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鯨鯊迴游與生態 5年設百支衛星標籤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農委會漁業署今天(19日)舉辦「鯨鯊保育成果暨百年鯨鯊標示計畫」,展示目前鯨鯊的保育成果。漁業署指出,為了解鯨鯊的生態,近7年來共標識了353尾鯨鯊,台灣海洋大學今年也將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推動為期5年的百支衛星標籤標識計畫。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不如外表龐大身軀嚇人,而是性情溫和、只吃蜉游生物與小型魚蝦的濾食動物,也是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台灣從2008年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後,捕獲量已大量減少,顯示民眾的環保概念日益成熟。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為了了解鯨鯊迴游路徑與生態研究,海洋大學從2004年4月標識了第一尾鯨鯊,近幾年共以傳統標籤標識323尾、衛星標籤標識了30尾,才慢慢拼湊出對鯨鯊的認識。今年海洋大學也要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計畫在5年內標識100支衛星標籤。他說:『(原音)從這些資料裡,我們至少得到很多基礎的鯨鯊生態資料,他在10月、11月的時候,牠的適溫水溫是在25到30度裡面活動;1到3月就在15到20度水溫裡活動,換句話說,牠全年的生活水溫不是在同一水溫裡,這個就是我們標示很重要的成果。』

海大的「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也將進行鯊魚生物學、生態學資料的搜集與研究,希望對鯨鯊有更完整的了解。研究鯨鯊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今年在澎湖附近海域的鯨鯊就增加為3倍,顯示禁捕與保育達到了成果。

0 意見: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