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6米大白鯊 轟動漁港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2012年10月28日


宜蘭縣頭城鎮梗枋漁港外海的福長定置漁場,昨下午捕獲一尾長約6公尺、重逾1500公斤的巨鯊,載返漁港造成轟動,吸引許多聞訊而來民眾圍觀拍照(圖),現場驚呼聲不斷。漁業署主任祕書陳君如會同漁業專家看過巨鯊照片後,研判應是尾具攻擊性的大白鯊。

頑抗1小時落網
「捕獲牠可說是做功德,因為捕鯊地點距離衝浪勝地外澳海灘僅2公里多。」漁場主人鄭炳輝說,大白鯊當時為求掙脫,不斷翻滾,並兇狠咬噬漁網,他與其他9名船員,使用多條粗大繩索繫綁其身軀,配合機器吊具搏鬥1小時,才將牠拖上漁船,但牠長約6公分的利齒,也咬壞不少漁網與粗繩。文?圖╱潘岳

食人鮫小檔案
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別名:大白鯊
分布:各大洋沿海地區
體型:身長5~6公尺,有少數可達12公尺、體重逾3000公斤
特徵:身體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尾鰭呈新月形,牙齒呈三角形
生態:海洋中最大型肉食性魚類,為了進食,會躍出水面攻擊獵物,直到獵物失血死亡再吃
資料來源:頭城區漁會

Read more...

頭城外海捕獲大白鯊 離衝浪地僅3公里

時間:2012/10/28 08:11
新聞引據:中國時報

宜蘭縣頭城梗枋外海的定置漁場,27日下午闖進一尾重達1,750公斤的大白鯊,大鯊魚相當凶猛,連漁網都咬破,漁工們好不容易才將其制伏。由於發現鯊魚地點距離衝浪勝地的外澳海灘僅約3公里,漁場主人鄭炳輝直說:「所幸有抓到大白鯊,感覺像在做功德!」

  大白鯊闖進的福長定置漁場,距離梗枋漁港約1公里。27日下午3時許,漁場主人鄭炳輝出海後,發現鯊魚困在水深18公尺處的漁網中,動員10人合力拉網,再用魚鉤鉤住鯊魚嘴巴,纏鬥1小時才制伏。

  27日晚漁業署證實闖進漁場的鯊魚屬「大白鯊」。鄭炳輝說,從沒看過如此大的鯊魚,「如果這尾沒抓到,衝浪客豈能安心?」因此抓到鯊魚感覺像是作功德。長6公尺的鯊魚,將送到南方澳漁港拍賣。

  海洋大學環境資源漁業學系主任莊守正說,大白鯊確實會攻擊人,不過台灣一年捕獲的大白鯊可能不到5尾;數年前在頭城外海也曾抓到2,500公斤的大白鯊,由於牠對水質要求嚴格,對人們來說,牠的出現是警訊,但就海洋生態來說近海出現鯊魚卻是好事。

Read more...

頭城漁民纏鬥1小時 捕到大白鯊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縣報導】
2012.10.28 03:16 am


宜蘭頭城鎮漁民昨天在距海岸一千公尺梗枋外海定置場,捕獲長六公尺、重達一千七百五十公斤的大白鯊,白森森尖牙嚇人,民眾圍觀驚呼「真的有夠大!」一名男童大膽摸著鯊魚鰭,露出驚恐表情。由於捕獲地點,就在外澳衝浪勝地附近,有不少民眾衝浪嬉水,漁民慶幸解除「鯊」機,功德一件。十名漁民花費一個多小時搏鬥,才制伏大白鯊。

攝影/羅建旺

電影「大白鯊」驚悚,宜蘭頭城鎮漁民昨天捕獲這尾大白鯊雖未如電影裡巨鯊那麼大,卻讓十名漁民搏鬥一個多小時才拉上船板,解除「鯊」機;漁場主人鄭炳輝留下大白鯊一口牙當紀念,其他魚肉、魚翅賣掉,總共賣了十五萬元。

「大白鯊的出現,對人來說,構成威脅,對生態來說,是件好事,因為牠只在生態好的地方生活。」研究鯊魚的海洋大學環境資源與漁業學系主任莊守正說。

至於大白鯊會不會攻擊人?莊守正說,一般來說,人類不是牠的「菜」,但如果遇上牠沒東西吃,還是會咬人,得要小心。

宜蘭頭城鎮漁民昨天網獲大白鯊,長六公尺、重達一千七百五十公斤,白森森尖牙嚇人。由於捕獲地點就在外澳衝浪勝地附近,漁民慶幸解除「鯊」機。

昨天下午三時,頭城鎮梗枋漁港作業漁民,在距岸一千公尺的福長定置漁場起網,當魚網從深達十八公尺的水域拉出海面時,成群活跳跳的魚當中,赫然出現一頭尖頭巨口牙尖利齒的龐然大物,猛烈掙扎力道很強,聳立三角形的大魚鰭,漁民認出是大白鯊。

「從來沒有抓過這麼巨大的鯊魚」,漁場主人鄭炳輝說,船上十名漁民有的起網,有的以大鐵勾勾住鯊魚口,再以船上的起重機將大白鯊吊起,離水後放在船板上,大白鯊才慢慢失去力氣。

「大白鯊露出上下兩排白森森的牙齒,好像要吃人,嚇死人了!」鄭炳輝說,三年前也曾捕過一尾八百公斤的大白鯊,這次的大白鯊足足兩倍大,在網裡猛烈掙扎扭動,利齒還咬斷比大拇指粗的魚網纜繩。

莊守正說,大白鯊最重逾三千公斤,昨天這隻算中型,多年前在梗枋漁港更北端的光榮漁場,曾捕到一尾重達二千五百公斤,被捕原因可能是迷航,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是靠岸覓食時,誤闖定置漁場被捕。

大白鯊小檔案》 可捕抓 要通報

˙大型食肉魚類,生物分類上是軟骨魚綱、鼠鯊目、鼠鯊科。漁業署主任秘書陳君如說,華盛頓公約裡列為「附錄一」的生物,代表「瀕危」要保護、禁止捕抓,大白鯊列為「附錄二」的生物,可以被管理,台灣雖可捕抓,但要向漁業署通報,以利記錄。

【2012/10/28 聯合報】

Read more...

抓到大白鯊…離衝浪區僅1公里


〔記者游明金、鍾麗華/綜合報導〕宜蘭縣頭城鎮梗枋籍漁船福長七十八號,昨在外澳定置漁場捕獲身長近六公尺、重達一千七百五十公斤的「大白鯊」,該定置漁場距離外澳衝浪區只有一千公尺,萬一闖進衝浪區,後果不堪設想;船長鄭炳輝說,抓到這條鯊魚也算是「做功德」。

大鯊長近6公尺 重1750公斤

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表示,宜蘭漁民捕鯊後立即向漁業署通報,經專家鑑定確為大白鯊。大白鯊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目前無滅絕危機,可在國內拍賣。

昨天下午三點,鄭炳輝與兒子鄭允顥及外籍漁工共十人,駕駛福長七十八號從梗枋漁港前往兩公里外的定置漁場作業,約十五分鐘後抵達漁場,收網時,發現網子很重,拉不太起來,漁船雷達顯示在十八公尺深海底,有很大「黑影」,好像被魚網困住,拚了命想要掙脫。

一張口似可吞人 人潮圍觀

鄭炳輝說,船員操作機械把網捲上來時,發現黑影竟然是條大白鯊,且曾奮力掙扎,部分魚網已被牠咬斷,由於牠實在太重,「船員於是利用繩子束住鯊魚尾巴,再用吊車拚命把牠吊高!」鄭炳輝說:「吊高,鯊魚就沒力了。」船員與大白鯊搏鬥了整整近四十五分鐘,四點左右終於順利吊上船,四點半回到漁港,沿岸已擠滿圍觀人潮。

「真的很恐怖!看到牠銳利的牙齒,嘴巴那麼大,一張口好像就會把人吞進去。」捕魚四十多年,鄭炳輝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鯊魚,他要把大白鯊的牙齒做成標本留著做紀念,魚身今天拍賣,每公斤約可賣到一百至一百五十元,估計可賣得廿多萬元。

頭城沿海定置漁場,過去常有犁頭鯊、鯃仔鯊、豆腐鯊因追食小魚闖進來,但對人類沒有攻擊性,頭城區漁會總幹事鄭讚福說,昨天捕獲的大白鯊是會吃人的,離衝浪區那麼近,對衝浪客造成極大威脅。兩年前,定置漁場也曾捕過一條大白鯊,但約僅八百公斤,沒有這麼大尾。

大白鯊會吃人 威脅衝浪客

每年三月到十一月為頭城的衝浪季節,全年吸引約十萬衝浪客來戲水,昨天遊客不到百人。在外澳開衝浪俱樂部的強尼說,宜蘭沿岸有很多定置漁場,大白鯊不容易進來,應該只是突發事件。

美國鯊魚網站提醒衝浪客應避免在海中尿尿,以免鯊魚聞尿而來;更不要戴晶亮珠寶下海,以免反光讓鯊魚誤判前有魚群;至於潛水衣亦要避免鮮豔色彩,才不會吸引鯊魚注意;有些衝浪客則會配戴用音頻或磁場驅趕鯊魚的手環或手鍊。

在龜山島海域潛水曾碰過大白鯊的宜蘭縣潛水協會會長朱永勝說,衝浪客趴在衝浪板上划水的動作,很像海狗或海獅,容易被鯊魚當成獵物。其實,鯊魚頭尖嘴巴在底下,只要緊貼著岩石躲避,就不易被咬到。他建議政府應在衝浪區外海設「防鯊網」。

Read more...

大白鯊落網 漁民奮戰鏖鬥1個多小時 進帳15萬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NOWnews)2012-10-29

電影中的大白鯊衝向在海中遊玩的人群,相信大家對這種驚悚的畫面記憶猶新。這恐怖的真實畫面,27日發生在台灣的宜蘭頭城,漁民捕獲的大白鯊雖沒有像電影的那麼大,卻讓10多名漁民奮戰1個多小時,才捕獲上岸。

宜蘭頭城鎮漁民捕獲的大白鯊,長6公尺、重達1,750公斤,白牙森森好不嚇人。漁場主人鄭炳輝留下大白鯊一口牙當紀念,其他魚肉、魚翅賣掉,總共賣了十五萬元。

漁民表示,下午3時許在距岸1公尺的福長定置漁場起網,赫然發現一隻尖頭利齒的龐然大物,由於掙扎的力道很強,從三角形的大魚鰭辨別,確定是大白鯊。大白鯊力大威猛,在網裡猛烈掙扎扭動,利齒還咬斷比大拇指還粗的魚網纜繩。

漁民研判,這隻大白鯊可能是迷航,或是覓食時誤闖定置漁場。由於捕獲地點就在外澳衝浪勝地附近,漁民慶幸解除「鯊」機。

Read more...

捕鯊 徒留海鮮文化惡名

【聯合報╱張健常/環教志工(台南市)】

昨天各報都刊登了一張宜蘭頭城外海捕獲的大白鯊照片,十名漁民搏鬥了一個多小時始將其拉上岸,自認是為民除害的公德一件,看在海洋生態學者眼裡,恐怕是心在淌血。台灣更坐實了沒有海洋文化,只有海鮮文化的惡名。

儘管人類早已登上太空,但是對海平面以下仍舊所知有限,電影中大白鯊被描繪成惡名昭彰。事實上全世界沙魚攻擊人的事件,遠低於被捕獲的紀錄,甚至國外潛水景點發展出與沙魚共遊的深度體驗之旅,延伸出豐富的文創價值才是永續的經營策略。

生為萬物之靈的人們總是想主宰一切,將不喜歡的昆蟲視為害蟲,將色彩鮮豔的珊瑚礁魚類一網打盡,少數國家甚至將魚翅視為珍饈美食。其實生物界每樣物種都有其食物鏈上難以取代的位階與存在價值,過度的捕撈或滅除都將影響生態穩定,進而影響人們賴以維生的地球環境。

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四面環海,豐富的魚產在早年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的資源,但是海洋汙染、棲地破壞等都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學者也宣導大家必須認清事實、改變飲食習慣才能挽救日益枯竭的漁業資源。漁民朋友應捕對的魚、養對的魚;民眾則買對的魚、吃對的魚,盡可能選擇食用養殖魚,留給保育類沙魚一條活路,有何不可?

【2012/10/29 聯合報】

Read more...

台東捕獲巨口鯊 嘴雖大僅吞蝦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中央社 – 2012年10月16日 下午4:42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6日電)台東外海再度捕獲罕見「巨口鯊」,雖然嘴大可吞人,但牠只吃小蝦和浮游生物,目前全世界捕獲的文獻記錄不到50尾。

台東縣成功鎮新港漁港「合慶龍號」漁船,昨天出海鏢旗魚,在成功外海發現海面上浮出「怪魚」,速度很慢,不像旗魚,鏢手於是拿鏢槍奮力一擲,順利鏢到這尾怪魚。

「很嚇人,嘴大到可吞人」,船長說,他原以為是鯊魚,將魚拉上船,看到那張大嘴,才知道是「巨口鯊」,魚拉上船後不久就死了。

成功「鯊魚博物館」負責人陳文榮以新台幣8萬元購得。陳文榮說,這尾巨口鯊體長429公分,加上尾巴,全長約6公尺,重約7、800公斤,體型龐大,無法做成標本,昨晚支解後已將內臟送給台灣海洋大學研究。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主任莊守正表示,巨口鯊的文獻資料很少且零星,這種魚雖然嘴很大,但是濾食性,只吃小蝦、小魚和浮游生物,平常在深海,可能是為了覓食才浮到海面上。

民國98年6月間,成功鎮漁民同樣在成功外海捕獲巨口鯊,目前文獻記錄,全世界捕獲的不到50尾。

台東縣政府農業局漁業課呼籲,漁民捕獲食人鮫(大白鯊)、象鮫(象鯊)、巨口鯊等,請配合通報,以瞭解國內稀有鯊魚種類漁獲狀況及利用情形並供學者專家研究。1011016

Read more...

罕見 巨口鯊 6米長


2012年10月17日    蘋果日報

台東縣
台東縣漁民昨上午在石梯坪漁港外捕獲一尾全球罕見的巨口鯊,漁民形容:「這頭龐然大物瞬間浮出水面,我以鏢槍射中魚頭,才發現原來牠不是旗魚。」





會浮水面濾食
漁民駕駛中型膠筏,只能以繩索分別穿過魚口、魚尾,再拖回港內,可惜在吊起時因魚身過重,尾部無法負荷而斷裂。
開設鯊魚博物館的陳文榮以8萬9千元買下這尾母鯊,近1噸重,身長4.29公尺,加上斷尾應該超過6公尺。
水產試驗所研究員江偉全表示,濾食性魚類會在水面覓食,「這種深海魚資料不到50筆,十分罕見。」
文╱劉人瑋˙圖╱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血盆大口
巨口鯊小檔案
●學名:Megachasma pelagios
●外觀:身體最長逾7米,吻短平扁且圓廣,嘴大,張嘴寬約1.5米
●生態:大洋洄游鯊魚,生性不活躍,以過濾浮游動物覓食
●分布:全球海域
●保育:可捕捉販賣但須通報
資料來源: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Read more...

新品種怪鯊眼如月亮 發現學生用母親之名命名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外表和幽靈鯊很像的小型鯊魚,疑似是從未發現過的新品種。(圖/取自OurAmazingPlanet)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一名海洋生態實驗室的研究生,在為期兩個月的深海研究間發現8種從未見過的鯊魚品種,有的有像刀一樣的鼻子,有的眼睛看起來如夜晚的月亮,還有的背上長滿了鋸齒狀的彎曲尖刺。發現者保羅興奮地表示,若實驗室確定這些是尚未命名的物種,他將以母親的名字替這些鯊魚命名。

「我跟朋友說自己帶回了一噸重的鯊魚,他們都以為我在開玩笑。」保羅在今年4月登上一艘遠洋捕魚船,展開他的深海研究之旅,最後他們在摩里西斯島南方深海2千公尺下捕捉到3百多隻長相奇特的鯊魚,包括很多稀有或從未見過的新品種。

保羅指著腳邊一隻名為「小齒擬皺唇鯊」(俗名啞巴鮫)的大型超罕見鯊魚,但這次一口氣就抓到35條,「或許牠們根本不像海洋學家想像的稀有。」他表示,這次成果正好說明,人類過去對深海的探索實在太少。

▲保羅和啞巴鮫合照。(圖/取自OurAmazingPlanet網站)

這次出海的收獲未來將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料。但保羅必須先花費相當長的時間紀錄和測量鯊魚,再將牠們送至實驗室基因比對。一旦確定裡面出現新物種,保羅就可獲得命名權。他興奮地說,自己正考慮該用指導老師或媽媽的名字替發現命名。


http://www.ouramazingplanet.com/3343-images-weird-deep-sea-sharks.html

Read more...

他的魟魚「滿天星」 游得像飛碟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和美報導】


彰化縣民吳柏錫喜愛飼養魟魚,累積十餘年的觀察與實驗,已有幼魚育成率逾80%的養殖功力,看魟魚身體顏色與斑點「一天比一天美麗」,為吳柏錫平添生活趣味。
「魟魚心情好,會像飛碟,在魚缸裡直線來回游來游去」,吳柏錫為了養殖心愛的魟魚,訂製兩個長、寬、高各8、4、3尺長方形玻璃缸,及長、高相同但寬5尺的大缸,每天看魟魚在水中「飛行」。

吳柏錫在織帶公司工作養魚自娛,約12年前從飼養觀賞魚的朋友得知淡水魟,吳柏錫對這種來自亞馬遜河流域的淡水魚類感到新鮮,買了幾尾回來飼養。

魟魚分為海水魟與淡水魟,海水魟的魚尾細長,淡水魟的較短,尾鰭像小扇子。近年成了水族新寵,有的身價不凡。「真的有百萬身價的魟魚」,吳柏錫說,命名「黑鑽」的黑白魟,身體白點呈現8的圓圈,像花裙,每尾售價逾百萬元。

魟魚是胎生魚類,一般母魟一年生產3次,平均每次3到6尾,吳柏錫飼養的品種「超級滿天星」母魟魚,一年可生產4次,最多一口氣生12尾,育成率逾8成。

【2012/07/20 聯合報】

Read more...

愛鯊DNA採樣計畫成果記者會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荒野保護協會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昭倫博士合作,歷時一年的「愛鯊DNA檢測計畫」,在今天世界海洋日公佈愛鯊報告。檢驗結果發現,全台各地採獲的960隻鯊魚樣本中,近6成鯊魚皆為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列入受威脅物種,遠高於預估,表示台灣的鯊魚撈捕極需嚴格管制。本次愛鯊採集樣本足跡遍及全台,種類高達22種,表示台灣人食用鯊魚已達到「格〝鯊〞勿論」的程度。

 台灣名列世界捕鯊第四大國,但鯊魚是穩定海洋生態健康的重要生物,本次調查反映全球海洋生態危機,具有指標性意義。此次計畫兼具民間自發與科學研究的目標,荒野保護協會發起「愛鯊DNA計畫」,由近1000名民眾資助支持,全台16縣市皆有採樣志工隨機前往超市、漁港、菜市場、小吃攤、乾貨店、保健食品店採樣,總計採集1000份鯊魚肉,登錄為960支試管、中研院送驗樣本671管、成功驗出570項,成功率高達85%,相較於漁業署5月17日公告之DNA採樣測試樣本僅近百管,準確性與參考性較高,亦檢驗出IUCN列為保育最高等級EN瀕危等級的紅肉阿髻鮫。

 從研究結果發現,國人經常食用之鯊魚種類高達22種,其中以灰鯖鮫與水鯊占最大多數,陳昭倫博士認為,食用鯊魚的生物多樣性高充分表現國人「抓到什麼就吃什麼」的習性,此外,570份成功驗出的樣本中,有56%是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判定為遭受威脅的物種,有生存風險的物種更超過80%,因此應立即開始擴大鯊魚保育種類管制;並進行鯊魚捕撈總量限制,近程可從管制、減少專門的捕鯊船作業次數做起,並同時鼓勵遠洋漁船安裝「趨鯊設備」,協助延繩釣漁船減少鯊魚混獲。

 由於此次愛鯊計畫是台灣第一次以DNA生命條碼辨識,進行鯊魚物種普查,目的是要求漁業署必須儘速建立完善的鯊魚撈捕科學資料庫,包括台灣沿近海各港口每月鯊魚漁獲量之到港統計通報系統,並將鯊魚DNA抽樣檢查列為年度例行工作。對於鯊魚保育政策,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專員林愛龍肯定漁業署過去一年來對鯊魚保育的努力,包括全鯊上岸之鰭不離身政策,與進口魚翅須檢附合法撈捕證明的規範。此外,荒野也讚許漁業署在荒野在去年6月8日海洋日推行「愛鯊DNA計畫」的拋磚引玉後,亦從善如流進行了鯊魚DNA檢測的嚐試,立法委員姚文智也要求漁業署每年應進行500管的鯊魚抽樣DNA檢測,才能落實科學化的鯊魚撈捕管理。

 長遠來說,為了台灣海洋生態系的健康,台灣應該往全面禁止捕鯊的政策方向發展,立法委員高志鵬亦要求漁業署每季要公佈各地漁港鯊魚到貨量,避免魚獲量魚目混珠情事發生;而立法委員姚文智更進一步提出漁業署應投資捕撈漁船驅鯊科技,避免鯊魚混獲情況發生,且幫助遠洋延繩釣漁船,有效避免混獲到鯊魚,提升台灣科技漁業的保育形象。

 本次愛鯊計畫是民間協助與監督政府管理鯊魚撈捕的第一步,未來將更進一步要求漁業署做到每年抽樣並建立鯊魚資料庫,過去漁業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鯊魚平均卸魚量在39,000到55,000噸間;建議台灣五年內的目標,應降低至25,000公噸內,為全球海洋保育進一份地球公民的責任。

Read more...

海生館添嬌客 五隻魟魚寶寶誕生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2012-04-10 01:06 中國時報 【王志宏/屏東報導】

國立屏東海生館「邁氏條尾魟」媽媽產下五隻魟魚寶寶,小魟魚腹部的鼻孔、嘴巴、鰓裂等器官排列位置,乍看之下好像人類的笑臉,當民眾抬頭仰望展示缸時,就像是看到微笑的臉蛋在水中,非常討人喜愛。

飼養在大洋池邁氏條尾魟產下的五條魟魚寶寶,目前在台灣水域館「保育水的世界」區,這五隻魟魚是大洋池飼育人員進行水下巡視缸體時發現,每隻體長約卅至四十公分。

由於魟魚體表沒有硬骨魚鱗片,只有一層黏膜,很容易被寄生蟲吸咬出血受傷。

海生館表示,邁氏條尾魟繁殖方式為卵胎生,經交配後受精卵在母魟魚體內形成胚胎,由受精卵提供養分,持續在母體內成長,出生時就是完整的魟魚個體,因此這幾隻小魟魚外型,與親代幾乎一模一樣。

Read more...

新發現 鯊魚怕磁鐵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美國「鯊魚防禦」(Shark Defense)研究公司,一次在水池進行研究時,意外掉下一塊磁鐵,發現水中的檸檬鯊立即閃躲,於是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研究員將磁鐵用東西包裹起來,讓檸檬鯊看不到,但他們只要將磁鐵放進水中,檸檬鯊立刻開始掙扎,朝相反方向極速游走。

研究員推測,鯊魚用來導航的感應器官會受到磁鐵干擾,就像人類看到強光般不適,自然會速逃。

Read more...

鯊魚資源保育 冰鮮漁船違反「鯊魚鰭不離身」將開罰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2012年4月3日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記者何沛霖/高市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據「漁船捕獲鯊魚魚鰭處理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簡稱「鯊魚鰭不離身」),公告自本(4)月1日起漁船捕獲鯊魚並以冰鮮方式保存者,應採取「鰭不離身(鰭連身)」冷藏,違反規定者依漁業法正式開罰,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呼籲本市籍漁船遵守法令規定避免遭受處分。

海洋局表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1年1月19日發布「鯊魚鰭不離身」法規,推動「鯊魚鰭不離身」措施。將漁船分為「鯊魚漁獲物以冰鮮方式保存之漁船」、「鯊魚漁獲物以冷凍方式保存之總噸位一百以上漁船」及「鯊魚漁獲物以冷凍方式保存之總噸位未滿一百漁船」等三種類型,並依該等漁船作業狀況,訂有緩衝期程加強宣導,本(101)年4月1日開始執行處分。

各類型漁船實施時程分別:1.「以冰鮮方式保存鯊魚漁獲物之漁船」自本(101)年4月1日起實施「鯊魚鰭不離身」措施。2.「冷凍保存、總噸位一百噸以上的漁船」自明(102)年起執行鯊魚鰭不離身措施,現階段「鰭身比」仍不得大於5%,今年7月起至12月也應「鰭綁身(即鯊魚鰭綁附於鯊魚身)」。3.「冷凍保存、總噸位未滿一百噸的漁船」,自明(102)年7月起實施,現階段「鰭身比」仍不得大於5%,明年1月起到6月也應「鰭綁身」。違反上開規定,將依法核處罰鍰新台幣3至15萬元或收回漁業執照等處分。

海洋局於4月1日配合漁業署及海巡署共同組成之檢查小組,赴蚵子寮漁港及前鎮漁港執行卸魚檢查,在梓官地區對20多艘漁船之漁獲物進行檢查,並進行「鯊魚鰭不離身」法規宣導工作,漁友同時也明白政府對維護漁業資源及永續利用之用心與決心,經實際宣導後漁民都能接受配合遵守。

Read more...

雪梨的公牛鯊北移過冬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一隻由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的工業與投資部門(I&I NSW)研究人員在雪梨海港標識放流的2.5米公牛鯊,深入Lady Elliot島和湯斯維爾(Townsville),總共移動了5000多公里的距離。

I&I NSW的鯊魚研究員Amy Smoothey博士表示,這隻公牛鯊提供新南威爾斯省以及澳洲東海岸沿線公牛鯊自然運動的迷人觀察。



照片來源:NSW Government -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過去兩年來,雪梨海港標識放流了28隻大小不等的公牛鯊,長度從2.2米到3.2米,這隻鯊魚是其中的一隻。」Smoothey博士表示。

這隻安裝體內發射器的鯊魚,於2009年3月24日在雪梨海港標識放流,並且,從那時起,由一系列的水下監聽站在整個海港和和澳洲東海岸沿線展開追蹤。

去年,這隻鯊魚在2010年1月24日於該省北海岸西南岩石(South West Rocks)的魚岩(Fish Rock)遷移到雪梨海港,然後在2010年3月11日再往北前進。

接著,這隻鯊魚的位置大概是在雪梨海港以北2000公里處,在2010年12月10日,牠的位置在湯斯維爾外海的惠勒礁(Wheeler Reef),而2010年12月23日則在Lady Elliot島。

今年,追蹤到這隻鯊魚再次向南移動,而最後一次是2011年1月,當時牠的確認位置是在史蒂芬港(Port Stephens)外海。

「為什麼這隻鯊魚會移動這麼長遠的距離,原因仍然不明,但是,我們將繼續監測牠的行動,以便得到更好的理解。」

Smoothey博士表示,追蹤公牛鯊是新南威爾斯政府藉由解密雪梨公牛鯊種群,以減少鯊魚襲擊風險努力的部分成果。

Smoothey博士表示:「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雪梨海港部署了超過1900個鉤子,並且標識放流了17隻公牛鯊,我們將繼續密切監測牠們,以確定牠們的移動是否會隨著時間而有可預測的模式。」

「我們特別有興趣觀察的是,雪梨海港內是否有任何該物種的偏好地區、這些鯊魚是在一年中的什麼時間前往雪泥海港、以及諸如水溫和存在誘餌魚的因素是否會影響牠們的遷移。」

「這種類型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瞭解雪梨海港內和附近鯊魚的遷移模式,因此,對於該建議民眾該在何時何處游泳將有所幫助。」

提醒泳客們,為了減少與鯊魚相遇的風險,可遵循一些簡單的、常識性的提示。

這些包括:
  • 不要在黃昏和黎明時游泳
  • 避免單獨游泳
  • 當附近有很多誘餌魚時,不要游泳
  • 遠離混濁的水域
  • 離混濁的水域

Read more...

鯊魚見潛水客 露齒微笑還擊掌?!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記者楊晴雯/綜合報導

說到鯊魚幾乎都脫離不了「凶猛」、「危險」等形容詞,不過在國外有隻檸檬鯊卻十分特別,牠在海中看到了一名潛水客,竟然伸出「鯊魚翅」與其玩起「give me five」擊「掌」遊戲,十分有趣。

俗話說「來者是客」!在巴哈馬海岸有隻檸檬鯊,看到有「新朋友」來訪,不但沒有轉身離開,也沒有出現攻擊行為,反而是作出「give me five」的擊掌姿勢,伸出「鯊魚翅」迎接他。

這位名叫Eli Martinez的潛水客,是在一家鯊魚雜誌社工作,他表示,
「能夠在海底與這些鯊魚共處真的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而Martinez對於自己能夠與這隻友善的檸檬鯊相遇也感到十分開心,「我以前就曾經遇過這隻特別的檸檬鯊。牠非常慵懶且悠閒,我知道如果把手舉起來,牠就會朝我游過來。」

不過,當這隻檸檬鯊靠近他的時候,Martinez其實沒有預期到牠會出現「擊掌」的動作。「剛開始牠只是以直線方向游向我,我沒有想到牠會在最後時刻轉彎,並且伸出鯊魚翅輕拍我的手掌,就好像我們在擊掌一樣。」

能夠有這樣的奇遇體驗,Martinez感到相當幸運,「還好我的朋友有帶水中攝影機把這一幕拍下來,讓我有機會跟孫子分享。」

Martinez說,檸檬鯊靠近他時,並不認為自己楚於危險的情況,因為如果人類沒有去招惹牠們,其實牠們是非常溫和、安全的生物。

Read more...

鯊魚巴士

Read more...

卡扎菲之子斥3億英鎊造豪華郵輪 可養鯊魚

2012-03-19 10:13: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韓基韜

漢尼拔親自設計了這艘18層的郵輪,將其命名為“腓尼基”。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19日報道,已故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之子漢尼拔被披露曾要求訂做一艘價值3億英鎊(約30.05億人民幣)的超級豪華郵輪,並在船上打造巨型魚缸飼養鯊魚,以此娛樂來賓。

報道指,這艘18層的郵輪由漢尼拔親自設計,命名為“腓尼基”,以紀念這古文明部族曾統治北非地區。郵輪設計氣派非凡,裝有大理石地板、廣角玻璃螢幕瀑布、水族館玻璃通道、雕像裝飾及金邊大鏡等,都是為招待3500名來賓。

漢尼拔還打算在容量120噸海水的水族缸中飼養2條虎鯊、2條大白鯊及2條黑鰭礁鯊,並聘海洋專家長期打理鯊魚,還配備專用鯊魚糧儲藏室。魚缸全長約367米,貫通酒吧至接待處。

該郵輪由南韓一造船廠的法國子公司建造,後來被全球最大郵輪公司之一MSC以4.6億英鎊收購,並於下年3月起航行希臘各島嶼。

Read more...

罕見深海巨怪「太平洋睡鯊」現形 長7公尺媲美大白鯊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浩瀚的海洋,總是藏著無數令人驚奇的生物,日前有日本科學家在外海進行調查,發現了許多海中巨怪,其中令人驚奇的「太平洋睡鯊」可是難得才會被捕捉到身影,身長7公尺的牠體長可媲「大白鯊」,因為實在太巨大了,甚至有媒體稱牠作「巨牙鯊」。

▼出沒在深海的巨怪「太平洋睡鯊」。(圖/翻攝自zimbio.com)



「太平洋睡鯊」生活在海底2,000公尺處,常出沒於北緯70度到南緯47度之間的大陸棚和水溫較高的海域,平常靠著吃其他魚類和章魚等腐肉為生;太平洋睡鯊肌肉和體液內都含有的三甲胺氧化物(trimethylamine oxide),經過消化後三甲胺會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精神毒物,如果其他動物不小心吃了太平洋睡鯊的鮮肉,就會像喝醉酒般無法站立。

過去科學家一直認為,在深海世界裡,抹香鯨是唯一以「大王烏賊」(體型約12-14公尺)為食的動物,不過科學家過去在凱爾蓋朗群島附近南極海域捕獲36頭睡鯊,發現牠們的肚子裏頭都有大王烏賊的屍體,研判牠們專門吃比自己體型長的大王烏賊維生。但科學家還無法得知到底是如何捕獲,只能猜測可能是大王烏賊的屍體,而不是活捉為食。

Read more...

美國一母親鯊口兩次救女

2012年03月20日 15:46 來源:羊城晚報

新華社專電 美國媒體18日報道,一對母女在佛羅裏達州附近海岸沖浪時遭遇鯊魚攻擊,母親緊急關頭用力抓住女兒,避免她被鯊魚拖下水溺亡。

瓦萊·利維與15歲的女兒悉妮14日在新士麥那比奇沿海沖浪,一條鯊魚突然對悉妮發動攻擊,把她拖入水下。

“對我來說,這就像是(電影)《大白鯊》的翻版,女兒就要被拖入水中,”利維告訴當地電視臺,“我告訴自己:‘這種東西(鯊魚)決不能殺害我的女兒’,我抓住她肩膀,把她拉上來,放到沖浪板上。”

美國廣播公司(ABC)18日報道,鯊魚兩次將悉妮拖入水下,均被母親拉回來。之後,鯊魚在母女四週遊弋,所幸附近兩名沖浪員聽到呼救聲,將她們營救到岸邊。

不到1小時前,一名17歲沖浪者在淺水域遭到鯊魚攻擊受傷。

美國廣播公司援引專家的話報道,鯊魚近期頻繁出沒沿岸水域並不尋常,或與全球氣候升溫有關。所幸絕大多數情況下,鯊魚攻擊人類只是試探,而非出於捕食目的。 (責任編輯:林秀敏)

Read more...

超大 巨魟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2012年 03月18日


奈及利亞
一群鑽油工人近日在奈及利亞南部伯尼島沿岸作業時,從南大西洋海域,意外捕獲一尾巨大的鬼蝠魟(圖)。工人們表示,他們的船隻疑似在停泊拋下錨時,打中了在海底休息的巨魟,當他們起錨時,魟魚屍體也被一起拉上來。巨魟的總長及重量不明,最後以31美元(約915元台幣)賣給奈及利亞當地漁民。
圖╱翻攝《紐約每日新聞》






Read more...

國際台灣軟骨魚多樣性及保育研習會暨研討會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Read more...

罕見鯨鯊出現西澳南部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新唐人2012年3月15日訊】一名阿爾巴尼港(Albany)的沙丁魚漁夫描述了在南大洋上,一頭罕見的熱帶鯨鯊如何浮出水面靠近他的船,給他自己和當地科學家帶來驚喜。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目前實際已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長12.65公尺,重21.5公噸。鯨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這種鯊魚被認為大約出現在6千萬年前。

目前認為鯨鯊主要是在遠洋地區出沒,而鯨鯊季節性的覓食活動偶爾會發生在幾個沿岸地區,例如西澳西北角的寧歌路珊瑚礁 (Ningaloo Reef)、宏都拉斯、菲律賓的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及坦尚尼亞的奔巴島與桑吉巴。

然而,據科學家們表示,這種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的、溫馴的頻臨物種,正在受到亞洲老饕們對魚翅(鯊魚鰭)不斷需求的威脅。在南大洋見到鯨鯊可能是其習性變化的徵兆。

阿爾巴尼商業捕魚者韋斯特貝(Peter Westerberg)描述了上週六清早,當他在珀斯東南方向420公里的King George Sound海灣捕魚時,一頭藍色和白色斑點的龐然大物是如何碰撞他的沙丁漁網的。

韋斯特貝週二對澳新社的記者說:「我抬頭一看,一個巨大的隆起物——是非常巨大的。」「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頭大白鯊(white pointer)。但是後來我看到了它尾巴和身體的1.2米長的部份露出了水面,就像在對我揮手——我都可以伸手摸到它了。」

當韋斯特貝意識到這是一頭鯨鯊時,他知道這是一件罕見的事,他一回到岸上就聯繫了當地海洋生物學家諾曼(Brad Norman)。

諾曼告訴他這是第一次鯨鯊在這麼南部出現。韋斯特貝說:「他(諾曼)說這是典型的鯨鯊行為,鯨鯊喜歡用身體去蹭漁網,看看是否能吃到免費食物。」

韋斯特貝說;「當你早上起床後去澳大利亞南部海岸捕撈沙丁魚時,你根本沒想到會遇到鯨鯊。」「這真是你看到的一個美麗的東西。」

諾曼在非營利保護組織ECOCEAN工作,他說鯨鯊在同一天被一架警用飛機發現。

諾曼說韋斯特貝非常正確地認出了這種稀有物種。他說:「他喜歡的其實是鯨鯊的滿身斑點。」「由於鯨鯊是一種通常生活在溫暖水域的物種,在這裡(阿爾巴尼港)看到鯨鯊是令人吃驚的。」

諾曼說今年1月份,一頭鯨鯊在珀斯以南280公里的Dunsborough被首次目擊,而在兩個星期前,在弗里曼特港(Fremantle)也出現過一次。

他說鯨鯊在南部出現有可能是因為熱帶海域的過多捕撈,而導致這種魚類的習性改變,但這個理論還沒有被確定。

諾曼說:「它們是瀕臨物種,它們的數量相當低,但是這也許表明,西澳是他們生存和保護自己的避風港。」「然而,也有可能這些鯨鯊比我們實際上記錄的要分佈得更廣泛。」

諾曼鼓勵公眾如果看到鯨鯊,可以上網站www.whaleshark.org報告它們的蹤跡。

Read more...

遭網友抗議 阿里巴巴決停售魟魚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2年3月14日 下午1:41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強調販售的東西「包山包海」的中國網路商城阿里巴巴網站,之前由於販售魟魚與相關產品,在經過國際保育團體抗議,並取得超過4萬民眾連署支持產品下架後,阿里巴巴決定順從民意,即日起停售魟魚與奇相關製品。

國家海洋保育組織(Oceana)對於阿里巴巴在網路上販售魟魚製成的產品,首度發出抗議聲明,隨後並獲得超過4萬民眾連署,要求該公司將該類產品下架,最後阿里巴巴終於讓步,對外宣布即日起相關產品將下架處理,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甚至透過聲明表示,以後任何在聯合國政策保護下的動物與其相關製品,都不會出現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販售。

稍早中國爆出非法商人虐待熊,並取其膽汁的殘忍過程影帶,中國日報指出,受到民眾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中國最大的網路商城淘寶網與天貓網都已宣布,即起停止販售熊膽、魚翅與其他透過殘忍手段取得的動物類產品。

根據彭博社報導,去年12月底,中國網路人口已達到5億人,去年中國民眾上網消費的金額更增加了66%,總共消費了1250億美金,而且2015年前還有成長空間。

因此,中國國內的網路商城受到保育團體的壓力也開始與日俱增,為了順應民意,阿里巴巴與淘寶網自2009年起,便開始禁售魚翅,2010年五月,阿里巴巴也宣布不再販售熊膽或熊相關的產品。

Read more...

象鮫張口 巧遇水母

《蘋果》「愛地球」專欄,每天刊登有趣或特殊的植物、動物或自然景觀等大自然生態照片,推動愛地球的生態保育觀念。

達人語:
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說,象鮫又稱象鯊,是體型僅次於鯨鯊(豆腐鯊)的第二大魚類。象鮫以浮游生物為主食。

圖為英國附近海域拍攝到的象鮫水中覓食的畫面,張著大嘴的象鮫就像要吞下前方兩隻獅鬃水母,事實上獅鬃水母並非象鮫的食物,只是拍攝的時間點像極準備捕食。


文╱陳威廷.圖╱英國《電訊報》

象鮫小檔案
學名:Cetorhinus maximus
分布:全球溫帶水域
體型:體長約10 公尺,體重約6公噸
特徵:頭大嘴大,5個鰓,上吻部明顯凸出
資料來源: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

Read more...

3千元救鯊 回歸大海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蘋果日報 2012年 02月29日
台中一名外籍美語老師日前到餐廳用餐時,看見店裡有一隻約60公分長的條紋狗鯊,他花3千元買下鯊魚,交給搶救鯊魚的保護團體「Fin Free Taipei」(無翅婚宴在台北協會),協會昨將牠載至苗栗海邊野放,眾人並揮手跟鯊魚說再見。協會義工施伯翰說,雖然條紋狗鯊不是保育類動物,但希望民眾不要再吃鯊魚製的食物。
文╱蔡智銘.圖╱吳傑沐

條紋狗鯊小檔案
學名:Chiloscyllium plagiosum
體型:最大體長69公分
特徵:身體呈圓柱形或稍扁平,灰褐色,體側有12~13條暗色橫紋
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台灣分布於西部和北部
資料來源:「Fin Free Taipei」保育協會義工施伯翰


註:應為斑紋鬚鯊才對

Read more...

魚翅羹配藻類神經毒?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魚翅羹讓許多野生魚類步上滅絕之路。新的研究顯示,這道傷財的料理,可能也會傷到人類本身。

針對佛羅里達海域產鯊魚翅的研究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β-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簡稱BMAA)[註一],是一種神經毒素,可能引發俗稱漸凍人的葛雷克氏症(Lou Gehrig’s disease),及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這項發現也使我們重新省視,食用軟骨魚類或許會讓消費者面臨風險。

「樣品中BMAA的濃度,引起我們的重視,不僅在魚翅羹裡,也在其他人類食用的飲食中。」邁阿密大學腦部捐贈中心(University of Miami Brain Endowment Bank)主任,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Deborah Mash在訪談中表示。

研究人員從七種鯊魚身上,包括黑鼻鯊(blacknose)、黑鰭鯊(blacktip)、窄頭雙髻鯊(Bonnethead Shark)、牛鯊(bull)、鯊(great hammerhead)、檸檬鯊(lemon)和護士鯊(nurse shark),剪下一小塊樣本分析。結果發現BMAA的濃度從每毫克(milligram )144~1838毫微克(nanograms)不等,和阿茲海默氏症及葛雷克氏症患者腦部的BMAA濃度相當。研究結果發表在《海洋藥品期刊》(Marine Drugs)。

過去的研究也發現,關島(Guam)住民食用含有大量BMAA的蝙蝠,和罹患腦神經退化疾病(degenerative brain diseases)有關,顯示攝取BMAA會影響人體健康。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能阻止魚翅消費,使每年七千萬頭鯊魚能免於屠殺。研究的另一位共同作者,邁阿密大學教授Neil Hammerschlag說:「我們不只提供了BMAA對人體危害的相關資訊,也能減少魚翅及相關商品的消費,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力。」

譯按:值得討論的是,一、藍藻既然普遍存在地表,那用藻毒來討論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是否妥當?2007年也有髮菜中發現藻毒的新聞,也可能希望藉此減少髮菜的消費。二、藻毒的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研究不多,可能都只是「推測」有生物放大效應,或者很間接的證據。是否藉由生物放大,達到有害劑量仍須保留看待。三、是否佛羅里達海域的藻華問題比較嚴重,所以藻毒的濃度較高?或許在其他海域的鯊魚沒有這麼高濃度的BMAA。而在原始文獻中也有提到,雖然在無藻華區域採集到的樣本也有高量的BMAA,但鯊魚會在有無藻華的海域間移動。

資料來源:LiveScience: Shark Fin Soup Comes With Side of Toxins [23 February 2012]

研究報告:Kiyo Mondo , Neil Hammerschlag , Margaret Basile , John Pablo , Sandra A. Banack and Deborah C. Mash. 2012. Cyanobacterial Neurotoxin β-N-Methylamino-L-alanine (BMAA) in Shark Fins. Mar. Drugs 10(2), 509-520; doi:10.3390/md10020509

註:[1] BMAA主要由藍藻產生,而藍藻和許多植物共生,行固氮作用,也普遍分布於地球上的水域及陸域。

Read more...

罕見!皇冠黑白魟 1次產14隻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陳彥銘飼養一對公母皇冠黑白魟,去年曾產下14隻幼魟,多產紀錄相當罕見。
記者魯永明/攝影

熱門的觀賞水族魚魟魚,受原產地巴西禁止出口及去年繁殖國泰國洪澇影響,進口量減少,價格漲1至2成,尤以產量稀少的皇冠黑白魟價格飆漲得最厲害;嘉義市水族業者陳彥銘飼養一對公母皇冠黑白魟,去年曾產下14隻幼魟,多產紀錄相當罕見。


嘉義市水族業者陳彥銘是養魟達人。 記者魯永明/攝影

36歲的陳彥銘小時在夜市撈魚,長大迷上水族,9年前開水族館,近年水族迷瘋魟魚,他向貿易商買巴西淡水品種魟魚繁殖培育,成為魟魚達人,養了5年的一對皇冠黑白魟,去年交配生下14隻幼魟,他以手機錄影全程記錄魟魚水中交配產子的過程。

水族館裡有數量稀少的皇冠黑白魟、白金黑帝王、皇冠滿天星等大小魟魚,皇冠黑白魟淡褐色的體盤上布滿大小斑點,花紋自然、特殊,宛如太空景象。他提醒養殖民眾,養魟要留意尾刺有神經毒,要用網捉,不要用手,他左手腕就曾被魟魚刺傷,留下疤痕。

魟魚是胎生,1年產3次,以花紋、色澤及體型決定身價,皇冠黑白雄魟每隻數十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他說,多產母魟魚體盤大又成熟,水質環境佳,才能生產14隻;一般入門魟魚每對只需1、2000元,變異種魟魚如白子等價格昂貴。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副教授熊文俊說,養魟不難,但一對魟魚產下14隻,確實罕見,至於觀賞魚的價格難定,市場有人「炒作」就會上漲,尤其大陸經濟崛起,有錢人多,助長了漲勢。

【2012/02/16 聯合報】

Read more...

鯊吃鯊照片首曝光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2012年02月12日

鯊魚襲擊人類時有所聞,但鯊魚互相廝殺相信大家未見過。澳洲有潛水員在大堡礁海底,首次拍到一條有「地氈鯊魚」之稱的穗紋鯊( Tasselled Wobbegong),張嘴咬住「點紋斑竹鯊」( brown-banded bamboo),名副其實是「鯊吃鯊」。

照片攝於去年 8月,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的潛水員,當時正在大克佩爾島( Great Keppel Island)對開水底進行魚類普查,無意中看到一條竹鯊在水中穿插之際,冷不防被穗紋鯊活活咬住鯊頭,原來同屬食肉動物,身型扁平的穗紋鯊,經常匍匐在海床,而且身體有保護色,下顎更可完全甩掉,因此輕易將竹鯊當做獵物。



竹鯊被扁平的穗紋鯊一口咬住鯊頭,慢慢享用大餐。

穗紋鯊沒有即時骨碌吞掉竹鯊,反而與竹鯊「對峙」了 30分鐘,在潛水員離開之前,始終沒將竹鯊完全吞下,估計牠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將竹鯊消化。

研究員指,過去曾在穗紋鯊屍體內找到其他鯊魚的殘骸,因此知道有鯊吃鯊這回事,但今次卻是科學家首次拍到這個場面。英國《每日郵報》

Read more...

鯊魚抗暖化 雜交求生存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澳洲科學家3日表示,他們在澳洲東岸海域中發現全球第一隻混種黑邊鰭真鯊,科學家表示,混種鯊魚的出現,可能代表連鯊魚這種兇猛的掠食者,在全球暖化的惡劣環境中,也得靠雜交才得以繁衍生存。澳洲黑邊鰭真鯊原本只能生活在赤道海域,但在澳洲黑邊鰭真鯊與分布於全球海域的一般黑邊鰭真鯊交配後,生下的混種黑邊鰭真鯊可適應更寒冷的水溫,因此棲息海域也從澳洲附近的海域往南擴及澳洲南方2000公里的海域。科學家指出,如果混種鯊比純種鯊更強壯,依據物競天擇原理,甚至有可能導致純種鯊就此滅絕。科學家估計,目前該海域已有2成黑邊鰭真鯊是混血種。圖為純種的澳洲黑邊鰭真鯊。 (圖:法新社/文:編譯陳維真)

Read more...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