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五月六日花蓮捕獲象鯊相關新聞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花蓮 再捕3500公斤象鮫
【記者劉明岩/花蓮報導】
花蓮漁港昨天再捕獲一隻約3500公斤的象鮫。這是花蓮漁港多年來,首度捕獲象鮫,讓漁會人員驚奇連連,更湧來大批觀鯊人潮。
目前鯊類中,除了鯨鯊、巨口鯊及象鮫(俗稱象鯊)三種濾食性鯊魚必須向漁業署通報外,另有食人鮫 (俗稱大白鯊)也須通報;花蓮區漁會推廣股長李凱明打趣說,如果再來大白鯊,就全部到位了。
花蓮縣政府農業局長杜麗華昨天到漁港了解,對於漁民連連捕獲必須通報的鯊類,也感到驚奇。
漁業課長林侑志指出,儘管有人懷疑與地震有關,但他認為,因今年的天氣一直持續不好,日照不足,造成蜉蝣生物流失;而最近天氣轉好,日照充足,適合蜉蝣生物大量繁殖,像鯨鯊等濾食性魚類,見機不可失,隨著洋流而來,才誤觸漁網。
花蓮區漁會泓泉捌號漁船昨天凌晨在花蓮縣鹽寮外海網捕曼波魚時,捕獲一隻不知名的大沙魚,即將牠拖回花蓮漁港,並通報區漁會;經漁會人員比對圖鑑後,確認是隻公象鯊,立即向漁業署通報。
花蓮七星潭海域定置漁場,不久前才網獲多隻鯨鯊;另本月4日、5日更分別有漁民網獲兩隻罕見巨口鯊。昨再拖回這隻象鯊的消息傳出後,漁港即湧來大批觀鯊人潮;尤其牠的頭如象,令民眾稱奇不已。
由於這隻象鯊的體積龐大,漁港吊車無法負荷,只得另請大型吊車,將牠從水中吊起。經過丈量,全長達8.92公尺,重達3500公斤。
漁民指出,這隻象鯊是以20多萬元賣出。其中最值錢的是象鯊尾鰭,可以製成魚翅珍品的「天九翅」,幾乎占了這條象鯊的一半價值。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說,象鮫俗名象鯊,台灣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捕獲;年初,東部地區才捕獲一隻6000公斤的象鯊。牠們常棲息在沿岸及近海海域,以背鰭發出巨聲,與鯨鯊都是以濾食海水中的蜉蝣生物為食;平均每小時可吞下超過兩萬公噸海水,體長可達12.3公尺,在鯊類中,體型僅次於鯨鯊。
【2005/05/07 聯合報】
3500Kg象鯊出水 稀罕
2005.05.07 中國時報
簡東源、林美忠/綜合報導、陳如嬌/台北報導
花蓮外海接二連三捕獲巨鯊!六日清晨,泓泉八號漁船在花蓮縣壽豐鄉鹽寮外海捕獲一頭俗稱象鯊的「象鮫」,重達三千五百公斤,以大卡車運到南方澳賣了五十多萬元。
六日在花蓮外海被漁船捕獲的象鯊,為今年全台第二尾,全球其他地區也不多見,極具研究價值。中央研究院人員據報十分興奮,全程錄影、紀錄,並取樣帶回研究。
中研院研究生李柏鋒表示,象鯊相當罕見,但非保育類動物,台灣學術單位過去的紀錄少之又少。他說,象鯊的鼻子很長,皮的厚度、顏色都很像大象,因而得名;英文名稱叫「喜歡曬太陽的鯊魚」,因為象鯊常貼著水面浮游,好像在曬太陽,其實是在水面下覓食。
李柏鋒指出,象鯊與豆腐鯊一樣,以小魚蝦及浮游生物為主食。象鯊的鰓很特別,由背部環繞至腹部,方便過濾、捕食更多食物。
研究人員紀錄漁民捕獲的地區、過程,並採樣帶回作DNA檢驗,希望和其他國家的海洋研究資料作比對,以了解洄游經台灣東海岸的象鯊,與全球其他海域的象鯊的關係,進一步研究牠們的生態。
花蓮外海已連續三天都捕獲巨鯊,四、五日各捕獲一尾巨口鯊,六日捕獲象鯊。花蓮縣政府漁業課長林侑志研判,可能是連續高溫,日照充足,浮游生物、藻類等營養源繁衍豐富,吸引象鯊覓食,讓漁民有機會捕獲。
昨天捕獲的象鯊,標準體長七點三公尺(不計魚尾),全長八點九二公尺(從鼻頭至魚尾)。漁船長吳崑河表示,是在花蓮東海岸壽豐鄉鹽寮外海三海里捕獲的。
最近花蓮地區漁民接連捕獲罕見巨口鯊和象鯊,引發民眾聯想和最近當地頻頻發生地震有關?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組長李定安指出,推測應是漁民今年起開始在龜山島海域捕撈櫻花蝦,鯊魚食物來源變少了,游到較淺的海域覓食,才會成為網中魚,應與地震無關。
海洋大學教授莊宗正也指出,並沒有科學的報告證實地震或環境改變會讓深海魚類冒出來,不過,越來越多的深海魚類在淺海被發現倒是事實。他認為這是因為海洋資源枯竭,漁民就越捕越深,漁船設備也越來越精進,就會捕到一些少見的海中怪物。
巨鯊又來了 3噸多大象鯊在台現蹤
連續捕獲巨鯊 花蓮民眾擔心地震前兆?
【大紀元5月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花蓮漁民連日來頻頻捕獲鯨鯊和巨口鯊等大型鯊魚,今天清晨在壽豐鄉鹽寮外海又捕獲體長超過9公尺、重達3公噸的象鯊,是花蓮地區首次通報捕獲紀錄。據稱象鯊的魚翅是各類魚翅中的頂極品,而這幾天連續捕到鯊魚,不禁讓花蓮民眾聯想到會不會和地震有關。
據中央社報導,花蓮漁民連日來在東部海域捕獲兩條巨口鯊和一條鯨鯊,今天在壽豐鹽寮外海3海里處海域,再捕獲一條重達3公噸的象鯊,花蓮區漁會特地聯絡大型吊車把這條象鯊吊上岸。
花蓮漁民難得捕獲象鯊,漁民都感到很意外,由於這種鯊魚的皮,摸起來粗粗的,像大象一樣,所以被稱為象鯊。
最近1次 台東6000公斤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象鯊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有出沒,是屬於表層性的迴游性鯊魚,進食習性與鯨鯊、巨口鯊類似,都是過濾海中浮游生物維生,而非靠吃其他體型較小的魚類為生,也同樣都是列入管制的鯊魚,在花蓮被漁民捕獲的情形很少見,據說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在台東曾有漁民捕獲一尾,重量約6000公斤左右。
魚翅極品 漁民進帳30萬
報導說,今天捕獲的這條象鯊還未上岸就已被漁商收購,以每公斤新台幣80餘元的價格成交,讓漁民有30萬元的進帳,將運往蘇澳分切處理,花蓮的漁民指出,象鯊的肉質類似豆腐鯊;不過較珍貴的還是象鯊的魚翅,據稱象鯊的魚翅是各類魚翅中的頂極品。
地震前兆?
據東森新聞報導,花蓮連續兩天捕獲罕見的巨口鯊,6日又捕獲象鯊,漁民議論紛紛,擔心是否為地震前兆。
接二連三 花蓮漁民捕獲3500公斤象鮫
【大紀元5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繡華、謝文華╱綜合報導〕花蓮漁民昨天凌晨在鹽寮外海網獲一尾重達三千五百公斤的罕見鯊類象鮫(Basking shark),象鮫入港消息傳出,隨即吸引民眾圍觀。這尾象鮫由宜蘭縣南方澳鮮魚承銷人游淵田購得。而這也是繼前兩天接連捕獲「巨口鯊」後,花蓮地區漁民捕獲的第三隻龐然大物。
縣府農業局漁業課長林侑志表示,象鮫的外型特徵是體型像紡錘體,吻尖突如錐、不扁平,眼小,口裂大像彎曲的弓,牠的鰓裂也特大,達頭部的背側,第一背鰭大且呈直立三角形,在香港餐飲界有「天九翅」之稱。
昨天清晨,漁民吳崑河駕駛漁船在壽豐鄉鹽寮外海、距岸三浬外放網,六時起網時發現有一尾象鮫卡網,隨即通報花蓮區漁會,漁船在八時左右入港,已有成群民眾駐足。
這尾象鮫遠比前兩天捕獲的兩尾巨口鯊還要大,區漁會磅秤機無法起吊,因此改僱大型吊車協助,經吊起秤重,魚體重達三千五百公斤,體長八點九二公尺,是雄性象鮫。不過,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台東縣漁民在去年十月間捕獲的一尾象鮫,體重超過六千公斤。
王銘章表示,俗稱象鯊的象鮫,與巨口鯊、鯨鯊都是濾食性鯊魚,今年被漁業署列為須通報的罕見鯊類,常棲息在沿岸及近海海域。花蓮漁民有近廿年不曾捕獲象 鮫,區漁會先聯絡中研院等研究機構,後來由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生李柏鋒,趕抵南方澳採集該尾象鯊的DNA檢體帶回化驗後,進一步研究其族群分佈。
李柏鋒說,象鯊的英文名字是「喜歡在海上做日光浴的鯊」,事實上,象鯊是為了吃浮游生物而浮在水面上,而牠還是僅次於鯨鯊的世界第二大魚類,最大者可長達十三公尺。
不過,這條象鮫最後命運將是被送進人肚,南方澳海產店業者黃英龍說,象鯊通常是間隔好幾年才有人捕獲,民眾對這種魚並不熟悉,因此餐飲業者一次也不敢買太多,尤其冷凍過後肉質鬆散,所以他頂多進個十幾公斤,供民眾嚐鮮,趁著有人點合菜時加以推銷。
他說,新鮮象鯊的肉質與鯨鯊(豆腐鯊)口感差不多,適合快炒、醃漬、豆瓣、熬湯,一份約三百元,價格與鯨鯊不相上下。
花蓮捕獲一隻三噸多大象鯊 漁民進帳20萬
中廣新聞網 2005-05-06 13:00
花蓮沿海又傳出捕獲大型鯊魚的消息,一艘作業船隻今天清晨六點多在花蓮壽豐 「鹽寮」外海三海浬處,捕獲一尾三千多公斤,長度超過九公尺的「象鯊」 ,吸引魚商立即洽購,漁民歡喜的賺了一筆。(張美慧報導)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象鯊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等各大洋都有,屬於較為表層性的迴游性鯊魚,和最近接連在花蓮被捕獲的兩尾「巨口鯊」 以及捕獲量受管制的「鯨鯊」一樣,進食習性相同,都是屬於過濾性的進食方式,而非靠吃其他體型較小的魚類為生,花蓮區漁會經過聯絡調派大型吊車,才將這尾巨大的象鯊吊上岸。
這尾在花蓮被捕獲的象鯊還沒上岸,交易就已經談成,以每公斤八十到九十元的價格計算,讓漁民有超過二十萬元的進帳,將運往蘇澳分切處理。總幹事王銘章表示,漁民難得捕獲象鯊,據說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在台東曾有漁民捕獲一尾,重量約六千公斤左右。
花蓮漁民今天在鹽寮外海捕獲重達三噸的象鯊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六日電)花蓮漁民連日來頻頻捕獲鯨鯊和巨口鯊等大型鯊魚,今天清晨在壽豐鄉鹽寮外海又捕獲體長超過九公尺、重達三公噸的象鯊,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象鯊是以過濾海中浮游生物的方式維生,這條象鯊還未上岸就已被漁商收購,將送往蘇澳處理。
花蓮漁民連日來在東部海域捕獲兩條巨口鯊和一條鯨鯊,今天在壽豐鹽寮外海三海里處海域,再捕獲一條重達三公噸的象鯊,花蓮區漁會特地聯絡大型吊車把這條象鯊吊上岸。
王銘章指出,象鯊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有出沒,是屬於表層性的迴游性鯊魚,進食習性與鯨鯊、巨口鯊類似,都是過濾海中浮游生物維生,也同樣都是列入管制的鯊魚,在花蓮被漁民捕獲的情形很少見,不過據說今年年初在東部海域曾捕獲一條重達六公噸的象鯊。
今天捕獲的這條象鯊還未上岸就已被漁商收購,以每公斤新台幣八十餘元的價格成交,將送往蘇澳處理,花蓮的漁民指出,象鯊的肉質類似豆腐鯊;不過較珍貴的還是象鯊的魚翅,據稱象鯊的魚翅是各類魚翅中的頂極品。
花蓮漁民捕獲罕見象鯊 7公尺長3噸重
2005/05/06 12:40 ETToday
地震前兆?花蓮連續兩天捕獲罕見的巨口鯊,6日又捕獲象鯊,漁民議論紛紛,擔心是否為地震前兆。
記者鍾長益/花蓮報導
花蓮漁民接連2天捕到巨口鯊,今(6)日又有漁民捕到了罕見的象鯊,而且長度有7公尺,是花蓮地區首次通報捕獲紀錄,據稱象鯊的魚翅是各類魚翅中的頂極品,而這幾天連續捕到鯊魚,也不禁讓花蓮民眾聯想到會不會和地震有關。
這條象鯊是在花蓮鹽寮外海被漁民捕獲,經過測量後,這條象鯊有7公尺長3噸重。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象鯊是以過濾海中浮游生物的方式維生,這條象鯊還未上岸就已被漁商收購,將送往蘇澳處理。
世界上有4種濾游性魚類,包括巨口鯊、鯨鯊、象鯊都在這2週內在花蓮發現,這樣的現象是否表示這種大型魚類的棲息生態遭到改變,或是受到驚嚇才會陸續出現,漁會人員表示並無關係。
雖然象鯊並非保育類動物,不過因為屬於觀察性生物,因此漁民捕獲還是要通報漁政單位,而這一條還有經濟價值的象鯊估計可賣到30萬元左右,因為,漁民是以每公斤新台幣80十餘元的價格成交,將送往蘇澳處理,花蓮的漁民指出,象鯊的肉質類似豆腐鯊,可帶來一筆不小收入。
漁象異常 鯨鯊現蹤 海嘯效應?
記者王淑瑛/報導
今年漁象異常,不僅海峽首度出現殺人鯨,就連巨口鯊、鯨鯊、象鯊、大白鯊等大型魚類,最近連續現身台灣附近海域,顯得非比尋常;有人推測:可能與南亞地震引發的海嘯效應有關,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沙志一也認為,今年以來,漁業現象確實異常,唯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證明兩者有關。
漁業界早已觀察到:海嘯後,大型魚類捕獲量明顯增加,以印度洋(海嘯發生地)海域的黃鰭鮪為例,以往台灣漁船上半年捕獲量一、二萬公噸,今年黃鰭鮪捕獲量已超過4萬公噸,等於暴增一倍以上。
黃鰭鮪與黑鮪、大目鮪、長鰭鮪等都屬鮪魚類,雖然黃鰭鮪本身油脂含量豐富,可作生魚片食用,但黃鰭鮪資源量約占全體鮪類35%,一向被定位為較平價鮪魚魚種;如今,黃鰭鮪漁獲量大增,漁民反而擔心黃鰭鮪今年銷路出問題。
而黑鮪今年汛期來得晚,捕獲量也很少,但近來捕獲量開始增加,是否後來居上?由減產變豐產,漁業界也在密切觀察;漁業署不排除是受年初寒流影響,讓黑鮪這種大洋性洄游魚種汛期來得較晚,看不出與南亞海嘯有關連。
巨口鯊、象鯊與大白鯊等近幾天陸續現身台灣海域,漁業署認為,有可能只是保育觀念升級,漁民捕獲後,誠實向有關單位通報,媒體充分揭露這類訊息,或是海洋環境發生等。其中,最可能鯨鯊、象鯊、大白鯊等都是濾食性魚種,牠們會追逐餌料而洄游至台灣附近海域;以大白鯊為例,這次首度現身台灣西南海域,正因該處海域附近有人工浮魚礁,牠們有可能是被浮魚礁聚集的小魚所吸引而來。
沙志一表示,浮魚礁可視為「聚魚礁」,大型鰹鮪船在作業時,美式作法就是瞭望是否有海鳥追逐浮魚礁附近魚群現象,日式作法是,在海水表層鋪設浮木聚魚,再以群聚的小魚誘捕鰹、鮪。
不少漁民表示,確已多年不見巨口鯊、象鯊、大白鯊等鯨、鯊類蹤影;今年接連現身,不論是否受南亞地震擾動海域影響,都值得漁業界觀察。
【2005/05/08 民生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