯨鯊列為保育物種後,台灣開始實施總量管制。農委會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為了了解鯨鯊的生態性,漁業署與台灣海洋大學、定置網業者進行鯨鯊標識流放研究,至今標識流放的353尾鯨鯊,其中30尾衛星籤標識,成功接收9尾鯨鯊訊號,進一步瞭解鯨鯊在太平洋的洄游路徑。

莊守正舉數量最多的豆腐鯊說明,觀察發現鯨鯊的洄游路徑,東至中太平洋,西至中國大陸沿海,北到韓國、日本東京灣,南到菲律賓。美國研究也曾發現豆腐鯊從墨西哥出游,自東經180度游向西北太平洋,越過國際換日線。莊守正說,透過標識流放研究,可從鯨鯊洄流路徑,觀察到牠們會游去與親戚相聚,藉此發現魚種群聚分布,是鯨鯊保育工作的一項突破。

標識計畫喚永續意識

沙志一表示,鯨鯊過去是台灣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2008年已全面禁捕,為了加強鯨鯊和其他種類的鯊魚研究,已促成台灣海洋大學成立「鯊漁永續研究中心」,未來5年內將回結合民間的力量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喚起全球推動鯨鯊保育。

莊守正指出,台灣海域目前估計有300尾鯨鯊,比往年增加約2倍,不過日本尚無管制,中國大陸民間還在捕撈,他呼籲保育海洋生態必須多國合作才能奏效。

0 意見: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