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警告下水 大鯊魚咬掉男子一條腿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2011年09月29日16:56 蘋果日報


南非開普敦海邊昨天(28日)發生一起鯊魚咬傷泳客的事件。42歲英國男子柯恩(Michael Cohen)不顧救生員警告,堅持下水游泳,結果遭到一尾長13呎(約3.9公尺)的大白鯊攻擊,右腳膝蓋以下全被咬斷,左腳也多處受傷。

當地救生員表示,昨天一早就有泳客發現三條鯊魚蹤跡,海岸邊也立即豎立起警告標語,但柯恩是當地的常客,經常下水游泳,且對鯊魚生態非常了解,「他非常尊重海裡的鯊魚」,但也從不管警告標語寫些什麼。

Read more...

挖牆鑽進水族館 賊偷走8尾魟魚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2011-9-28  自由時報

價值超過200萬元

〔記者林國賢/雲林報導〕虎尾鎮一家水族館27日凌晨被竊賊挖牆入侵,偷走3對皇冠黑白點小魟魚及2隻母魟魚,價值逾200萬元;魟魚這幾年是中國、台灣兩地水族養殖的新寵兒,身價非凡,警方已全力動員偵辦。

沈姓被害人表示,昨日凌晨4時許接獲保全通報,水族館被人入侵,他趕緊前往查看,結果發現水族館位於巷弄內的圍牆被挖了個大洞,竊賊只針對身價昂貴的魟魚下手,並將店內監視器破壞拿走,推測可能是精於水族養殖的行家,且對水族館設備相當了解者所為。

沈姓老闆說,他在這一、兩年開始養殖魟魚,市場愈來愈受到歡迎,而失竊的3對小魟魚身價約18萬元左右,另2隻母魟魚體長都超過40公分,其中一隻已有孕,市場行情在7、80萬元。

業者每隻都有拍照

沈老闆指出,皇冠黑白點魟魚每隻身上的黑白斑點都不同,他都有拍照紀錄,由於魟魚的銷贓管道少,他已經通知所有業者留意,不要誤買贓物,另外知會中國的同好防止魟魚走私到對岸。

警方表示,魟魚失竊相當罕見,已針對歹徒可能的銷贓管道,及現場採集的跡證全面偵辦中。







行家資訊/魟魚身價不凡 投報率驚人

一般的觀賞魟魚以淡水魚為主,因為魟魚以胸鰭游泳,有如在水中的鳥類,姿態優美,色彩鮮明,飼養容易,且價格水漲船高,若能養出獨特又好看的魟魚,身價甚至超過百萬,投資報酬率驚人,吸引不少水族達人投入養殖,成為市場新寵。

魟魚是胎生,一年生產3次,以花紋、色澤及體型決定身價,目前國內最流行的是黑白魟,黑色的盤體上點綴著白色圓點,是永不褪流行的黑白色系,其黑白魟身上白色圓點的大小、形狀、排列、顏色,以及表面的粗糙度,會因採集地不同而有所差異,飼養過程也會因水質出現變化,出現變化。

2010年台灣觀賞魚博覽會現場就曾展示每對種魚要價100萬元起跳的皇冠黑白魟,若養出較為特別的魟魚,價格更是驚人,如目前喊價150萬元的「皇冠黑白太空魟」,淡褐色體盤上布滿各式大小的圓形斑點有如太空景象,是玩家急欲購買的魚種。

魟魚尾部有一根毒刺,一旦被刺到,可能會引起紅腫發燒,甚至喪命,玩家提醒有意養殖的民眾必須留意。 (記者林國賢)

Read more...

黑尾鯊招財幫運 成特種行業大老闆最愛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中天新聞》10幾年前流行的紅龍已經退燒,養魚界新寵兒黑尾鯊,近來詢問度頗高,許多特種行業的大老闆紛紛到水族館,指定要買黑尾鯊,因為牠的凶猛和嗜血,代表了事業的企圖心,不僅可以招財還可以帶來好運,不過一條可要價15000元,而且還要訂做特製的魚缸,不是有錢人可是養不起。






黑道養寵物 嗜血鯊很對味?

民視 (2011-09-26 20:55)

特種行業或黑道人士,喜歡養什麼寵物,有水族館業者說,最近鯊魚的詢問度很高,因為鯊魚又稱風水魚,兇猛、嗜血,象徵事業蒸蒸日上,很對酒店、討債公司的胃口。

在海水缸裡的黑鰭鯊,從菲律賓來,只是幼鯊,體長30公分左右,成鯊可以到160公分,牠是所有鯊魚裡最溫和的,不過在缸裡游動起來,其他的魚都不敢爭道,免得牠肚子餓的時候,被牠一口吞掉兇猛嗜血,是與生俱來的生物特性,但是看在人的眼裡,就有了意義。

業者說鯊魚又稱風水魚,兇猛嗜血象徵事業蒸蒸日上,特種行業也覺得,鯊魚的個性,正好刺激企圖心,養鯊魚不便宜,幼鯊一條賣1萬5000元左右,一個月換水一次,大概1500~2000元,還要買活魚給牠食用,只是一窩蜂的飼養,會不會又有棄養潮,業者說鯊魚本來就在海裡生活,就算棄養應該也不致於影響生態。(民視新聞徐秘康、連澤仁台中報導)

Read more...

卑詩年釣狗鯊逾3千噸 魚肉銷歐洲 魚鰭輸亞洲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2011-09-22 星島日報

卑詩省海域的釣捕狗鯊(dogfish)活動,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種可持續的捕鯊漁業。當局指去年全省魚獲逾3,000噸,希望該行業有助開拓海外市場,並令全球遭到濫捕的其他鯊魚種類,有喘息機會。

以英國倫敦為基地的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簡稱MSC)指出,經過信譽良好的認證組織——穆迪海洋有限公司(Moody Marine Ltd.)的科學評估之後,卑詩省以鉤和線(hook-and-line)捕捉狗鯊的漁業,是可持續的捕魚活動。

全球首項可持續捕鯊活動

    海洋管理委員會認為,狗鯊符合可持續漁業的國際標準,包括健康的蘊藏量、對生態影響最少,及具備有效漁業管理制度。

卑詩狗鯊鉤線捕漁業協會(BC Dogfish Hook and Line Industry Association)執行主任倫威克(Michael Renwick)說:「我們為此高興,希望MSC的確認會引起大家對食用狗鯊的興趣。」

他表示,有關確認應有助維持甚至加強歐洲市場,因為環保人士在全球範圍展開反對捕鯊運動,可能導致價格上升。」

狗鯊是卑詩水域15種鯊魚中最普遍的一種,也是本省被廣泛採用的魚類。牠的肉輸往歐洲大陸,在英國稱為石三文(rock salmon),魚肉作炸魚材料、魚肚煙燻後轉售德國、魚鰭運往亞洲作魚翅、魚骨用作健康食品,其他部分則用作化肥。2009至2010年,卑詩省的狗鯊漁業就捕獲3,147噸的狗鯊。

Read more...

鯊魚細胞分子 治HIV病毒、肝炎都有效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醒報╱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

鯊魚細胞內的分子,或許能成為許多人類病毒的特效藥。美國研究發現,鯊魚體內的某種化學分子,可能可用來治療人類C型、B型肝炎以及HIV病毒。目前尚無在其他動物或植物內發現這種分子化合物。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賽斯洛夫,在1993年發現一種角鯊體內的細胞分子,可以治療人體癌症、導致失明的眼部黃斑部病變。這種鯊魚生長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內。

研究人員以化合物來測試具感染性的病毒,例如B型肝炎、登革熱和黃熱病毒,發現都有不錯的療效。目前全美有1.5%的人口感染C型肝炎,賽斯洛夫希望未來數年內可以進行人體實驗。

雖然許多研究者認為使用高濃度的分子對抗病毒,對於人體也同樣可能具有毒性,但是仍然同意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

最近研究顯示,過渡捕撈導致全球鯊魚數量在近年來銳減90%,其中許多保育人士認為中國人嗜吃魚翅的習慣是濫捕鯊魚主因。

這篇研究發表在9月19日的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雜誌上。

【2011/09/20 台灣醒報】





鯊魚製抗生素 成病毒殺手             

都市日報

鯊魚體內會製造精密複雜的物質,一項研究顯示,在鯊魚體內發現的一種抗生素,可用於對抗人體病毒。研究人員發現的這種抗生素名為鯊胺(squalamine),目前已知是安全的抗病毒劑,可用在人體上。

英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Michael Zasloff表示,得知鯊胺內可能有廣泛的抗病毒特性,他把鯊胺樣本寄至全美多個實驗室進行測試。實驗結果顯示,鯊胺能抑制人體血管細胞感染登革熱病毒,也能防止人體肝細胞感染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至於在動物身上進行測試的結果則顯示,鯊胺能控制黃熱病、東方馬腦炎病毒、小鼠巨細胞病毒,即一種折磨嚙齒類動物的皰疹病毒。鯊胺對人體無害,一直被當成治療癌症和眼疾的可能藥物,目前相關臨牀實驗已開始進行。

Read more...

饕客愛吃豆腐鯊 最高可罰15萬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鳳凰網記者吳思萍台北特稿〕  鯨鯊(Rhincodon typus)又稱豆腐鯊,因個性溫馴、肉質鮮美,是饕客的最愛,台灣自2008年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違者可罰3至15萬。

「百年鯨鯊標識與保育計畫」是全球最大的衛星標識計劃,以台灣為基地,邀請世界各國志工來標識,向全世界傳達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與永續性。(歸鴻亭攝影)

漁業署技士鐘豐駿表示,禁令剛實施時,漁民反彈很大,因一尾鯨鯊可以依重量大小賣到20萬到幾百萬不等,後來不斷與地方業者溝通、宣導,禁止捕撈鯨鯊後,誤觸定置網的鯨鯊數量從2008年的165尾逐步減少到今年的41尾。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禁捕鯨鯊對台灣有許多好處,除了在鯨鯊捕育研究上受國際肯定,未來更可效法菲律賓將鯨鯊與生態旅遊結合,他認為澎湖就是推動生態旅遊的適合地點。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未來5年將結合民間力量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歸鴻亭攝影)

莊守正說,全球超過500種鯊魚,台灣就有100種,因鯨鯊的數量較少,目前只針對鯨鯊做管制,若遭查獲捕鯨鯊,違反漁業法,可罰3至15萬,並可追溯刑責。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自2002年標放第1尾鯨鯊後,總共放流353尾,其中,傳統籤標識323尾、衛星籤標視30尾,並成功接收9尾鯨鯊衛星訊號,了解鯨鯊的生態與迴游路徑,未來5年將結合民間力量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   國際保育組織Wildlife21執行長Rebecca Lisson說,今年促成海洋大學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進行鯊魚生物學、生態學資料的蒐集與研究。「百年鯨鯊標識與保育計畫」是全球最大的衛星標識計劃,以台灣為基地,邀請世界各國志工來標識,向全世界傳達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與永續性。

鯨鯊為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最大體長可達18公尺,廣泛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包括大西洋東、西兩岸,西印度洋,中太平洋及東太平洋;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個性異常溫馴,以濾食浮游生物、小魚、頭足類為生,擁有「海中溫柔的巨人」美稱。

墨西哥全國自然保護區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CONANP)將8月30日定為「國際鯨鯊日」,呼籲全球共同保護鯨鯊。

Read more...

墾丁首創鯊魚觀光 遊客可下海與鯊共舞!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電影「大白鯊」,吃人不眨眼,只要人類碰到它,根本就是在劫難逃嘛!不過現在到屏東墾丁或是澎湖外島,都可以看到有鯊魚出沒,民眾看到不用急著跑掉,因為它們可能是個性溫馴的豆腐鯊,不妨可以好好與它共舞一下,享受海洋之美。

其實從民國96年開始,漁業署立法禁止獵捕豆腐鯊,到了2011年鯨鯊保育有成,原本澎湖一年只能看到5尾鯨鯊,現在已經至少增加3倍,可以看到15尾以上!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就說,今年春夏,在屏東墾丁南灣上,有潛水客也看到豆腐鯊出沒,「可見從2007年到2011年之間,海洋資源數量已經開始增加。」

不僅西半部,其實花東地區,才是豆腐鯊出沒的大本營,現在台灣的定位網一年可以抓到300尾,其中就有8成以上,也就是240尾,出現在花東沿海,「花東水質乾淨,水流又強,雖然豆腐鯊很常經過,但卻不適合在那裡停留。」莊守正說。

由於漁業署今年開始啟動鯨鯊保育計劃,未來漁民不能再捕捉豆腐鯊,但為了生態和產業可以取得平衡,莊守正就說,其實鯨鯊除了吃之外,「還可以利用發展生態旅遊區塊。」

▼豆腐鯊長相貌似鯨魚,沒有一般鯊魚的尖嘴利牙!(記者李玲玲/攝)


豆腐鯊平均壽命跟人類一樣,可以活到80歲,體型最大可以180公尺,卻只吃小型洄游性魚種,繁殖期也都會在珊瑚礁產卵,所以才會有遊客有機會在南部海岸看到豆腐鯊。

另外,學者研究也發現,在台灣附近洄游的豆腐鯊,時常往返台灣和菲律賓海域,研判是來自同一個鯨鯊家族,因此未來若保育有成,在東索附近海域,到澎湖、南台灣地區,都可以看到豆腐鯊蹤跡,甚至還可以下海與鯊共舞,成為台灣前所未有的新生態旅遊。

Read more...

最高罰15萬! 漁業署要豆腐鯊料理從美食排行榜上消失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豆腐鯊熱炒蒜苗、粗豆醬,炒好之後用鐵板端上桌,過去只要到海產店,顧客總愛點的這一道鐵板豆腐鯊。不過早在2007年漁業署就已經立法,禁止漁民獵捕豆腐鯊,這道菜也從此不能出現在餐桌上,否則可能會被罰3到15萬元,或者被判刑坐牢,那就真的是太得不償失了吧!

也是鯊魚類的豆腐鯊,常在台灣附近海域被發現,因為個性溫馴、行動遲緩,是台灣漁民口中的「大憨鯊」,加上肉質鮮美,成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的漁業利用對象,但其實漁民時常捕捉的豆腐鯊,長度4、5公尺,體型看起來雖然龐大,但其實性成熟緩慢的豆腐鯊,這時還只是鯨鯊類的國小生年紀,根本就還無法生育,成熟期較長,加上本來生產量就不多,又容易受到其他海洋大型哺乳類動物,或是殺人鯨的攻擊,導致族群數量逐漸減少。

因此,推動鯨鯊保育,也成為國際間的重要大事。而目前全世界有500多種種的鯨鯊,光台灣這麼一個小島,就有100多種,保育工作怎可以缺席?就鯨鯊這一部分,目前台灣只保育豆腐鯊,而且是從2007年就已經開始全面禁捕,不過就有民眾好奇,現在坊間小吃店還可以吃到「鯊魚煙」,難不成是違法販賣?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坊間的「鯊魚肉」,其實都是「水鯊」,也就是俗稱的Blue Shark,「由於它的攻擊性強,所以目前數量比較多,但肉質就不是很好。」

不過,現在農委會啟動鯊鯨計畫,原本在2006年之前,一年中游經台灣海域的豆腐鯊有100尾左右,但今年春夏天,出現在台灣海域的就有300尾以上,算是保育有成。

漁業署也表示,2004年4月台灣標放第一尾經殺後,陸續標識放流了353尾鯨鯊,其中傳統籤標識323尾、衛星籤標識30尾,並成功接收9尾鯨鯊衛星訊號,讓我們出不了解檮鯨鯊的生態習性及在太平洋的洄游路徑。

莊守正就說,根據台灣標識放流出去的豆腐鯊洄游路徑,最北到日本東京灣,最南可到菲律賓,東邊甚至可到中太平洋,約東經150度左右,西邊則是到大陸沿岸。

「可見豆腐鯊保育工作,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東南亞地區也都在保護,目前只有中國大陸還在抓。」漁業署也期盼未來整個東南亞都能投入鯨鯊保育工作。

Read more...

國際鯨鯊日 漁業署發表鯨鯊保育成果

【記者郭泰淵台北報導】農委會漁業署原訂於8月30日配合國際鯨鯊日,舉辦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暨百年鯨鯊標識計畫記者會,因南瑪都颱風襲臺,延至昨〈十九〉日舉行。會中除由漁業署展示我國鯨鯊管理的歷程及發表保育成果外,協辦單位臺灣海洋大學及Wildlife21亦宣佈,未來5年將結合民間力量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擴大辦理鯨鯊衛星標識及生態研究工作,以喚起全球共同推動鯨鯊保育工作。

漁業署表示,鯨鯊屬高度洄游性魚種,常在臺灣附近海域被發現,又因個性溫馴、行動遲緩,我國漁民都叫牠「大憨鯊」(台語音)。該魚種肉質鮮美,成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之漁業利用對象,再加上其產仔數少、成熟期長,使得族群數量逐漸減少。為推動鯨鯊保育,墨西哥全國自然保護區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CONANP)於2008年8月2日,在其主辦的第2屆國際鯨鯊會議中,提倡每年8月30日為「國際鯨鯊日」,以加強國際間之連結,該委員會表示目前有40多個國家,就鯨鯊保育工作進行國際合作。

由於鯨鯊洄游到臺灣附近海域的數量不少,為了瞭解鯨鯊資源及漁獲情形,我國在2001年開始實施鯨鯊漁獲通報制度。2002年在智利聖地牙哥召開的第12屆CITES(華盛頓公約)大會,將鯨鯊列為附錄二保育物種後,我國開始實施鯨鯊總量管制措施,並自2005年起逐年調降限捕尾數,2008年度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

由於鯨鯊曾是我國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在推動禁捕的過程中,曾遭受漁民的阻力,但在農委會、學術界與定置網業者及相關漁會等產業界不斷溝通,終於達成全面禁捕的共識,這也意味著國人的保育觀念日趨成熟,不再偏重經濟利益的層面,而是希望產業能永續經營,保育成果難能可貴。

漁業署指出,為瞭解鯨鯊的洄游路徑及生態環境,該署持續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進行鯨鯊生物學研究,並由定置網業者配合進行鯨鯊標識放流研究,自2002年起4月標放第1尾鯨鯊,後續共標識放流了353尾鯨鯊,其中以傳統籤標識323尾、衛星籤標識30尾,並成功接收9尾鯨鯊衛星訊號,除了使我們初步瞭解鯨鯊之生態習性及在太平洋的洄游路徑,同時也讓國際及保育團體肯定了我國對鯨鯊保育及研究的貢獻。

此外,為了加強對鯨鯊及其它種類鯊魚的科學研究,該會及Wildlife21在今年促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持續進行鯊魚生物學、生態學資料的蒐集及研究,而未來5年100支鯨鯊標識計畫也將由該中心負責執行,以持續進行鯨鯊生態調查研究。

Wildlife21執行長Rebecca Lisson表示︰「台灣在國際的鯨鯊研究與保育扮演著領導地位與關鍵角色,”百年鯨鯊標識與保育計畫”是全球首次最大規模的衛星標識計畫,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保育計畫,選在台灣作為基地,在海洋永續保育具有更深刻的意義!本計畫將邀請國際各界來參與當標識志工,在自我親身體驗參與後,將影響力再帶給更多的人,向全世界傳達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及永續性,更期待將海洋保育觀念帶入全民生活,因為保護鯨鯊不是專家的任務,而是在每個人的行動與態度!」

漁業署強調,除了鯨鯊保育管理外,為鯊魚資源整體之永續利用,已於2006年公告鯊魚國家行動計畫(NPOA-Sharks),內容包括鯊魚資料蒐集、利用、鯊魚研究、資源評估、教育推廣、國際合作及漁業管理等,並實施鯊魚身與鯊魚鰭應同時同批轉載及卸運、申報鯊魚身與鯊魚鰭卸魚量、派遣觀察員隨船蒐集鯊魚混獲統計資料等行政管理措施,其中推動「鯊魚全魚利用及鰭不離身」之管理措施更是領先其他先進漁業國家。

漁業署表示,我國對鯨鯊的保育及科學研究,已善盡了身為一個負責任的漁業國家應有的作為,在現有執行的基礎上,仍將持續落實保育管理,加強科學研究,使我國成為執行鯨鯊保育最完善之國家。2011/09/19


鯨鯊小檔案

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因為體型巨大如鯨而得名,為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最大體長可達18公尺,因肌肉顏色雪白且細嫩如豆腐,俗稱「豆腐鯊」,廣泛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包括大西洋東、西兩岸,西印度洋,中太平洋及東太平洋。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鯨鯊雖為鯊魚,卻非一般對鯊魚認知般之牙尖嘴利,凶猛無比,其個性反而異常溫馴,以濾食浮游生物、小魚、頭足類為生,擁有「海中溫柔的巨人」美稱。2011/09/19

Read more...

鯨鯊倍增 10年保育立功

立報╱張舒涵 2011-09-19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鯨鯊行動遲緩,肉質相當鮮美,成為亞太多數國家的捕捉對象。農委會漁業署從2001年實施鯨鯊漁獲通報制度,禁止捕撈販賣,學者估計台灣海域目前估有300尾,比往年增加約2倍,顯示海洋生態好轉的現象。漁業署流放以衛星標識的30尾鯨鯊,接收到9尾回傳訊號,未來5年將繼續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了解鯨鯊洄游性,維護生態保育。

▲東南亞禁捕下,台灣海域鯨鯊數量增2倍、估有300隻;農委會漁業署9月19日公布,5年內將募集100支鯨鯊衛星標識籤擴大研究,為全球最大衛星標識計畫。(圖文/中央社)

8月30日是國際鯨鯊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舉辦「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暨百年鯨鯊標識計畫」記者會。與會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指出,鯨鯊屬於高度迴游性魚種,常出沒在台灣鄰近海域,由於肉質鮮美、成熟期長,成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漁業捕捉對象,魚群數量逐漸減少,漁民還取名為「大憨鯊」。

通報機制禁捕大憨鯊

從2008年至今有40多個國家加入國際鯨鯊保育工作,台灣是鯨鯊保育工作重要的一環。漁業署表示,台灣在2001年開始實施鯨鯊漁獲通報制度,2002年鯨鯊列為保育物種後,台灣開始實施總量管制。農委會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為了了解鯨鯊的生態性,漁業署與台灣海洋大學、定置網業者進行鯨鯊標識流放研究,至今標識流放的353尾鯨鯊,其中30尾衛星籤標識,成功接收9尾鯨鯊訊號,進一步瞭解鯨鯊在太平洋的洄游路徑。

莊守正舉數量最多的豆腐鯊說明,觀察發現鯨鯊的洄游路徑,東至中太平洋,西至中國大陸沿海,北到韓國、日本東京灣,南到菲律賓。美國研究也曾發現豆腐鯊從墨西哥出游,自東經180度游向西北太平洋,越過國際換日線。莊守正說,透過標識流放研究,可從鯨鯊洄流路徑,觀察到牠們會游去與親戚相聚,藉此發現魚種群聚分布,是鯨鯊保育工作的一項突破。

標識計畫喚永續意識

沙志一表示,鯨鯊過去是台灣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2008年已全面禁捕,為了加強鯨鯊和其他種類的鯊魚研究,已促成台灣海洋大學成立「鯊漁永續研究中心」,未來5年內將回結合民間的力量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喚起全球推動鯨鯊保育。

莊守正指出,台灣海域目前估計有300尾鯨鯊,比往年增加約2倍,不過日本尚無管制,中國大陸民間還在捕撈,他呼籲保育海洋生態必須多國合作才能奏效。

Read more...

掌握鯨鯊迴游與生態 5年設百支衛星標籤




農委會漁業署今天(19日)舉辦「鯨鯊保育成果暨百年鯨鯊標示計畫」,展示目前鯨鯊的保育成果。漁業署指出,為了解鯨鯊的生態,近7年來共標識了353尾鯨鯊,台灣海洋大學今年也將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推動為期5年的百支衛星標籤標識計畫。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不如外表龐大身軀嚇人,而是性情溫和、只吃蜉游生物與小型魚蝦的濾食動物,也是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台灣從2008年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後,捕獲量已大量減少,顯示民眾的環保概念日益成熟。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為了了解鯨鯊迴游路徑與生態研究,海洋大學從2004年4月標識了第一尾鯨鯊,近幾年共以傳統標籤標識323尾、衛星標籤標識了30尾,才慢慢拼湊出對鯨鯊的認識。今年海洋大學也要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計畫在5年內標識100支衛星標籤。他說:『(原音)從這些資料裡,我們至少得到很多基礎的鯨鯊生態資料,他在10月、11月的時候,牠的適溫水溫是在25到30度裡面活動;1到3月就在15到20度水溫裡活動,換句話說,牠全年的生活水溫不是在同一水溫裡,這個就是我們標示很重要的成果。』

海大的「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也將進行鯊魚生物學、生態學資料的搜集與研究,希望對鯨鯊有更完整的了解。研究鯨鯊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今年在澎湖附近海域的鯨鯊就增加為3倍,顯示禁捕與保育達到了成果。

Read more...

保育鯨鯊 進口鯊魚將抽驗DNA


2011-9-20  自由時報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雖然我國從二○○八年起禁捕鯨鯊(豆腐鯊),但其他鯊魚並未禁捕,漁民為裝載更多的魚翅帶回而「割鰭棄身」,向來被保育團體批評;漁業署長沙志一指出,除明年一月逐步推動「鰭不離身」,要求全鯊返港外,對於進口鯊魚也將抽驗DNA,以免混雜鯨鯊輸台。

漁業署昨天也宣布未來五年將募集一百支衛星標識籤,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此為全球首次大規模的衛星標識計畫。事實上,漁業署自二○○二年起標放第一尾鯨鯊,後續共標識放流三五三尾鯨鯊;其中傳統籤標識三二三尾、衛星籤標識三十尾,並成功接收九尾鯨鯊衛星訊號。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強調,近年台灣與東南亞各國努力保育,讓鯨鯊資源量增加,澎湖海域過去一年鯨鯊誤入定置網數量僅五尾,今年是往年三倍;他估計,台灣沿海鯨鯊數量從過去的一百尾增加至三百尾,且八成都在東海岸。

雖然東南亞各國採取鯨鯊禁捕措施,但中國卻還在捕捉,台灣投入大筆經費保育鯨鯊,資源量增加後,卻成為中國的漁獲,沙志一表示,將透過兩岸漁業資源保育協商平台,解決此一問題。

Read more...

台灣保育鯨鯊 規模全球最大

2011-09-20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農委會19日發表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暨百年鯨鯊標識計畫記者會,除展示我國鯨鯊管理的歷程及發表保育成果外,會中邀請協辦單位臺灣海洋大學及Wildlife21一起宣佈,未來5年將結合民間力量募集100支衛星標識籤,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擴大辦理鯨鯊衛星標識及生態研究工作。(鄧博仁攝)

鯨鯊個性溫馴、行動遲緩,漁民稱牠「大憨鯊」,又因肌肉雪白鮮美,俗稱「豆腐鯊」,頗受歡迎,堪稱鯊魚界的明星。為保護鯨鯊,台灣自二○○八年起全面禁止捕撈,保育成效逐漸顯現,學者估計,台灣海域附近的鯨鯊數量約三百尾,為禁捕前的三倍。

行政院農委會昨日舉行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會,並宣布將由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保育團體Wildlife21合作推動「百年鯨鯊標識與保育計畫」,這是全球首次最大規模的衛星標識計畫,預計未來五年將募集一百支衛星籤標識,擴大對鯨鯊的研究。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指出,目前鯨鯊標識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籤標識,在鯨鯊上掛牌子,上面有海洋大學的聯絡方式,盼抓到該隻鯨鯊的人,能夠協助傳遞鯊魚的體重、體長等資訊,供研究人員拼湊出鯨鯊的迴游地圖,但目前從沒得到自國外回傳的訊息。

另種標識法為衛星籤標識,運用衛星訊號持續追蹤鯨鯊迴游路線,直到衛星籤的電力耗盡。台灣自二○○二年起共標識放流了三五三尾鯨鯊,其中,衛星籤標識有卅尾,成功接收九尾鯨鯊的衛星訊號,蒐集到鯨鯊在台灣澎湖與菲律賓呂宋島間來回;或鯨鯊出現在日本東京灣、中太平洋等資訊。

鯨鯊曾是我國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為了推動鯨鯊保育,我國對鯨鯊捕撈數量實施總量管制,自二○○五年起逐年緊縮限捕尾數,二○○七年三月,當年度的鯨鯊限捕卅尾配額已滿即禁捕,二○○八年正式公告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

莊守正指出,往年沿海定置網約有五尾鯨鯊會誤闖,今年三、四月間,定置網出現三倍數量的鯨鯊;他進一步推估,在台灣禁捕鯨鯊之前,國內一年約可捕到一百尾鯨鯊,目前應有三百尾的數量。

莊守正說,東南亞不少國家也開始實施禁捕,讓鯨鯊保育工作逐漸展現成效,菲律賓更嘗試發展生態旅遊,民眾可以潛水與鯨鯊共游,值得台灣參考。

Read more...

台灣鯨鯊、墨西哥鯨鯊 可能一家人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台北報導】



漁業署昨天宣布擴大「鯨鯊標識計畫」,2002年啟動該計畫至今,已記錄九隻鯨鯊迴游路徑,其中一隻公幼鯊曾折返澎湖與菲律賓海域;一隻母幼鯊2008年從竹南香山東游到太平洋中線,鄰近墨西哥鯨鯊迴遊路線,成為拼好鯨鯊「全球迴游路線圖」的重要里程碑。

俗稱「豆腐鯊」的鯨鯊,曾經是台灣東海岸漁場常見魚種,2002年華盛頓公約大會將鯨鯊列入保育物種後,我國與國際組織Wildlife21啟動全球鯨鯊標識計畫,並請定置網漁民通報提供鯨鯊,至今已標籤三百多隻鯨鯊。

主持我國鯨鯊標識計畫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目前記錄到迴游路徑的九隻鯨鯊,除上述兩隻,另一隻廿二歲母鯊在2007年,兩個月內從屏東游到韓國濟州島,再游至日本鹿耳島。

莊守正表示,學界對鯨鯊了解有限,透過標識計畫,全球主要沿海國家都在「拼」鯨鯊迴游路線圖,「台灣拼台灣的,菲律賓拼他們的那塊,或許哪天就拼在一起」;例如迴遊折返澎湖與菲律賓,及橫跨西太平洋的那兩隻鯨鯊,都可能佐證台灣鯨鯊與菲律賓、墨西哥鯨鯊是「一家人」。

漁業署表示,相較於只能由捕獲漁民通報、類似「瓶中信」原理的傳統標籤追蹤方式,每支要價近卅萬元的「衛星標籤」成功率高,目前追蹤到的鯨鯊都用衛星標,漁業署希望五年內向民間募一百支衛星標籤費用,擴大鯨鯊標識研究。

我國標識計畫中的三百多隻鯨鯊都由定置網漁民提供,漁民捕到鯨鯊除依法通報外,研究團隊趕到前還得以漁網「保管」鯨鯊一整天;但禁捕鯨鯊後,去年取消「通報獎金」,影響漁民配合意願。

【2011/09/20 聯合報】

Read more...

鯨鯊保育 台擴大衛星標識計畫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2011年9月19日  〔中央社〕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禁捕讓台灣海域鯨鯊數量增2倍,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署長沙志一公布,5年內將募集100支衛星籤標識擴大研究,此為全球最大衛星標識計畫。

8月30日是國際鯨鯊(豆腐鯊)日,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今天特地舉辦「鯨鯊保育成果發表暨百年鯨鯊標識計畫」記者會。

漁業署指出,2008年正式公告禁捕之初,曾有較多漁民誤觸法令,去(2010)年就沒有違規捕抓案例,今年則又出現違法捕抓2例,其中台東這尾200多公斤,屏東則是小鯨鯊,恐將依違反漁業法開罰新台幣3萬至15萬元,今年將加強宣導。

沙志一說,為了解鯨鯊的洄游路徑及生態環境,漁業署持續委託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進行鯨鯊生物學研究,並由定置網業者配合進行鯨鯊標識放流研究,自2002年起4月標放第1尾鯨鯊,後續共標識放流353尾鯨鯊,其中傳統籤標識323尾、衛星籤標識30尾,並成功接收9尾鯨鯊衛星訊號。

相關研究有助於人類瞭解鯨鯊的生態習性及在太平洋上的洄游路徑。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說,傳統籤標識只掛一個牌子,上附電子郵件信箱,仰賴抓到該隻鯨鯊的人傳遞魚體重、體長等資訊,但從沒得到國外回傳資訊過。

他說,衛星籤標識則不同,通常電力維持3、4個月,可持續追蹤鯨鯊洄游路線;以其壽命80歲來說,通常在台灣海域發現的有兩種,一種像是小學生般大的4、5公尺長小鯨鯊,另一種是10年後洄游台灣、體長大於10公尺的大鯨鯊。

他並說,衛星籤標識還曾發現有鯨鯊在澎湖與菲律賓呂宋島間來回的情況;最長追蹤7個月,路徑長達數千公里之遠;最近一次是今年的春夏,已有潛水客在墾丁發現鯨鯊,「令人振奮!」研究也得知最北出現在日本東京灣及沖澠、最東到東經150度中太平洋等資訊。

他還說,其實菲律賓東索(Donsol)一帶不僅禁捕,還發展出十分有名的生態旅遊;澎湖水質清澈,海洋資源除了發展美食,也可發展優質生態旅遊才是,對照東岸雖是台灣8成鯨鯊出現海域,但水過深、洋流強,危險性高,澎湖深具發展成為生態遊覽勝地潛力。

會中,沙志一並公布,今天活動協辦單位的台灣海洋大學及國際保育組織Wildlife21也宣布,未來5年,將結合民間力量募集100支衛星籤標識,進行百年鯨鯊標識計畫,擴大辦理鯨鯊衛星標識及生態研究工作,以喚起全球共同推動鯨鯊保育工作。

Wildlife21執行長Rebecca Lisson說,台灣在國際的鯨鯊研究與保育扮演著領導地位與關鍵角色,「百年鯨鯊標識與保育計畫」是全球首次最大規模的衛星標識計畫,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保育計畫,選在台灣作為基地,就海洋永續保育領域而言,深具意義。

Read more...

野放 救鯨鯊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2011年 09月16日《蘋果》「愛地球」專欄


達人語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主任張文炳表示,館內將計劃對鯨鯊進行野放,這尾鯨鯊仍未成年,體長逾5.5公尺、重近2公噸,2005年6月誤入南方澳定置漁網,漁民原欲賣給魚販,經館方搶救運回飼養,目前牠相當健康,但因4年前,館內另尾逾6公尺鯨鯊體形過大,最後健康出狀況,死於大洋池,所以館方才開始進行野放計劃。該館經理方寶儀也說,大洋池直徑最長40公尺,總不能叫長大後的鯨鯊(體長可達20公尺)在池內直打轉。文.圖╱陳宏銘

鯨鯊小檔案
學名:Rhincodon typus
俗名:豆腐鯊
特徵:現存體形最大魚類。體呈圓柱狀,頭扁平、口寬。身長逾20公尺,體重40公噸以上,壽命可逾70年
習性:性情溫和,主食動物性浮游生物
分布:熱帶、亞熱帶海域
資料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Read more...

漁船捕鯨鯊 罰款究責損失大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台東縣新港籍漁船「龍漁發6號」上月初帶回禁捕的鯨鯊,除須追究刑事責任,還須面臨15萬以下罰款,縣府農業處也決定明天銷毀價值近80萬元的鯨鯊,希望可以洗刷海洋屠夫的惡名。

「台灣已經被國際上認為是海洋屠夫,既然已經全面規定禁捕,就要堅持到底!」農業處希望漁民自律,也會請海巡等單位配合查緝、取締。

縣府農業處表示,新港籍「龍漁發6號」漁船上月4日返港時,被海巡署82岸巡大隊查獲涉嫌捕捉鯨鯊,發現時鯊已遭支解,台東地檢署查扣後,認定應該銷毀,漁業署委託花蓮區漁會依「走私沒入漁產品處理作業程序」,明天上午10點30分,將在成功鎮銷毀查扣的鯨鯊肉。

農業處林務保育科指出,有「海中巨無霸」之稱的鯨鯊也稱豆腐鯊,是海洋中體型最巨大的生物,最大可以長到18公尺,這次查獲的鯊重達386.96公斤,目前坊間黑市價格約值77萬元。

依農委會96年9月5日漁業法規定,全台都已經全面禁止捕撈鯨鯊,也不得持有、販售鯨鯊肉或相關產品,違反者除可能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如果遭裁定罰款,加上鯨鯊原有價值,等於是損失近百萬元,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縣府農業處強調,無論是否誤捕,也不管鯨鯊存活或死亡,都應該馬上放回海中,一律不准私帶進港,且誤捕鯨鯊應填報調查表,傳真到農委會漁業署及縣府農業處漁業科,建立生態資料。

【2011/09/12 聯合報】

Read more...

鯨鯊塑化標本 長6米重2噸

2011年 09月13日 蘋果日報


大連大商行人徒步區,前天開始展示一條體長6公尺的鯨鯊塑化標本「洋洋」(圖)。據了解,該標本重達2公噸,採用國際先進的「生物塑化技術」歷時2年製作而成。

鯨鯊是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的一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可以長到18公尺、重13.6公噸。鯨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雖然鯨鯊具有寬大的嘴,不過牠們的食物主要是小型動植物。

Read more...

捕鯊取魚翅 獵鯊國台灣名列第3

TVBS╱記者:俞璟瑤 楊樺 攝影:區國強 外電報導 2011-09-11

魚翅是中國餐廳裡的高檔菜餚,很多老人家願意花大錢,喝上一碗象徵身份地位的魚翅,但也因此每年有7千多萬隻的鯊魚因此喪命,而且獵捕鯊魚的過程相當殘忍,鯊魚常被砍去鯊魚鰭之後,就被丟進海裡等死,而台灣竟然還是全球第3大的獵捕國,維持海洋生態永續發展,帛琉率先禁止獵捕鯊魚,美國加州也明令禁止販售魚翅湯。

大湯杓把晶瑩剔透的散翅,放進高湯裡,一碗魚翅湯準備上桌,對老一輩的華人來說,這碗要價3千台幣的魚翅湯,不只是珍饈,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鯊魚保育人士:「對很多老一輩的人來說,這是地位的象徵,因為他們可以負擔得起,如果他們端不出這碗魚翅,怕人家覺得他們付不起錢。」

也因此每年有7200萬隻海中霸王,付出了生命,就為了堆疊出亁貨舖裡這堆價值不斐的魚翅。獵捕鯊魚的過程相當慘忍,鯊魚被切掉魚鰭之後,會被丟回海裡。鯊魚保育人士:「獵捕鯊魚的方式相當野蠻殘忍。」

原本讓魚群們聞風喪膽的鯊魚,再也不能游動,只能在深深的海底嚥下最後一口氣,或是被同類凶狠吞噬,而且這樣野蠻的行為,台灣也有份,環保團體調查,台灣是全球出口魚翅第3大國,僅次於印尼以及印度。CNN主播:「根據環保團體調查,印尼是全球鯊魚列捕最多的國家,印度、台灣緊接在後。」

鯊魚的鮮血也同樣染紅了南太平洋的吉里巴斯。鳳凰群島海關主管艾凱提:「漁船每天抓了最多100隻鯊魚,當他們把鯊魚拉上來,就把魚翅割下來,再把鯊魚丟回海裡。」

帛琉議員:「這裡是讓鯊魚寶寶長大的地方。」

相對於吉里巴斯,帛琉像是個鯊魚天堂,不但從2003年開始設立鯊魚保育區,2009年更通過法案,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獵捕鯊魚的國家,美國加州也通過魚翅禁令。美國眾議員方文忠:「一小時有8773隻鯊魚被殺害,每年7300萬鯊魚被殺害,以這樣的速度,鯊魚會在我們有生之年滅絕。」

鯊魚位在海洋食物鏈最上層,如果鯊魚消失整個海洋生態圈,也會跟著失衡。前NBA球星姚明:「請記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前NBA球星姚明,站出來要求大家面對眼前的魚翅湯多想想,因為只有讓鯊魚繼續在海底悠游,才能維持生態的永續發展。

Read more...

又傳墾丁遊客被咬 土魟是疑凶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中國時報【潘建志/屏東報導】

墾丁小灣海域又傳遊客遭不明生物咬傷事件!九日下午兩名男性遊客在小灣海域戲水時,踩到軟軟的東西,接著腳部一陣劇痛,血流如注。墾丁國公園管理處初步研判,可能是土魟所為,但魚類專家表示,傷口看起來不像是土魟造成,凶手可能另有其「魚」。

上月廿三日,有一男一女兩遊客在小灣沙灘戲水時,遭不明生物攻擊,男遊客被咬傷腳背,女遊客則是手指被咬出一個六公分的傷口。當時墾管處認為是偶發事件,沒想到隔了兩個多禮拜,九日下午又再度傳出遊客被咬傷。

當時兩名男遊客在小灣戲水,走入海中約及腰深度時,突然覺得腳下踩到軟軟的東西,接著腳部就一陣刺痛,其中一人傷到腳背,一人被則是腳掌被咬,當場血流不止,救生員緊急止血後送醫,幸無大礙。

這兩起事件,受害四人都沒看到「凶手」真面目,墾管處只能從傷口、棲地環境及物種習性研判可能是土魟咬人。根據台灣魚類資料庫指出,土魟科多棲息在沿岸、河口等底部平坦的砂泥區,少數種類活動於珊瑚礁區。

土魟常將自己隱藏在砂泥中,僅露出兩眼及呼吸孔,守株待兔捕食獵物,因此在砂泥地潛水時,土魟可能突然躍起用尾棘攻擊目標,墾管處因此習性懷疑就是土魟惹禍。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正平說,墾丁海域土魟科數量最多的是「古氏新魟」,不過他看過傷口照片後表示,不像是土魟所為。土魟的尾棘有倒鉤,被刺後會留下像鋸齒狀的傷口,照片中傷口則好像是被利牙咬到。

屏東海生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呂明毅說,土魟的嘴在身體底部,方便吃海中底棲生物,進食方式是磨食,所以牠的牙齒就像牛、馬一樣呈板狀;攻擊方式則只會用尾棘螫,而非牙齒咬。

曾被土魟螫過的墾丁資深潛水教練蔡永春斬釘截鐵地說,「絕不可能是土魟所為!」他說被土魟螫到是會要人命的,因為毒性太強。他被螫到那次不但嚴重抽搐,而且半身麻痺,差點去掉半條命。蔡永春猜測,應是裸胸鯙所為,建議墾管處可派人放籠子捕抓。

Read more...

加州/拍板定案 明年起禁魚翅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聯合報╱編譯組/美聯社加州沙加緬度6日電】

加州州參議院6日以25對9票,通過禁止出售、交易和擁有魚翅法案,這個法案5月已在州眾議院通過,將送交州長布朗簽署,明年1月1日生效。兩位華裔州參議員劉雲平和余胤良稱此法案有種族歧視意涵,因為明顯是針對愛吃魚翅的亞裔。

加州議會中的亞裔議員對此法案意見分歧,法案由眾議員方文忠提出,受到參議員劉璿卿支持,但劉雲平反對,指出此法案僅禁止交易沙魚翅,卻允許繼續消費沙魚皮和肉,「明顯是歧視,專門針對一個文化的特有行為」。

歐巴馬總統今年已簽署禁止在美國水域獵鯊取翅的命令。批評者指出,估計漁民每年獵殺7300萬條沙魚,取其魚翅後把受傷的沙魚放回海洋死亡,非常殘酷。好萊塢女星波戴瑞克、退休NBA球星姚明都支持禁止魚翅交易。

加州是亞洲以外對魚翅需求量最大的地方。除了加州,夏威夷、俄勒岡、華盛頓州和美國在太平洋的一些屬地都已採取行動禁止魚翅交易。

加州參議員余胤良引述國家海洋漁業局最近向國會提出的報告說,去年從美國進出口的魚翅只占全球市場的1%,加州的禁魚翅法案與獵鯊取翅無關,卻傳達歧視華裔訊息。

加州參議員6日也通過一項魚翅清倉修正法案,讓現有庫存魚翅的人有緩衝期,可在禁魚翅法案生效後一年內繼續銷售。

【2011/09/08 聯合報】

Read more...

台灣魚市賣新品種鯊魚 專家不驚訝

〔本報訊〕根據國家地理頻道報導,魚類分類學家懷特(W.T White)在他的報告中指出,他在台灣「大溪」魚市場中,驚見新品種鯊魚「Squalus formosus」,但他對此並不感到奇怪,因為他認為台灣大部分的魚市場都在販賣鯊魚。

他指出,在過去10年中,曾和同事在「大溪」魚市中,蒐集鯊魚的相關資訊,進而比較這些鯊魚是否有明顯的差異,這段期間他也蒐集了其他種類的鯊魚,才發現這個新的高鰭物種。

他表示,「Squalus formosus」這個新品種,是一種身長約1公尺的短鼻鯊,主要棲息在深海當中,與其他鯊魚明顯不同的特徵在於,這種鯊魚的背後有特別挺直的飛翅,且擁有很強壯的脊椎和又短又圓的頭部。

他還說,應該連買這隻鯊魚去吃的人都沒注意到這是個新品種。在魚市場中一般人不會知道新品種鯊魚和其他鯊魚的差別,他們也沒有吃過,所以也不知道要如何料理,而在印尼通常將類似的品種拿來醃製,然後曬乾給人食用,或者加在賣給消費者的魚翅湯裡頭。

懷特說,這個新品種應該是在日本與台灣的週邊海域出沒,在其他地方應該不太可能找到,也因為深海鯊魚不會迅速繁殖,因此過渡捕撈會對這些鯊魚帶來問題。



New Shark Species Found in Food Market









Read more...

蒙特瑞灣水族館 展大白鯊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世界新聞網  編譯組綜合1日電
September 02, 2011

南加州海域捕獲的一頭雄性大白鯊,在蒙特瑞灣水族館展出。(美聯社/蒙特瑞灣水族館)

中加州蒙特瑞灣(Monterey Bay)水族館正展出一隻在南加州捕獲的大白鯊,民眾可親往或透過網站觀賞牠的動態。海洋科學家希望大白鯊生力軍,有助於激發遊客支持海洋保育工作。
這隻4呎7吋長、43.2磅重的雄性大白鯊,被裝在3200加侖的巨大水箱,從馬里布(Malibu)透過陸運運抵蒙特瑞,8月31日起在蒙特瑞灣水族館的公海(Open Sea)展區亮相,預計展出數月。這也是蒙特瑞灣水族館第六次展出年輕的大白鯊,此前五隻大白鯊都已被放生重回大海。

水族館指出,這隻大白鯊8月18日在南加州瑪利那岱瑞(Marina del Rey)附近水域委請專業人士捕獲,做為蒙特瑞灣水族館與長堤州大追蹤白鯊生態計畫之一。隨即被送往馬里布養在一個大圍欄裡,牠悠閑地游泳並進食。

大白鯊最大可長至20多呎,重達5000磅,牠們是海洋哺乳物中的主要掠奪者,牠們也吃魚與海鳥。水族館指出,全球野生鯊魚數量在減少中,人類捕殺、白鯊生育減緩都是原因。美國、南非、墨西哥、澳洲等國家,都將大白鯊列為保護動物。

蒙特瑞灣水族館2004年展出一隻雌性大白鯊時獲得極度成功,遊客超過100萬人。問卷調查發現人們透過參訪,已深入瞭解白鯊與海洋所面臨的危險。

Read more...

兇性大發 澳洲大白鯊殺人

【2011/9/5 16:51】  自由時報

〔本報訊〕電影《大白鯊》情節在澳洲西岸熱門觀光景點邦克灣(BunkerBay)真實上演!一名21歲年輕衝浪客昨天下半身遭鯊魚扯掉,鮮血染紅海灣。根據外國媒體報導,澳洲警方已進行追捕行動,並嘉獎2名將死者屍體拖回岸邊的沖浪客,認為他們勇氣可嘉。

根據外媒報導,澳洲警方在今天出動海空追擊隊,並關閉海灘,誓言抓到這隻「殺人兇手」,當地媒體報導,據信應是1隻4.5公尺長的大白鯊所為。

這起鯊魚攻擊意外並不是澳洲第一次,去年8月17也有一名31歲男性遭鯊魚襲擊而身亡,獵補殺人惡鯊活動馬上進行。不過當地警方並沒有殺害鯊魚的意願,所有靠近海岸的鯊魚只會被船隻驅趕遠離海岸。

魚類學家向外媒表示,若是在惡鯊殺人經過24小時後,鯊魚早就逃之夭夭再也找不到,並補充從來沒有警方真的逮到「殺人」的鯊魚。

Read more...

立法禁售魚翅 加州掀文化論戰

2011-9-8  自由時報

反對者稱歧視華人傳統文化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加州參議院六日以二十五票對九票通過禁止販售、交易與持有魚翅法案,目前法案已送交州長布朗,待其簽署即可成為法律,不過布朗尚未表態。由於加州魚翅需求量佔全美第一,禁售魚翅與否,讓加州議會裡的亞裔議員以及美國許多名人分裂成兩派。支持者認為,禁售魚翅是保護鯊魚滅絕的必要之舉,反對者卻批評,魚翅是傳統中式食材,禁售根本就是歧視一項文化傳統。

加州是美魚翅進口最大州

這項法案是華裔眾議員方文忠(Paul Fong)提出,加州眾院五月以六十五票比八票通過,但該案送參院時卻遭抵制,參院建議增修條文,包括允許販售部分加州可合法捕獵的鯊魚鰭,但由於保育團體憂法令效力不彰,修正條文無一過關。

此案在議會引發激烈辯論,也少見的兩黨都有支持者。參議員柯赫表示,加州是亞洲外,魚翅需求量最大地區,每年進口美國的魚翅中,八成五經由加州,「驅使屠夫向前的是我們的市場」,眾議員史萃藍認為,取魚翅「野蠻又虐待」;但參議員劉雲平(Ted Lieu)表示,這項法案只禁售鯊魚鰭部位,鯊魚皮與鯊魚排仍可繼續販售,「此案是很努力地在歧視,是在挑一種文化習俗的毛病」,華裔參議員余胤良(Leland Yee)也援引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報告指出,去年經美國進出口的魚翅量,僅佔全球市場一%,「此案毫無幫助,因為聯邦已在處理這個問題」。

余胤良同時批評六日通過、允許捕鯊漁夫吃魚翅的另項法案(AB853),「若你剛好是華裔美國人,卻不是漁夫,那你就不能拿到魚翅,這不僅對在加州的我們、也對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傳達了一個非常壞的訊息,那就是歧視華裔美國人沒有關係。」。AB853法案規定,禁售實施後,現有庫存者可繼續販售一年,動物標本師可持有鯊魚鰭,有執照漁民可將鯊魚鰭捐贈給研究機構。

美已有3州立法禁售魚翅


目前已有華盛頓、奧勒岡與夏威夷州通過禁售魚翅法令。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已簽署全面禁止在美國海域捕獵鯊魚鰭之聯邦法令。若布朗州長簽署該法,禁售魚翅法令將於後年正式實施。

Read more...

台東疑出現新品種深海鯊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2011-09-05  中國時報  莊哲權/台東報導

成功鎮漁民最近連續捕獲多隻深海鯊魚,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何宣慶從其外觀上判斷,是台灣首見的「睡鯊」科深海鯊魚,可能是台灣海域特有新品種,有待與國外專家進一步鑑定確認。

何宣慶說,這是一隻台灣首見而且尚無名稱的「睡鯊」科深海鯊魚,極有可能是新品種。睡鯊科主要棲息在五百到一千五百公尺深海底、肉食性、卵胎生,在台灣沒有正式的文獻紀錄。這尾疑似新品種的深海鯊魚是異鱗鮫屬,但外觀與目前所知世界上的兩種異鱗鮫屬鯊魚有頗多差異。

他說,異鱗鮫通常只有一公尺左右,成功鎮漁民捕獲的深海鯊魚可到一.五公尺,重約廿公斤,體色呈黑色,背鰭前各有一短刺,沒有臀鰭,身體呈圓筒狀,上下牙齒呈尖刺狀。

他指出,目前已有五尾同品種深海鯊送往海生館研究,是否為新品種,有待與國外專家進一步鑑定。

Read more...

今天在白沙灣撿到受傷小鯊 from mobile01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0&t=2332370&p=3

今天在白沙灣撿到的~頭部受傷...當下無法幫牠~只好又放回大海........

這是什麼品種的鯊魚??google很久都沒有資料,很像是人家拿來料理的小鯊魚, 最大就這麼大了?






中部的漁民都叫牠春鯊 因為盛產在春季
是常見的小型的鯊魚
體型70~80公分 1~3台斤

Read more...

老漁夫遭魟魚刺傷 海巡馳援

民視新聞  2011/09/03

2日早上在台東成功外海,發生漁民下海捕魚時,被魟魚刺傷的意外,這名62歲的漁民陳添福由於傷勢嚴重緊急,海巡人員派出快艇趕往外海接駁,靠岸後送往醫院急救,目前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海巡快艇緊急停靠在岸邊,救護車已經在岸上隨時待命,被魟魚刺傷背部的陳姓老漁民,雖然能夠自行走到擔架,不過神情看來相當痛苦,救護人員趕緊拿枕頭墊高老漁民的背部,拖延毒液蔓延的速度。

魟魚名列台灣漁民4大殺手的第一名,連經驗老到的漁民也會中鏢,海洋專家說魟魚的毒刺是一種神經性毒,被刺到除了傷口疼痛外,還可能引發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可能致死,這名老漁民先是被送到署立台東醫院,但是因為院內沒有血清,又轉送到台東馬偕醫院,一波三折後,總算暫時撿回一條老命。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