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鯆」相關新聞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 有喜
小琵琶魟誕生 值得一看

【記者林上玉∕台中報導】
小琵琶魟誕生囉! 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的魟魚,從月初至今產下近百隻的小魟魚,幾乎每隔二、三天就有魟魚出生的好消息,使得園區的大型魟魚水槽,出現大、小魟魚共遊的全家福畫面,初冬時分看來,格外溫馨。

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總經理張玉成指出,魟魚又稱為黃貂魚,是中生代侏儸紀鯊魚中的一類,距今約一億八千萬到一億四千萬年前,由於牠們將身體隱藏在沙中,變成現在的魟魚,只要海底的魚和二枚貝一接近,就伺機攻擊。他表示,園區此次生殖的魟魚為中國黃點鯆,俗名「琵琶魟」,是脊椎動物門、軟骨魚綱、琵琶噴科,與一般的土魟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尾部沒有毒棘刺,屬於熱帶底棲性魚類。

魟魚六到十歲是最適當的交配年齡,通霄海洋生態園區飼養的近五十尾魟魚,都是成熟的魟魚,懷孕期達一年,一次可以產下數十尾小魟,這個月以來,幾乎每隔二、三天就有小魟魚出生的好消息,從去年十一月產下小魟魚至今,正好將近一年。

【1999-11-24/民生報/39版/】


西濱海洋生態園區 生生不息
魟魚產子 遊客開眼界

【記者林榮∕台中報導】
苗栗縣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的魟魚本月產下近百尾小魟魚,大小魟魚在魚缸中共遊,成為吸引中部遊客的焦點。

教育園區總經理張玉成表示,魟魚產於台灣西部沿海,有的尾巴有劇毐,這次生產的魟魚俗名琵琶魟,與一般土魟最大的差別是尾部沒有帶毐棘刺。

西濱海洋生態園區飼養五十尾魟魚,從去年十一月產下數十尾小魟魚後,本月初又開始生產,一次可以生下十數尾小魟魚,每隔數天就會有大魟魚產子,遊客有時可以目睹小魟魚的出生。

園區為了照料這種又名中國黃點鯆的特殊魚類,準備特別的飼料,也特別在魚魟內鋪上細沙,免得小魚被粗糙的珊瑚刺傷。

【1999-11-24/聯合報/20版/中部生活圈】

中國黃點甫魚 東鯊館決人工養殖
獲漁民轉贈 盼藉養殖研究它的特性

【記者田俊雄/成功報導】
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日前捕獲三尾罕見的中國黃點鯆,由於牠體內器官和體型具有◆、魟的特徵,表皮卻與鯊魚魚鱗相似。東海岸鯊魚博物館長陳文榮正嘗試人工養殖,希望進一步揭開牠的生態特性。

館長陳文榮說,成功鎮漁民前天在東海岸外海作業,用三層網捕獲三尾罕見的「怪魚」,發現表皮顆粒粗糙且帶有砂質感,因不具經濟價值,決定轉贈給他飼養,經查閱魚類圖鑑,證實為中國黃點鯆。

陳文榮指出,被捕獲的中國黃點鯆又稱中華圓扇鰩,體盤肩部寬約三十公分,體盤長七十公分,尾部長有魚鰭;口裂橫向,略成淺弧形;齒細小而多,鰓裂五對,胸鰭發達。主要分布大陸南海、東海及黃海、日本本州中部以南及韓國西南海域。

他並指出,由於魟、◆的尾鰭經過加工後,並沒有像魚翅般出現膠質狀;但鯆卻與鯊魚的尾鰭均具有膠質,仍然可以製成魚翅。漁民表示,過去捕獲中國黃點鯆的次數不多,但牠出現在台灣東海岸海域,不免讓人感到非常好奇。

【2001-01-12/聯合報/18版/台東縣新聞】

琵琶魟產子 全家福悠游溫馨

【記者林上玉/苗栗報導】
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有「喜」,園區的琵琶魟昨天順利產下第一批小魚,剛誕生的小琵琶魟已陸續開始覓食,全家福的溫馨畫面,成為遊客的目光焦點。

秋末冬初是琵琶魟的產子季節,大部分產子時間都集中在立冬前後,今年明顯慢了許多,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的琵琶魟,直到昨天才產下第一批,剛出生的琵琶魟十分健康,個體也較成熟,已會陸續出來找食物。

園長張玉成表示,今年因氣候暖冬,加上聖嬰現象,琵琶魟產子時間比往年慢了近半個月,數量也減少。他說,近年來由於國內海水水質環境遭破壞,包括工業廢水汙染、空氣品質變差、洪水、泥土衝擊等,造成大量沿海生物死亡,園區技術人員將海水PH值控制在8.2、海水比重1.021鹹度、水溫維持在攝氏26度,並提供海水足夠的氧氣與純淨度,才讓琵琶魟順利繁衍出健康的下一代。

此次產子的魟魚種類是脊椎動物門、軟骨魚綱,學名為中國黃點鯆,俗名琵琶魟,與一般土魟不同的是尾部不具有毒的棘刺,屬熱帶底棲性魚類。

【2002-11-18/民生報/cr1版/地方綜合新聞(北)】

苗栗沿海 龍紋鱝產季到
遠投釣友 快去試手氣

【記者劉榮春/報導】
苗栗沿海龍紋鱝產季到了,少有挑戰大魚機會的通霄、苑裡沙灘遠投釣友,不妨試試手氣。

苗栗外埔漁市近日出現大批俗稱「龍文鯊」或「犁頭魟」的吉打龍紋鱝漁獲,在當地魚市場成了搶手貨,因為頭部造形幾分像常在當地天空操演的幻象2000戰鬥機,當地漁友也暱稱這種體外形介於沙魚和魟魚之間的鯆目魚類為「幻象2000」,不論煮湯、炸魚排、紅燒,都是所有鯊、魟類魚種中肉質最佳的。

中西部沿海龍紋鱝產季和魟魚一般都在暮春時節,早年在通苑沿海近岸常常可以釣獲,近年以小卷餌、大型釣組下竿的遠投釣友,也偶有佳作,去年在通霄海水浴場沙灘釣獲的一尾60台斤級龍紋鱝,據信也是中西部沙灘遠投釣友的最大尾魚獲記錄。

【2003-05-01/民生報/B7版/戶外旅遊】

魟 毒集中尾刺 不主動攻擊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生李柏鋒指出,魟屬於軟骨魚綱鯆←目(鰩目),全世界共有四百多種,大部分是底棲性,吃魚、貝類及浮游生物,人類只要不去惹牠們,通常不會主動攻擊。

李柏鋒表示,魟最大特徵是胸鰭很大,宛如風箏,體長從十幾公分到三公尺都有,尾巴長度接近體長,甚至更長一些;有的尾巴末端有刺,有的沒有,尾刺數量從一根到多根不等,而且不是每一種魟的尾刺都有毒,有毒的毒性也不相同。

【2006-09-05/聯合報/A5版/話題】

0 意見:

總網頁瀏覽量

About This Blog

Just About Shark